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磊,張麗麗
(天津航醫心血管病醫院,天津 301700)
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和美國康復學會指出,高膽固醇血癥存在的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CHD)和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CHD患者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脈狹窄或阻塞,心肌組織缺氧,引發心臟病變。研究數據顯示[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下降50%以上有利于降低CHD患者死亡率,并且他汀類藥物治療的CHD患者每降低1 mmol/L LDL-C,則會下降20% 5年內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但臨床實踐證實[2],有相當一部分CHD患者LDL-C降低程度不夠,特別是伴高膽固醇血癥的CHD患者,即使強化他汀類藥物或聯合依折麥布治療LDL-C達標率也不理想,且增加使用劑量風險。依折麥布是一種新型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作用機制不同于他汀類藥物,通過選擇性抑制小腸膽固醇轉運蛋白,減少腸道對于膽固醇的吸收。依洛尤單抗是2019年獲準在我國上市的新藥,能夠與抗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結合,抑制PCSK9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結合,抑制LDLR降解,降低LDL-C水平[3]。本研究探討依折麥布片和依洛尤單抗聯合治療高膽固醇血癥伴CHD患者的效果,分析對患者血脂水平和心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2020年1月~2022年1月天津航醫心血管病醫院診治的64例高膽固醇血癥伴CHD患者按照紅藍雙色球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2例。對照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42~59歲,平均(52.18±3.17)歲;體重指數(BMI)20~28 kg/m2,平均(24.19±2.27)kg/m2;其中糖尿病11例,高血壓9例。研究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43~58歲,平均(51.97±3.23)歲;BMI 20~27 kg/m2,平均(24.25±2.19)kg/m2;合并糖尿病13例,高血壓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修訂聯合委員會制定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訂版)》[4]中高膽固醇血脂癥診斷標準和《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5]中CHD診斷標準;經冠狀動脈CT或造影證實為CHD患者;LDL-C不達標,連續兩次檢測LDL-C≥1.4 mmol/L。排除標準:對研究藥物不耐受或過敏者;合并惡性腫瘤者;應用其他影響血脂水平的藥物者;意識障礙患者;不配合或不接受本次研究者。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口服依折麥布片(MSD)10 mg(國藥準字HJ20160181)治療,10 mg/次,1次/d。研究組給予口服依折麥布片和注射依洛尤單抗(1 ml∶140 mg,注冊證號S20180021,美AML)聯合治療,依折麥布片口服治療方法同上述對照組。依洛尤單抗皮下注射,140 mg/次,1次/2 w。兩組連續治療時間均為3個月。
1.3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6]:根據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發病次數和心電圖示ST段結果,將冠心病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治療后患者體力增加,心絞痛發病次數較治療前下降>80%,心電圖示ST段顯著降低;有效:心絞痛發病次數較治療前下降>50%,心電圖示ST段恢復或T波倒置變淺;無效:治療后心絞痛發病次數下降不明顯。根據治療后血脂指標水平變化,將血脂療效劃分為顯效:TG下降幅度≥40%,TC下降幅度≥20%,HDL-C增加幅度≥0.26 mmol/L;有效:20%≤TG下降幅度<40%,10%≤TC下降幅度<20%,0.10 mmol/L≤HDL-C增加幅度<0.26 mmol/L;無效:TG、TC、HDL-C水平無顯著變化。②血脂指標:采集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靜脈血各3 ml,3 150 r/min轉速下離心2~3 min,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7600,品牌:日立),酶法測定TC和TG水平,沉淀法測定LDL-C、HDL-C水平。③心功能: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7600,品牌:日立)測定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鈣蛋白I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儀測定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水平。④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律失常。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冠心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90.62%)高于對照組(6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冠心病臨床療效比較[n(%),n=32]
2.2兩組血脂指標療效比較:兩組治療前的血脂指標水平相近(P>0.05)。治療后,兩組TC、TG、LDL-C水平均下降,研究組低于對照組;HDL-C水平均升高,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兩組血脂療效比較[n(%),n=32]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2.3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的心功能指標水平相近(P>0.05)。治療后,兩組CK-MB和LVDD均下降,研究組低于對照組;cTnI和LVEF水平均升高,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2.4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較:研究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總發生率(6.16%)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31.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較[n(%),n=3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冠心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臨床分析,高血壓、肥胖、膳食不合理、血脂代謝異常等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血脂異常,是所有致病因素中的重要危險因素[7]。機體血管內皮結構因血脂水平升高而變化,內膜通透性改變,血管因內皮脂質浸潤出現粥樣硬化。嚴重時進一步造成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因此,高膽固醇血癥和CHD二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他汀類藥物是美國心臟病學會推薦使用的高膽固醇血癥伴CHD疾病一線治療方案,但該類藥物取得一定臨床療效的同時,受限于高劑量治療的耐受性或抵抗性。其他非他汀類藥物,如依折麥布,隨在改善心血管疾病預后方面略遜于他汀類藥物。但依折麥布是唯一一種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作用機制不同于他汀類藥物,通過抑制膽固醇吸收,避免在血管內皮細胞內大量堆積。臨床主張依折麥布聯合用藥方式治療高膽固醇血癥伴CHD。
LDL-C是臨床評價和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主要指標,其直接參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進展。臨床研究和試驗證實[8],血清LDL-C和該類疾病的發生風險呈線性相關。新降脂藥物依洛尤單抗,能通過PCSK9介導LDL-C受體降解,增加肝臟LDL-C受體數量,從而降低LDL-C水平。研究顯示,依洛尤單抗可顯著提高患者療效。分析原因為依折麥布附著于小腸絨毛刷狀緣,抑制膽固醇的吸收,降低小腸中的膽固醇向肝臟中的轉運,進而降低肝臟膽固醇貯量,有效清除血液中膽固醇;依洛尤單抗與PCSK9結合,抑制PCSK9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的結合,阻止LDLR降解,進而回到肝細胞表面,有效降低LDL-C水平,兩者協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進而提高臨床療效和血脂療效。
本文采用TC、TG、LDL-C和HDL-C水平對患者血脂改善效果進行評價,采用CK-MB、LVDD、cTnI和LVEF對患者心功能進行評價。臨床研究顯示,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血脂指標有著重要作用,HDL-C為保護動脈內膜主的要成分,增加肝臟膽固醇水平,降低血液中的含量,預防膽固醇在動脈內膜的沉積[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的患者TC、TG、LDL-C水平均下降,HDL-C水平均升高,CK-MB和LVDD均下降,cTnI和LVEF水平均升高,即聯合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心功能,與上述臨床療效的提升相一致。治療安全性上,聯合治療后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下降,發生率僅為6.16%,符合臨床用藥安全要求。
綜上,依折麥布聯合依洛尤單抗治療可顯著提高高膽固醇血癥伴CHD患者臨床療效,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和心功能,提高治療安全性和臨床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