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倩
(南方醫院贛州醫院 贛州市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32000)
心力衰竭(HF)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臨床多呈現一系列心功能不全的復雜癥狀,且呈進行進展[1]。HF多發于老年群體,而高齡患者作為老年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多伴有諸多心血管疾病,且機體器官、新陳代謝、血管功能及生理環境變化較大,一旦發生HF則病情較嚴重,且活動嚴重受限,可能增加患者病死風險,繼而高齡HF患者在發病期間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擔憂、恐懼等負性情緒,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療,影響患者康復進程[2-3]。因此,盡早了解可能影響高齡HF患者負性情緒的相關因素,為臨床早期針對性護理方案的實施提供指導尤為重要。本研究探討高齡HF患者伴發負性情緒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齡HF患者73例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HF[4]相關診斷標準;②具有良好認知、溝通及表達能力;③預計生存期>6個月;④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腫瘤疾病者;②伴有癡呆、精神障礙性疾病者;③合并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性疾病者;④合并其他心臟疾病者;⑤依從性較差無法配合完成相關問卷調查者。
1.2方法
1.2.1負性情緒評估: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5]評估,HAMA包含14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計0~4分,評分越高則焦慮情緒越嚴重,總分≥7分則判定伴有焦慮情緒;HAMD包含24個條目,大部分條目采用5級評分,計0~4分,少數項目采用3級評分法,計0~2分,總分≥8分則判定伴有抑郁情緒。高齡HF患者滿足HAMA及HAMD任一判定條件即可判定伴有負性情緒,將伴發負性情緒的高齡HF患者納入負性情緒組,將未伴發負性情緒的高齡HF患者納入無負性情緒組。
1.2.2基線資料收集:采用醫院自制基線資料調查問卷,記錄患者年齡、性別(男,女)、體重指數(BMI)、HF病程(≥10年,<1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有無配偶(有,無)、NYHA心功分級(Ⅱ期,Ⅲ期,Ⅳ期)、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4 000元)、疾病類型(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壓、冠心病、其他)、社會支持度[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6]評估,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社會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計1~4分,總分40分,總分≥20分社會支持度一般,<20分為社會支持度低]。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行t及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高齡HF患者伴發負性情緒的危險因素。
2.1高齡HF患者伴發負性情緒情況:73例高齡HF患者36例伴發負性情緒(負性情緒組);無伴發負性情緒37例(無負性情緒組)。
2.2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兩組文化程度、NYHA心功能分級、家庭人均月收入、社會支持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其他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2.3高齡HF患者伴發負性情緒的危險因素分析:將高齡HF患者伴發負性情緒情況作為因變量(1=伴發負性情緒,0=未伴發負性情緒),將表1中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賦值說明見表2),經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低、心功能分級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會支持度低是影響高齡HF患者伴發負性情緒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表3。

表3 高齡HF患者伴發負性情緒的危險因素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負性情緒屬于一種精神壓抑狀態,包括害怕、焦慮、悲痛、抑郁等一系列消極情緒,而HF作為進行性慢性疾病,發病后常伴有胸悶氣短、疲勞及活動受限等不適癥狀,極易出現焦慮、擔憂等負性情緒,而負性情緒不僅增加自身應對疾病的消極態度,且易增加消化道不適及降低免疫功能,影響患者身體功能恢復[7-8]。本研究結果顯示,73例高齡HF患者36例伴發負性情緒,發生率為49.32%,提示高齡HF患者多伴有負性情緒,應引起臨床重視,積極開展相關護理干預,改善患者負性情緒,積極配合治療,以盡快控制病情。
本研究結果顯示,文化程度低、心功能分級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會支持度低是影響高齡HF患者伴發負性情緒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如下:①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獲得疾病相關知識渠道受限,對疾病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較弱,致使患者往往存在對疾病認知不足情況,發病后出于對自身疾病的擔憂及恐懼,可能焦慮及抑郁等負性情緒更為嚴重[9]。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接受及理解能力更強,且能夠通過多渠道主動獲取與自身疾病相關信息,對疾病認知度更高,對疾病治療具有一定信心,故負性情緒較少[10]。高齡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文化程度情況,開展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如視頻播放、健康講座、發放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手冊,耐心幫助患者答疑解惑,促使患者更全面的了解HF的治療及日常疾病控制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緩解患者擔憂情緒。②心功能分級:心功能分級越高則提示高齡患者病情越重,機體受到疾病的影響更大,承受著疾病造成的不適及軀體負擔,導致患者更易出現煩躁、焦慮、擔憂情緒,負性情緒更為嚴重[11]。③家庭人均月收入:高齡HF患者疾病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治療費用較高,承擔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在面對疾病治療費用時更為焦慮、害怕、擔憂;而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患者,不僅擔心自身需要承擔治療費用,且擔心自身疾病治療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出現不安、負擔感,長期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情緒[12]。④社會支持度:社會支持是指個體的身邊的社會網絡運用一定精神及物質手段對個體提供關愛、協助及幫助的一種行為[13]。高齡患者往往身體功能較弱,多需要家人的照護,對社會支持要求較高,因此有良好社會支持的高齡患者能夠獲得更多家人及朋友的支持與關愛,擔憂情緒較低,而社會支持度低的高齡患者可依托的親人及朋友較少,缺乏親人的鼓勵與照護,則焦慮、恐懼、擔憂情緒更為嚴重。護理人員可積極引導高齡患者家人或朋友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與支持,并且護理人員也可耐心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改善患者不安焦慮情緒,增強治療疾病信心。
綜上所述,高齡HF患者多伴有負性情緒,可能受文化程度低、NYHA心功能分級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會支持度低危險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