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剛
預制菜跳過煩瑣的洗菜、切菜、烹飪、調味等環節,直接加熱便能讓人們享受豐盛的美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隨著社會的發展,方便易操作、風味獨特的預制菜將成為很多家庭春節餐桌上的美食。
預制菜銷量大增
“去年年夜飯在家吃的,由于家里人多,我們采購了一些預制菜,主要是一些‘硬菜’,比如荷葉雞,只要提前把材料解凍,做飯時在荷葉上戳幾個洞,放進鍋里蒸煮就搞定了。家人們覺得方便省事,菜的味道也不錯。”閆女士告訴記者。
雖然親自下廚準備年夜飯仍是多數家庭的習慣,但記者調查發現,像閆女士這樣選擇預制菜作為年夜飯備餐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愿意購買預制菜的用戶較過去幾年也有明顯增長。
市場滲透加速
對于春節期間預制菜的火爆銷售現象,家庭小型化、社會分工精細化等催化提升了消費需求的崛起。預制菜在消費端主要解決人們“時間少、口味刁、廚藝差”的問題,消費決策的核心考量因素為口味、性價比和便利性,核心價值在于省時、省事、好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在消費端,“宅經濟”與快生活節奏的雙重作用下,預制菜將迎來高速發展。“宅家文化”“懶人經濟”“烹飪小白”不斷擴容,都給預制菜市場提供了發展的先決條件。
事實上,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烹飪便捷性需求提升、餐飲連鎖化趨勢下,食材標準化進程加速等多因素共振下,國內預制菜行業發展態勢迅猛,越來越多的品牌意識到預制菜行業發展的機遇,并積極布局細分賽道。
此外,供應鏈端的技術與產品升級也推動了預制菜行業的發展。冷鏈物流的發展和完善為預制菜延長保質期、擴大配送范圍提供了基礎條件。
市場潛力與挑戰并存
記者走訪了部分超市,看到商家售賣的各種預制菜單包價格通常在十幾元到百元不等,保質期在一年左右,有的長達一年半。從菜品種類來看,線下售賣的品類相對較少,多以肉類、家禽類等為主,河鮮、海鮮類線下售賣較少。
有專家認為,預制菜市場未來比拼的就是產品是否能夠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味蕾,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與偏好的產品。
隨著預制菜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行業還面臨著食品還原度等問題,并不是所有的菜系都適合做預制菜或者做好的預制菜。目前,國內預制菜的產業結構尚處于初級階段,進入預制菜賽道的企業水平參差不齊,應當加快制定預制菜行業標準規范,解決預制菜行業小、散、亂的現狀,并在消費端倒逼預制菜產業端創新升級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