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茜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呼吸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臨床特征為二氧化碳潴留與缺氧癥狀同時存在,是一種危害性極強的呼吸系統并發癥,臨床常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科學準確的病情評估能夠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與干預方案制定提供有效參考,對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優化治療結局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人體糖代謝的重要中間產物,血乳酸(Lac)能夠對于組織缺氧狀態的評估具有較高效能,是評估臨床疾病患者缺氧狀態的重要血液學指標[2]。呼吸道慢性炎性反應狀態是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情進展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時效性較強,其在感染發生后的數小時內血清表達水平便可呈顯著升高趨勢[3]。此外,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會由于心肌缺氧而伴隨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傷,當患者心室環境改變時會刺激心室肌合成分泌N末端腦利尿鈉肽(NT-proBNP)[4]。但目前臨床對于上述指標是否適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價值尚未明確。本研究對Ⅱ型呼吸衰竭血清NT-proBNP、Lac、hs-CRP指標進行檢查分析,探討上述指標與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及預后的關聯。
1.1一般資料:選取佳木斯市中心醫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80例COPD患者臨床資料,將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設置為A組,將單純性COPD患者40例設置為B組。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5]中COPD診斷標準;②A組患者符合Ⅱ型呼吸衰竭診斷標準[5];③患者入院時均接受血清NT-proBNP、Lac、hs-CRP檢查;④患者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②原發性肺實質損傷;③多器官衰竭或昏迷;④合并呼吸系統腫瘤或感染;⑤合并嚴重創傷。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收集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入院時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Ⅱ(APACHE-Ⅱ)[6]評分、動靜脈血氧含量差(Ca-jvO2)、氧合指數(PaO2/Fi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等病情相關資料以及NT-proBNP、Lac、hs-CRP等血清學檢查結果。其中APACHE-Ⅱ包括年齡、急性生理、慢性健康3個評分,總分等于3個評分相加,分組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關;PaO2、Ca-jvO2、PaO2/FiO2、PaCO2均采用血氣分析儀(生產廠家:美國Medica 麥迪卡 EasyBloodGas)進行分析;NT-proBNP采用化學發光法(試劑盒來源: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檢測,Lac、hs-CRP采用酶法(試劑盒來源:北京世紀沃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
1.3觀察指標:①病情相關指標比較: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的PaO2、APACHE-Ⅱ、Ca-jvO2、PaO2/FiO2、PaCO2。②比較不同病情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的NT-proBNP、Lac、hs-CRP水平。③血清學指標與患者病情指標的相關性:分析NT-proBNP、Lac、hs-CRP表達水平與COPD患者PaO2、APACHE-Ⅱ、Ca-jvO2、PaO2/FiO2、PaCO2指標的相關性。④比較不同預后患者血清學指標:根據30 d內預后結局分為預后不良組(死亡組)、預后良好組(生存組),比較兩組NT-proBNP、Lac、hs-CRP水平。⑤分析NT-proBNP、Lac、hs-CRP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預后預測價值。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采用Pearson分析相關性,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預后預測價值(采用雙側檢驗,α=0.05)。
2.1兩組病情相關指標比較:A組患者入院時PaO2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入院時的APACHE-Ⅱ、Ca-jvO2、PaO2/FiO2、PaCO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入院時病情相關指標比較
2.2兩組患者入院時血清學指標比較:A組患者入院時的NT-proBNP、Lac、hs-CRP高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入院時血清學指標比較
2.3血清學指標與病情指標的相關性:相關性分析顯示,COPD患者的PaO2水平與NT-proBNP呈負相關(r=-0.426、-0.237,P<0.05),與Lac呈負相關(r=-0.359、-0.306,P<0.05),與hs-CRP呈負相關(r=-0.377、-0.352,P<0.05)。
2.4不同預后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4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預后良好29例,預后不良11例。預后不良組患者入院時的NT-proBNP、Lac、hs-CRP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同預后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2.5分析NT-proBNP、Lac、hs-CRP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預后預測價值:ROC曲線結果顯示,NT-proBNP、Lac、hs-CRP聯合預測AUC為0.835(0.761~0.942),且均高于單一診斷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敏感度87.95%、特異度78.23%。見圖1、表5。

表5 分析NT-proBNP、Lac、hs-CRP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預后預測價值
Ⅱ型呼吸衰竭為COPD常見并發癥,臨床早期診斷多采用病情評分系統、肺部影像學檢查等評估,診斷效能不夠理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若存在漏診或誤診情況,將可能影響臨床醫生的決策準確性從而造成嚴重后果,影響患者治療結局,因此選擇診斷效能更理想的策略尤為重要[7]。血清學指標檢查客觀性好且結果獲取迅速,選取合適的血清學指標進行檢查能夠為臨床疾病患者的診斷、治療及病情評估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檢查方式之一。
NT-proBNP為臨床常用心功能、鑒別急性呼吸困難的評估指標,Lac為臨床評估機體代謝及酸堿平衡的重要指標,hs-CRP為臨床常用炎性反應感染評估指標。本研究說明PaO2與病情發展存在密切相關性,可作為病情評估敏感性指標。A組相關性分析顯示,COPD患者的PaO2水平與NT-proBNP、Lac、hs-CRP呈負相關。PaO2為血氣指標,與機體循環功能存在密切關系,可用于評估缺氧嚴重程度及呼吸狀態,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時,將出現呼吸抑制病情加重,繼而表現出PaO2水平降低。而該研究說明NT-proBNP、Lac、hs-CRP水平與病情進展存在負相關關系。分析原因,COPD一旦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將表現出供氧失衡、炎性反應機制加重、微循環障礙加重等一系列病理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將可能累及其他器官,如心臟器官衰竭。缺氧狀態下將減少心肌細胞的氧氣供應,而組織缺氧時會導致Lac表達水平升高,此外心肌細胞缺氧死亡會造成心室環境改變(心室壁張力與負荷增加),從而進一步促進NT-proBNP的分泌與表達。病情加重也會加重機體呼吸道炎性反應,促使hs-CRP水平進一步提高。因此NT-proBNP、Lac、hs-CRP等指標在COPD合并或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入院早期即可呈現出明顯的表達差異,為臨床Ⅱ型呼吸衰竭病情評估提供參考[8]。
本研究顯示,NT-proBNP、Lac、hs-CRP可作為評估預后結局指標。ROC曲線結果顯示,NT-proBNP、Lac、hs-CRP聯合診斷更有利于提高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預后評估診斷效能。COPD患者長期維持缺氧狀態時,將進一步加重內皮細胞損傷、微循環障礙等病理狀態,增加預后不良風險。曹軼等[9]研究NT-proBNP可用于評估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預后,其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75%、78.95%,AUC為0.782(0.695~0.869),而多聯診斷更有利于提高診斷效能,與本研究三聯診斷效能優于單一指標結果一致。NT-proBNP可反映心功能損傷程度,Lac可反映機體缺氧程度,hs-CRP可反映炎性反應感染程度,三者通過不同病理途徑篩查降低漏診誤診風險,提高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血清NT-proBNP、Lac、hs-CRP檢查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診治中具有較高臨床價值,通過NT-proBNP等指標檢查能夠評估患者病情與預后結局,為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與優化提供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