盧德偉,黃德尤,羅起勝,羅宏成,羅桂蓮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 1.放射科,廣西 百色 533099;2.神經外科;3.檢驗科;4.右江民族醫學院圖書館)
膠質瘤是發生于脊髓或腦部的主要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之一,以大腦最常見,約占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30%及惡性腦腫瘤的80%[1]。近年來,腦膠質瘤的發病率逐漸升高,手術聯合放化療為治療該疾病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惡性膠質瘤侵襲能力較強,患者預后較差,存活率仍較低[2]。因此,尋找相關指標判斷患者病情,盡早進行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核小體組裝蛋白1-like-1(NAP1L1)屬于高度保守的組蛋白伴侶家族成員之一,存在于動物、植物和酵母中,對于組蛋白穿梭和摻入核小體至關重要,并參與核小體的組裝和拆卸,從而有助于染色質結構組織。有研究發現[3-4],NAP1L1表達可能參與結直腸癌、肝細胞癌等的發生、發展,升高的NAP1L1被證實是患者診斷及不良預后的生物標志物,并刺激腫瘤的進展。但關于其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及作用的報道較少,本研究以進行治療的腦膠質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檢測NAP1L1在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表達,并探討其表達與患者生存預后的關系。
1.1一般資料:回顧性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進行治療的86例腦膠質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患者腦膠質瘤組織及癌旁正常組織。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齡43~79歲,平均(50.46±5.21)歲。入組標準:①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關于腦膠質瘤的診斷[5],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③參與研究前未經過相關放化療治療。排除標準:①病歷資料不完整或因故退出者;②具有精神疾病史或嚴重精神性疾病,不能配合治療;③患有乙肝等感染性疾病;④合并肝腎功能和(或)心臟功能嚴重不全者。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免疫組化法[6]:取腦膠質瘤組織及癌旁正常組織,液氮下充分研磨后按Trizol試劑盒提供方法提取總RNA。取總RNA 1 μg,應用反轉錄(RT)試劑盒進行反轉錄反應獲得cDNA。PCR反應體系(20μl體系):Cdna1μl,10×Taq Buffer(含Mg2+)1.5μl,10 mmol/L dNTP 0.2 μl酶0.2 μl,上下游引物各0.3 μl,加DEPC水至20 μl,震蕩混勻,高速離心10s后置PCR熱循環儀擴增。擴增條件為:95℃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退火40 s,72 ℃延伸1 min,35個循環;72 ℃終末延伸10 min擴增產物在1.5%瓊脂糖凝膠中電泳,于凝膠成像分析系統中掃描分析條帶。
1.3觀察指標: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腦膠質瘤組織及癌旁正常組織中NAP1L1表達情況。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腫瘤直徑、病理分級、腫瘤位置、腫瘤增殖抗原(Ki-67)指數、生存質量卡氏量表評分(KPS)及患者術后是否復發,根據NAP1L1表達情況以NAP1L1表達<3.04視為低表達組(n=32),≥3.04視為高表達組(n=54),分析NAP1L1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對患者進行為期36個月的隨訪,統計患者生存情況,計算中位生存時間。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NAP1L1表達與腦膠質瘤患者預后的關系。
2.1NAP1L1在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表達情況:與癌旁正常組織(1.64±0.97)比較,腦膠質瘤組織中NAP1L1表達水平(7.49±1.63)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601,P<0.01)。
2.2NAP1L1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AP1L1低表達組和高表達組在年齡、性別、腫瘤直徑及腫瘤位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病理分級、Ki-67指數、KPS評分及術后是否復發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NAP1L1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
2.3NAP1L1表達與患者預后的關系:隨訪36個月,86例患者生存率為52.33%(45/86);經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NAP1L1低表達患者中位生存時間為31個月明顯高于NAP1L1高表達患者的19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

圖1 NAP1L1表達與患者預后的關系
腦膠質瘤是起源于神經膠質細胞的常見腦腫瘤類型,從流行病學上看,膠質瘤發生在各個年齡段,以成年人多見。一般情況下,手術為治療腦膠質瘤的主要方法,而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影像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患者的手術成功率明顯升高,生存時間明顯延長,但由于腦膠質瘤的生長呈浸潤性,其惡性程度較高,術后患者易復發,且預后較差。
在腦膠質瘤發生、發展過程中,多種與腫瘤性質相關的標志物也與患者的生存預后相關。其中,NAP1L1屬于核小體組裝蛋白家族,存在于大多數人體組織和細胞系中,多項研究表明,NAP1L1在腫瘤中高表達,其可能與細胞的增殖等功能密切相關,參與細胞DNA復制及染色質調節,從而參與了這些惡性腫瘤的發展[7-8]。本研究中通過分析NAP1L1在腦膠質瘤組織及癌旁正常組織中的表達,結果發現NAP1L1在腦膠質瘤組織中呈高表達。另外,本研究中結果發現,NAP1L1表達與病理分級、Ki-67指數、KPS評分、術后是否復發及術后生存率具有重要關系,且NAP1L1可能參與腦膠質瘤的發生、發展。探究其原因,腦膠質瘤根據其病情程度可以分為Ⅰ級~Ⅳ級,其中Ⅲ級與Ⅳ級屬于高級別神經膠質瘤,在所有腦膠質瘤中占65%左右,而大部分低級別腦膠質瘤最終均會轉化為預后較差的高級別腦膠質瘤[9]。Ki-67是能夠直接反映表達細胞特定生理增殖狀態的一種核蛋白,在腦膠質瘤中Ki-67指數的免疫組織化學評估已成為診斷環境中測量增殖最廣泛使用的方法[10]。
綜上所述,NAP1L1在腦膠質瘤中呈明顯高表達,且其表達與患者病理分級、Ki-67指數、KPS評分、術后是否復發及生存預后明顯相關。NAP1L1有可能成為神經膠質瘤發病機制的有前途的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但由于研究時間及對象的限制,關于其在腦膠質瘤中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未來還需更多的研究來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