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家庭生育:困境、本質與提升對策

2024-01-18 13:15:42張莉徐國鋒張憶
重慶社會科學 2023年12期

張莉 徐國鋒 張憶

作者簡介:張莉,法學博士,重慶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徐國鋒,重慶文理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人口安全與數據分析;張憶,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明晰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的宏偉藍圖。人口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對推動經濟繁榮、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文化強國、增進人民福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基礎性作用。然而,中國式現代化同時面臨“少子化”“老齡化”的嚴峻挑戰。研究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為動態坐標,結合實證調查研究,探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家庭生育面臨的生育成本高、生育工作難平衡、生育新規吸引力弱等現實困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析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家庭生育的本質,既是人作為主體對人的本質、生育本質的理性認識,也是對中國式現代化共富目標的高質量生育追求,是“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的主體性實踐,是生育現代化的深刻變革。其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使人成為“一個具有許多規定和關系的豐富的總體”。馬克思主義對生育本質的闡釋為認識當前我國生育課題提供了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啟迪。理論和現實迫切要求從優化生育政策體系、提供女性生育支持、完善子女養護體系、營造生育友好環境方面著力,激發民眾生育意愿,實現生育合理賡續,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儲備必要的人力人才資源。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生育意愿;生育本質;高質量生育;生育現代化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引領家庭家教家風的實現路徑研究”(21XKS006);中共重慶市永川區委黨校關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項科研重點項目“中國式現代化的人類性與民族性研究”(YCDX2022A-002)。

[中圖分類號] CP13 [文章編號] 1673-0186(2023)012-0088-017

[文獻標識碼] A? ? ?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23.012.006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民族復興偉業。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最突出的特征,也是關系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1]。這是黨中央在我國人口發展重大歷史轉折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舉措。家庭生育處在人口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最前端,目前出現“想生不敢生”“能生不想生”“該生不愿生”等矛盾現象,增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不確定性。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七十多年,生育政策持續深入變革,我國一直著力探索一條科學的發展道路,使人口生育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面向新中國,毛澤東同志堅信我們能夠建立“一個人口眾多、物產豐盛、文化昌盛的新中國”[2],創造性地把“兩種生產”理論應用到物質資料生產、人的生產中,提出人要控制自己,做到計劃性增長[3]。1962年,《關于認真提倡計劃生育的指示》要求我國控制人口、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為計劃生育問題的第一份正式文件。1973年,全國計劃工作會議將人口指標與經濟目標緊密結合,將人口生育看作與國家前途命運休戚相關的戰略問題,認為人口生育與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密切相關。1978年,“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被寫入憲法,婦女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的5.71降到1980年的2.24”[4]20。但因總和生育率基數大,人口總量仍然從1970年的8億增長到1980年的10億,10年增長2億。在此背景下,1980年,“獨生子女政策”出臺。由于1950—1958年第一波生育潮的擴散效應,1981—1991年迎來第二個生育潮。1981—1991年也因此成為我國嚴格執行“一孩”政策的特殊時期。1992年,我國人口總和生育率約1.6,之后無明顯反彈。到2020年,我國人口超過14億。

從1992年開始,我國人口出生保持低位運行。2012年,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控制人口總量,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總任務[4]28。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新形勢下家庭生育新特點新變化,出臺一系列推動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政策決議(黨中央不制訂法律法規)及其重大舉措。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實施“單獨兩孩”政策。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人口結構呈現明顯的高齡少子特征,適齡人口生育意愿明顯降低,婦女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5]三個“明顯”彰顯對生育問題的敏銳察覺和迫切解決之需。同年,“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出臺。2021年,《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指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實行具有包容性的生育政策;明確要求完善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切實做到“順應人民群眾期盼,積極穩妥推進優化生育政策,促進生育政策協調公平,滿足群眾多元化的生育需求,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6]。然而,2022年總和生育率1.1,人口呈現負增長,“人口形勢發生重大轉折性變化”[7]。人口負增長來臨,增加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不確定性。針對當前生育的現實困境精準施策,將總和生育率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為中國式現代化儲備必要的人力資源與人才資源,已經迫在眉睫。文章以調研為基礎,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查找家庭生育的主要困境與當前低生育現實的本質根由,提出破解之策。

一、現代化進程中家庭生育面臨的主要困境

重慶市永川區是一座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它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節點,是直轄市重慶主城都市區戰略支點。公元776年永川置縣,歷史傳統文化厚重。同時,永川區現代發展氣息濃郁,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產業發展完整、經濟文化發展協調。全區面積1 5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4.9萬人,高等院校在校生11.7萬人。課題組對該區18周歲以上群體進行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對象覆蓋大學生、黨政機關公務員、個體及私營業主、文化教育工作者、醫療衛生工作者、公司職員、服務人員、產業工人、農民、自由職業工作者等各社會群體。學歷層次覆蓋初中及以下、高中/中專、本科/大專、碩士、博士。問卷調查回收1 728份,其中,男士占比22.05%,女士占比77.95%;城市居民66.9%,鄉鎮居民33.1%。問卷共涵蓋40個問題,調查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結果如下。

(一)生育成本高降低生育意愿

生育包括孕育、養育、教育。調研發現,在影響生育的主要因素中,生養孩子的費用排在首位(87.73%)。2022年《中國生育成本報告》指出,0~17歲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48.5萬元。城鎮家庭約63萬;農村家庭約30萬;最低收入家庭,養育成本不低于11.6萬元[8]。上述成本還不包含孩子成年后買房、買車等費用。成本越高,壓力越大。生育成本費用高帶來以下負面效應。

第一,生育成本高降低收入滿意度,減弱生育意愿。調研發現,受訪者對收入的感受,總體看,感到“滿意”者占比30.15%,“不滿意”者占比49.02%。進一步分析發現,實際生育一孩者,對3 000元以下收入感到不滿意者達到66.02%,對3 001~5 000元收入感到不滿意者達63.98%,對5 001~8 000元收入感到不滿意者達到50.36%,但受訪民眾對月收入達到8 001元以上感到不滿意者降至41.11%,感到滿意者升至58.89%。如果是實際生育二孩者,當個人月收入達到8 001元以上,感到滿意者達到66.67%。由此可見,在物價穩定前提下,月收入8 001元以上人民幣對生育一孩、二孩者具有非凡的意義,是“滿意”“不滿意”的拐點。具體見表1。收入滿意度反過來影響生育意愿。分析發現,對收入感到滿意者理想生育數量及其占比分別為0(1.34%)、1(14.97%)、2(78.12%)、3及以上(3.26%),感到不滿意者理想生育數量及其占比則分別為0(3.54%)、1(18.54%)、2(70.37%)、3及以上(3.21%)。可見,對收入滿意者與不滿意者,在理想生育0孩、一孩、二孩上具有明顯區別。具體見表2。

第二,生育成本高減弱年輕人結婚意愿,進而減弱生育意愿。由于生育成本趨高,導致一些地方逐漸淡出視線的彩禮風俗漸又興起。這導致一些地方“天價彩禮讓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讓人‘還不起。一些地方農村出現了‘因婚致貧現象,兒子結婚成家了,父母成為貧困戶了”[9]68。壓力使年輕一代結婚意愿減弱,結婚數量下降。據統計,2016—2022年結婚夫妻的數量,分別為1 143萬對、1 063萬對、1 014萬對、947萬對、814.33萬對、764.3萬對、683.3萬對,呈明顯下降趨勢。假設平均初婚年齡27歲,其對應年齡段為1989—1995年。我國在此期間出生人口分別為2 396萬、2 374萬、2 250萬、2 113萬、2 120萬、2 098萬、2 052萬。對比發現,在此期間,出生人數變化幅度小,但是,適齡結婚夫妻數量變化大、明顯下降。由此可見,生育成本高,不僅降低生育意愿,也降低結婚意愿。而不結婚,很大程度上也不會生育。生育成本、結婚與生育密切相關。

(二)生育與工作難平衡減弱生育意愿

通常,女性是生育的關鍵。女性需要工作,創造生養孩子的物質條件,也需要有時間養育子女。女性能否平衡工作與生育、職業生活和家庭生活之間的關系,極大地影響其生育的意愿。調研發現,母親焦慮的主要問題由高到低依次為:生養孩子花費大,陪伴孩子無時間,沒人幫忙和照護,家庭職業難平衡,教導孩子無方法。具體情況見表3。

抽樣調查18周歲以上群體發現,68.42%受訪者一致將“養得好”放在生育孩子之首。這一方面揭示出我國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不難推測,一旦不能平衡工作與生育,那么生育就難免于被舍棄或生育數量減少的嚴酷現實。那種不顧養育實情而盲目生育的現象,或者認為只要國家生育政策放開民眾就會生育的現象,或者以為放開生育年齡限制、取消婚姻登記就能刺激生育的觀點,都未找準問題的癥結。調研受訪者關于“當您看到媒體上的多孩家庭”的反應,認為“只要政策放開,生育就會踴躍”占比21.47%,“‘多子多福的觀念已經過去”占比41.96%,“生育受經濟社會多種因素影響”占比77.49%,認為“社會需要樹立優生優育的生育觀”占比54.4%。由此可見,新時代民眾的生育抉擇大多經過理性權衡而有“計劃”地進行,已經由生育政策的外在調控轉變為民眾內在的理性選擇。民眾幾乎不會“想生就生”,而是負責任地權衡“是否生得起”“能否養得好”。這體現了幾十年來民眾生育觀的巨大變化和根本性轉變。

(三)生育新規對生育的吸引力較弱

生育意愿減弱的原因非常復雜。其中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折射出多方面的問題。調研發現,在影響民眾生育意愿的主觀原因中,擺在前五位的是:“生養孩子的費用”(87.73%),“對孩子未來前途的考量”(65.91%),“生養孩子的時間”(58.85%),“較好的居住條件”(50.00%),“伴侶的關心和對婚姻的信心”(48.09%)。在客觀原因中,排在前五位的是:“生養孩子成本高”(89.81%),“社會競爭壓力大”(83.85%),“購房租房價格高”(70.83%),“國家生育保障弱”(52.14%),“女性職業受歧視”(35.82%)。具體見表4。主觀原因是客觀世界在觀念上的反映,兩者密切相關。正如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10]591

為解決這些生育難題,2022年來政府陸續出臺新規,加大了獎勵和津貼等力度。值得關注的是,在調研中,受訪者認為當前生育新規“精準有效”者占23.67%,“務實周密”占比19.68%,認為“迅速及時”占比18.87%。一些受訪者反映目前的生育新規“支持力度不足”“形式大于內容”“沒有找準原因”“缺乏系統設計”。具體見表5。民眾對生育新規的評價,一定程度揭示了2014、2016、2021年“兩孩”甚至“三孩”政策實施至今,效果尚不彰顯的深層緣由。不難發現,部分民眾對生不好、養不起、養不好的顧慮,導致不敢生、不能生、不愿生的結果。

(四)生育意愿隨年齡遞減而下降

生育意愿對生育具有驅動效應。有學者研究指出,日本已婚和未婚成年人中,生育意愿越強的個體,其在隨后約10年的時間里生育孩子的可能性也越大[11]。2023年6月,本團隊調研發現,關于“一對夫婦最理想的孩子數量”,平均值為1.64個,其中68.98%的受訪者認為是2個孩子。但是,不同年齡群體的生育意愿差別甚大。在調研中,在40周歲以上人群中,支持生育三孩占比2.87%,支持兩孩占比78.23%,支持一孩占比14.78%,選擇0個者占比0.82%;將選擇生育兩孩以上者相加,達到81.1%。在30~39周歲人群中,支持三孩、兩孩、一孩、0孩的比例則分別為1.48%、73.15%、20.55%、1.98;支持生育兩孩以上者為74.63%。在18~29周歲人群中,支持三孩、兩孩、一孩、0孩的比例為1.13%、47.97%、24.77%、15.09%;支持生育兩孩以上者為49.10%。由此可見,30~39周歲群體與40周歲以上受訪者相比,有一定變化;而29周歲以下群體與30周歲以上群體相比較,變化顯著。同時,“丁克”問題同樣差別明顯。不滿30周歲群體選擇理想生育兩孩的比例比30~39歲群體降低25.18%;而打算“丁克”的比例,則增加13.11%。具體見表6。也就是,20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至今,不同年代出生的群體,生育意愿急劇變化,年輕人生育意愿明顯降低。2021年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發展與研究中心調查數據同樣也表明,“60后”“70后”“80后”“90后”的平均理想子女數分別為2.04個、1.99個、1.94個、1.85個。時隔兩年,我們團隊調研發現“90后”的平均理想子女數已經降為1.64個,年輕人生育意愿還在降低,而且更快、更明顯。生育困境的關鍵在青年。這是最大的困境,也是最嚴峻的挑戰!

二、馬克思主義對生育本質及困因的獨特分析

根據歷史經驗,和平時期,家庭生育普遍增長,經濟繁榮,文化發展。但生育率過高,就會制約發展速度、拉低發展質量。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生育高峰,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嚴格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具有內在必然性。而生育高峰、計劃生育,又與今天“老齡化”“少子化”的尖銳矛盾具有內在必然性。然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老齡化”“少子化”問題疊加著“人口負增長”一起到來,則不免引發對養老、生育與現代化發展的焦慮、擔憂與疑問,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遇到人口生育“負增長”是否就要草率盲目地鼓勵快生多生?高的出生率是不是最重要的指標?中國總人口多少才合適?人口總和生育率究竟多少才合理?人口增長率多少才科學?應對老齡化與少子化的尖銳矛盾,有沒有一種可以直接調和兩者深層矛盾的對策?是不是看到有人擁有生育意愿,就一再鼓勵生育不予限制,而對其他沒有生育意愿的人就棄之不管?如果高數量生育和高質量生育不能兼得時,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作何選擇?高質量生育與生育現代化是否相同?在生育問題中,到底什么才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最根本的問題?……種種追問,倒逼我們到卷帙浩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探尋謎底。

(一)生育的本質與人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對生育本質的認識建基于對人的本質的認識。馬克思指出,人既是“肉體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是“自然存在物”,同時也是“自為地存在著的存在物……他必須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識中確證并表現自身”[12]210。這就告訴我們,人是“自然存在”與“自為存在”的統一體,兩者密不可分。不僅如此,“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12]189。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的美好生活需要自主占有屬于自我的全面的生活形態。人在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的問題上具有明顯的優勢。正如馬克思指出,“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固有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12]163。這隱含著人在生育問題上之“可為”“能為”“應為”。

馬克思還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2]501。社會關系,既包括生育關系,在特定的人類歷史時期也可能表現為資本利潤關系——現實中,人如何將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變成人自身?那就是,“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2]501。人通過實踐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質。其中,包括生育實踐。生育對于人而言,不是簡單的“自然存在”,也是人的本質的需要,是“自然存在”與“自為存在”的統一。這種統一表現為,“人通過生兒育女使自身重復出現,因而人始終是主體”[12]195-196。也正是因此,生育是人(類)的一大首要任務和重要使命。它不僅需要放到個體的終極價值追求中進行規劃與實施,也需要放到國家、社會、人類的高度予以科學規劃與理性設計。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將人的本質歸結為“感性的”“主體的”[12]499“革命的實踐”[12]500,將以往哲學家顛倒了的人重新顛倒過來,將人放在“應然”的本來的位置上。關于生育問題,人的“生命的生產,無論是通過勞動而生產自己的生命,還是通過生育而生產他人的生命,就立即表現為雙重關系:一方面是自然關系,另一方面是社會關系”[12]532。人的生育表現為一種建立在社會關系基礎上的自然生成與社會發展,受到自然環境因素與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早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導言中,馬克思就批判了抽象的人,指出現實的人“是一個具有許多規定和關系的豐富的總體”“具體之所以具體,因為它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因而是多樣性的統一”[13]。可見,人的生育從一開始就不是單純意義的自然生命的降生的問題,而是涵括了自然生命發展、社會物質精神條件、家庭支撐、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復雜問題。社會越發展,社會化程度越高,生育就越是從個人的事情,變成社會的、集體的事情。

(二)家庭、婚姻、生育式微表象之因由

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看到家庭、婚姻、生育的內在聯系。他們揭示了三者與社會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狀態及上層建筑之間的相互關聯,寫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德意志意識形態》《反杜林論》等經典著作予以透徹分析與深刻揭示。

馬克思主義“兩種生產”的觀點指出,“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與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內的人們生活于其下的社會制度,受著兩種生產的制約:一方面受勞動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勞動越不發展,勞動產品的數量及社會的財富越受限制,社會制度就越在較大程度上受血族關系的支配。”[14]15-16隨著生產力發展,人類進入私有制社會,家庭逐漸“不以自然條件為基礎,而以經濟條件為基礎”[14]77-78。也就是說,落后生產力條件下,家庭、婚姻、生育更多受到血族關系、人與人的依賴關系的支配與決定;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家庭、婚姻、生育更多受到經濟、金錢、財富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10]14。家庭、婚姻、生育“人自身的生產”[15]16被“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15]16侵蝕、擠壓甚至取代。

不僅如此,貨幣“使一切人的和自然的性質顛倒和混淆……個人的一切本質力量所不能做到的……貨幣把這些本質力量的每一種都變成它本來不是的那個東西,即變成它的對立物”[14]245-246。具體講,貨幣“把堅貞變成背叛,把愛變成恨,把恨變成愛,把德行變成惡行,把惡行變成德行,把奴隸變成主人,把主人變成奴隸……把一切事物都混淆了、替換了,所以它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混淆和替換,從而是顛倒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的品質和人的品質的混淆和替換”[12]247。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家庭、婚姻、生育難以抵擋資本利潤的捆綁與支配,逐漸成為資本的雇傭和仆從,逐漸走向異化。金錢與家庭、金錢與婚姻、金錢與生育的平衡關系被打破,其對立與沖突則被過度放大。由此足見資本之厲。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揭示,“工人幾乎不可能有家庭生活。在一間不適于居住的、骯臟的、連晚上棲身的條件都幾乎不具備的、家具破損不堪、往往一下雨就漏水、不生火、空氣污濁而且又擠滿了人的房子里,是不可能有家庭樂趣的。丈夫整天做工,也許妻子和大一點的孩子也是這樣,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只有早晨和晚上才能見面,此外,他們還經常受到燒酒的誘惑,——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會有家庭生活呢?但是工人畢竟離不開家庭,他必須在家里生活,這就引起了無休止的家庭糾紛和口角,這不僅對夫婦兩人,而且特別是對他們的孩子在道德上起著極其惡劣的影響。忽視一切家庭義務,特別是忽視對孩子的義務,在英國工人中是太平常了,這主要是現代社會制度促成的。孩子們就是在這種頹廢風氣盛行的環境中(他們的父母往往就是這種環境的一部分),在無人管教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又怎能指望他們日后具有高尚的道德呢?……最明顯最極端的表現就是犯罪”[12]443。資本主義工業化席卷之地,家庭被毀,婚姻受損,生育下跌。

家庭、婚姻與生育相互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9]3,家長要“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9]19。盧梭也指出:“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16]這是從人的主體性、家庭的主體性的角度講的。但是,19世紀時期的資本主義,私人資本生產方式的存在與無序擴張,導致家庭、婚姻、生育被嚴重異化。“無家可歸的人擠在大城市的貧民窟里;一切傳統的血緣關系、宗法從屬關系、家庭關系都解體了;勞動時間,特別是女工和童工的勞動時間延長到可怕的程度;突然被拋到全新的環境中的勞動階級,從鄉村轉到城市、從農業轉到工業、從穩定的生活條件轉到天天都在變化的毫無保障的生活條件的勞動階級,大批地墮落了。”[17]資本主義工業化影響下,家庭關系解體,孩子無人管教,工人走向墮落,婚姻、生育鏈條斷裂,生育下降。

由上可見,工業化時代以來的低生育率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經濟政治制度的根源。資本主義制度暴露了私有制生產方式對生育的內在阻礙作用,暴露了資本與人本的矛盾沖突,揭示了剩余價值、超額利潤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尖銳對立。只要這種生產方式通行于世而不受遏制,家庭、婚姻、生育就難免于受其支配。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生產與家庭發展、婚姻生育之間的對立關系作了最直接有力與尖銳深刻的揭示,將社會的全面發展的內在需求與資本利潤的無度攫取之間的對立作了無情的揭露,為我們更深入地認識生育困境和深層困因提供了寬廣而獨到的視角與深刻的啟示。

(三)當前我國生育之困復雜且獨特

國際通常認為,總和生育率為2.1(每對夫妻需生育2.1個孩子)才能達到生育更替水平,才能維持人口代際平衡。然而,由于我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總和生育率基數大,即使我國自1970年開始主動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總和生育率理論值從1980年降至2.1以下,但是我國截至2023年依然有14億多的大規模人口數量。可見,我國的生育困因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有比西方國家更加復雜的特點,不能機械照搬國際通行觀點。

實際上,正是由于我國主動地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約1992年開始,我國總和生育率下降到約1.6,“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18]。在此基礎上,我國也才較好地實現了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和教育的普遍提質,實現了人口素質的明顯提升,實現了經濟社會的騰飛,到中國共產黨建立一百周年時成功實現了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目標。新時代中國民眾普遍重視優生優育、重視子女教育、重視高品質生活。生育觀的這種根本性變革,既是我國計劃生育的精神財富,也是未來建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一方面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19];從另一方面看,“現在的生育主體是80后、90后,他們的生育觀念變化了,養育孩子的成本也增加了,同時社會保障水平提高了,養兒防老的社會觀念明顯弱化,少生優生已成為社會生育觀念的主流”[5]。人口規模巨大的基本國情、少生優生的基本共識,共存于同一時空。這是我國生育問題的獨有特點。

同時,生育問題上呈現的悖謬現象也值得深思。比如,1980年為了經濟社會改革創新、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一孩”計劃生育政策,卻固化為當前較多年輕人的情感認同與思想共識;“晚婚晚育”優生優育政策,卻演變成過晚婚育、晚婚少育甚至不婚不育;為了民眾生活富足而大力發展經濟,卻伴生了超強度的工作負荷,超強負荷又反過來成為民眾“不能生”“不愿生”的重要原因;實現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但現實中有的人只管當下的快樂輕松,不管晚年的人生與民族的賡續。又比如,現實中,個別老人養育多個子女卻無人孝敬與贍養,或者有的老人生活富足但子女工作忙碌致使家庭親情淡漠,這些矛盾的現實強化了部分民眾“子孫靠不住,一切靠自己”的錯覺,進而對家庭生育更加消極。正所謂,“人們為工作廢寢忘食,為生計奔走四方”,“在日常的忙碌中遺忘了真情”,“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9]。我國生育之困復雜而獨特,與西方國家“形同神不同”,有著本質的區別。它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綜合施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涯與血脈新情的期待。

三、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家庭生育的提升對策

人是第一可貴的因素,既是生產力的手段又是發展進步的目的。生育包括生、養、教,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密不可分。它關系到共同富裕的實現,關系到人民群眾實現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關系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育問題是一個關系到以中國穩定發展增強世界發展確定性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20]19人民群眾的生育現代化應該優先于經濟現代化,引領現代化,支撐現代化,大大提升中國或現代化的品質與成色。

(一)優化生育政策體系

一是穩職業與保收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育問題要解決,經濟實力仍然是第一考量因素。調研發現,影響生育(多孩)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費用(87.73%)。同時,38.25%受訪者認為,“生養孩子最艱苦的階段”是“孩子3歲內”,占比最高。因為,孩子三歲內是最需要陪伴的階段。這就不難推測,孩子0~3歲的時期是夫婦在職業與收入上最需要支持與扶助、最需要優化內心體驗的時期,也是影響一孩夫婦決定是否生育兩孩抉擇的關鍵。對此,一方面,要確保女性職業與收入公平。確保女性公平就業,保障女性懷孕及生育后在工作和收入上不被區別對待。另一方面,要完善兩孩以上夫婦職業與收入的基本保障。對生育兩孩以上的夫婦,凡是沒有違反職業章程與規定,要對他們予以穩職業與保收入的法律支持。

二是協調家庭與職業。在影響生育(多孩)的因素中,“對孩子未來前途的考量”(65.91%)、“要有生養孩子的時間”(58.85%)分別排在第二、三位。由此可見,保證夫妻雙方有更多時間照顧家庭,平衡好工作與生育的關系,非常重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可以為此提供各種創新實踐。比如,推行生育夫婦靈活辦公模式,采用遠程辦公、靈活就業、就近就業與家門口就業,或者采取打通同一行業就業壁壘、易地工作甚至打通不同行業就業壁壘、變換工種,從而實現節省通勤時間,合理分配上班時間,兼顧家庭與職業。同時,也要為備孕夫妻或養育18周歲以下子女的夫妻解決兩地分居問題提供便利。

三是增強住房驅動效應。相比于老一輩單位分房的政策,今天民眾生育意愿明顯受到住房壓力和居住條件的制約。比如關于“影響生育(多孩)的因素”,排在第四位的是“較好的居住條件”(占比50%);目前63.95%受訪者對住房選擇“滿意”。進一步分析,以三口之家為例,當人均住房面積(建筑面積)達到25平方米,50.16%受訪者會對住房面積感到“滿意”;以四口之家為例,對80平方米居住面積感到滿意者33.83%,而對100平方米居住面積感到滿意者升至60.79%。國家完善住房政策,民眾住有所居,對民眾生育意愿具有強化作用。

四是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優生優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正是因此,任何刺激生育的政策,都要有利于優生優育。今天中國家庭在教育上的焦慮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因教育對生育望而卻步的現象更加值得關注。根據調研報告揭示,“40.3%的家庭教育投入占家庭總支出的3成以上,甚至有2%的家庭教育投入占比在7成以上”[21]。當前中國家庭在教育上的焦慮主要源于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獲得。因此,第一,要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加大教育投入,促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這是前提和基礎。第二,要循序漸進推進義務教育。循序漸進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實現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義務教育。第三,要促進教育改革。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著力從優化教育過程、教育出口、工作收益與評價體系等方面科學有效地促進教育改革,緩解民眾升學焦慮。

五是完善社會保障。市場機制講求效率與公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眾普遍會權衡生育成本與生育回報,由此決定是否生育。生育無疑意味著大量人財物與時間精力的投入。如果生育投入不僅無(甚)價值回報,反倒要影響就業、升職、社會地位,引發“生育麻煩”“生育受屈”乃至“生育可恥”“生育活該”等不良體驗,這就必然抑制夫婦(特別是女性)生育的積極性。因此,第一,要完善醫療與養老保障。71.01%受訪者建議“生育者醫療保險在原有標準基礎上適當提升”(排第一),69.5%的受訪者建議“生育者養老金在城鄉標準基礎上適當提升”(排第二),以增強生育的獲得感。這反映了受訪者對生育回報的期待。第二,要完善生育保險制度。提高婦女生育醫療待遇,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實行商業保險與普惠保險相結合的方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20]30。可見,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限制資本在生育領域的過度擴張,引導資本對生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甚為重要!

(二)提供女性生育支持

女性是生育的關鍵的因素。根據發達國家的教訓,生育意愿一旦下降到1.4左右的水平,即便采取刺激措施也很難回升,生育將長期低迷。因此,國家要有力破解生育中的關鍵難題,一方面要夯實女性生育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要提升女性生育的獲得感。

一是實行母親假期。根據調研38.25%的受訪者認為生養孩子最艱苦的階段是孩子3歲內。調研中,受訪者認為,這個最艱苦的階段需要母親大量的陪伴,以幫助嬰幼兒建立安全感、培養好性情(92.13%),培養吃飯、睡覺、玩學的好習慣(80.38%),培養專注力(75%),科學開發智力(69.73%),引導同伴交往(65.86%)等。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上托幼機構的最佳起始年齡,不是單方面依據母親重返崗位的需求或者工作單位工作任務要求,也不是經濟指標的考核需求,而應該是遵循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求。因此,母親在孩子滿三周歲前,享有基本的假期養育嬰幼兒,非常必要。同時,在這三年里,如果母親堅持工作未休(完)假,可以將假期分布到孩子18周歲以內的30個寒暑假去休假,以實現對孩子的必要陪伴與科學教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為了母親假期能夠落實,實現家庭生育與國家發展雙贏,可以在中老年父母延遲退休與下一代生育假期之間進行假期周濟,以實現家庭成員的同舟共濟、親情粘合,同時確保國家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二是發放生育津貼。調研發現,決定是否生育的首要因素是“費用”(占比87.73%)。前文論證了受訪者對收入的感受,平均62.78%二孩三孩受訪民眾對月收入達到8 001元以上感到滿意。根據《2022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揭示,2022年職場女性平均月薪達8 545元[22]。由此推測,生育一孩兩孩的女性對此收入水平基本會感到滿意。但是,2022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 628元,月均約2 800元。也就是職場女性平均月薪8 545元僅是少數,多數婚育女性達不到如此收入水平。前面講到,38.25%(占比最高)受訪者認為生養孩子最艱苦的階段是孩子3歲內,需要母親投入大量精力。這就必然影響母親工作與收入。因此,針對三歲以內幼兒的母親,國家對其發放必要的生育津貼已經非常迫切。

三是提升母親素養。“孟母三遷”是家喻戶曉的經典育兒故事。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也曾說:國家的命運更多掌握在母親手中,而不是有權有勢的改革家手中[23]。據統計,“00后”家長的教育程度,近半數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24]。但是文化程度高,不等于作為父母的素養就高,家庭教育效果就好。調研發現,68.69%的受訪者感覺自己“家庭職業難平衡”,53.76%受訪者感覺自己“教導孩子無方法”。也有學者指出,“現在的未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明顯地不像過去那樣親近,感情也不像以往那么密切,使人感到越來越疏遠、生分,父母的感染作用越來越小”,主因是“父母在撫養教育中對子女在感情上投入日漸減少”[25]。為了幫助父母特別是母親能在孩子成長的起始階段為孩子打下好的底色,受訪者認為我國應該全面重視婚姻、家庭、生育;生育兩個以上子女的母親在達到條件基礎上可以免費報考與修讀有益于養育孩子的專業學歷或資格證書。其目的是,幫助女性在養育自己的孩子過程中成長為嬰幼兒托育服務類專業的優秀人才,充實我國托育與家庭教育人才資源庫,促進生育觀念的現代化發展,根本解決女性長期未決的“生”與“升”的兩難問題[26]。

(三)完善子女養護體系

優生優育是各種生育舉措的本質要求。使每個孩子得到好的照護、養育和教育,提高孩子成長品質,用生育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應有之義。

一是實行子女津貼。發放子女津貼,或者依據生育孩子的數量加大父母減免稅收的力度,是有必要的。關于“如果政府每月為孩子發放補貼”,排在前兩位的依次是,51.04%受訪者認為應該發放到12歲,20.72%受訪者認為應該發放到6歲。抽樣調查顯示,關于每月為孩子發放津貼的額度,44.74%受訪者認為應該達到“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居第一)。其具體規定,可以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二是加強嬰幼兒照護。第一,增加公立幼兒園。當前幼兒園學費攀升,公立幼兒園收費每學期大約2 000~5 000元不等,私立幼兒園每學期學費大約5 000~10 000元甚至更高。如果一對夫婦有兩個子女,結合當前收入水平,孩子學前階段的照護費用可能就已不堪重負。因此,國家要增加公立托兒所和幼兒園,加強6歲內嬰幼兒和兒童照護,異常緊迫。第二,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社區公共服務范圍。孩子從具備較好的語言能力與獨立能力開始,應該進入幼兒園,學會過集體生活。為了協調養育孩子與工作的矛盾,為了縮短照護地點與家庭的距離,有條件的社區要努力將幼兒照護服務納入社區服務范圍。第三,實行祖父母照護津貼。與農耕時代、田園生活相適應的是高的生育率;工業化、流動化社會必然導致生育的下降,如果不解決嬰幼兒照護的現實問題,生育率無望回升。鑒于12周歲以下嬰幼兒與兒童需要較多的家庭照護、親情溫暖和品德塑造,也鑒于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的穩步增長與代際共存時間增加,尤其是中國人天倫之樂的傳統文化,國家要鼓勵代際支持,鼓勵祖輩調劑力量照護孫輩,協調“老齡化”與“少子化”之間的尖銳矛盾。受訪者建議,可以根據孩子數量,為那些照護12周歲以下孫輩的祖父母發放“照護津貼”,并提供隔代照護的科學指導。

三是強化子女陪伴。生育問題的根本是養育。家庭教育是基礎。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為了將孩子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家長要對孩子持續開展關于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家庭教育促進法》要求,父母要親自養育,加強親子陪伴;相機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然而,現代社會,家庭與職業相對分離,外出工作與陪伴子女常常形成矛盾。這一點與農耕時代父母和子女生產生活長期共處、潛移默化實現教育熏陶形成鮮明對比。如果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就難以發現教育的契機,也難以開展有效的教育。調研“孩子小學到高中階段,非常需要父(母)陪伴的時段”,由高到低依次為,“周末”(83.1%),“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學后”(74.83%),“國家法定節假日”(72.63%),“寒暑假”(69.79%)。民眾希望在這些時間段能夠保障對孩子必要的陪伴,打牢孩子一生成長的道德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實現高質量的生育,57.06%受訪者建議“加強對婚育人士進行縱向一體化家庭教育督導”。

(四)營造生育友好環境

一是營造適齡婚育文化氛圍。研究發現,初婚初育年齡影響生育數量[27]。根據婚姻法規定,通常而言,男22歲,女20歲,可以結婚。但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統計,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為28.67歲,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9.38歲,女性為27.95歲;而且實際初婚年齡每年還在延遲。若法定婚齡提前兩歲,年輕人是否會提前兩年奔赴婚姻、奔赴生育?調研科學合理的生育時間節點,排在首位的是“大學(大專)畢業后工作一兩年”(61.98%),其他依次為“碩士畢業”(18.34%)、“高中(中職)畢業后工作兩三年”(15.22%)、“碩士階段”13.43%。受訪者幾乎不認可過早(或過晚)婚育。訪談中發現,不愿意過早婚育的深層緣由,不僅是從經濟條件、住房等物質條件的角度考慮,也是從工作打拼、積累社會閱歷的精神條件角度考慮。這些已經構成多數年輕人婚育的“剛需”條件。“剛需”不滿足,婚育就推遲。由此推算,民眾比較認可的婚育年齡大概是20~29歲。為了將這種潛在的生育意愿轉化為現實的生育率,受訪者建議“設立女性22~29歲優生優育獎”(64.99%),或者對夫婦在22~30歲期間生育的孩子設立“幸運寶寶”獎、適當延長本碩博各學段彈性學制等激勵措施,營造“優生優育、適齡生育”的文化氛圍,激發生育意愿。

二是尊重高質量生育訴求。在促進生育與優生優育之間,68.42%受訪者選擇優生優育,而選擇促進生育者僅占28.95%。這體現出民眾生育觀念的根本變革。又如,調研生育政策放開的程度,盡管有20.83%受訪者支持“完全放開,不設限制”,但支持“穩中求進,倡導1~2孩”高達59.38%、支持“適度放開,倡導2~3孩”者為40.68%。可見,受訪者認為對生育“不設限制”的前提是“高質量生育”。高質量生育已經成為多數民眾的共識,已經成為民眾的美好期待,值得高度關注。

三是體察民眾生育關切。盡管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生育困境突出,但是民眾生育的深層渴望并未熄滅。調研“生育孩子的初衷”,由高到低依次為,家庭的幸福(67.94%),生命的延續(61.86%),人生的完整(57.18%),愛情的延續(47.57%),喜歡孩子(42.3%)。這些生育初衷反映民眾的價值關切與內在渴求。抽樣調查如何看待生育問題,64.58%受訪者認為是“對家庭的責任”,62.5%受訪者認為是“自己的私事”,52.08%受訪者認為是“對未來的關切”,39.58%受訪者認為是“對國家社會的義務”。這揭示了中國民眾對生育終極價值的深層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本質上就是文化的人……能動的、全面的人……人類不僅追求物質條件、經濟指標,還要追求‘幸福指數;不僅追求自然生態的和諧,還要追求‘精神生態的和諧;不僅追求效率和公平,還要追求人際關系的和諧與精神生活的充實,追求生命的意義”[28]。中國的生育問題與西方國家生育問題有著極大的不同。如果敏銳體察民眾對生育的關切,并提供恰當的對策,那么激發民眾生育意愿轉化為高質量生育、有力支撐現代化發展是可能的!

四、結語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宏大嚴峻的系統工程,“人口規模巨大”,“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20]22。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面臨的基本國情。同時,人口規模巨大也是維持歷史文明傳承發展的基礎,是科技創新的強大基礎,是成就完備的產業體系、分配體系、消費體系、保障體系、城市體系的必要前提,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力量支撐。尤其是在百年變局之際,“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實現人的現代化”[29]。“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問題”[30]。幾十年來,中國一直致力于探究和把握生育發展規律,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努力制定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規劃,使人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相協調,蹚出一條人口生育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2016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生育、就業、養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個部門聯合發文提出,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機制、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構建生育友好就業環境,為緩解女性“工作—家庭”沖突提供支持;發揮稅收金融等支持手段,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解決生育成本過高的問題;以及降低家庭教育成本,緩解教育焦慮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20]44,“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20]49。經過長期探索,今天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家庭生育逐漸形成“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20]10-21的一套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實踐法,著力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和長期均衡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必要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N].人民日報,2023-05-06(1).

[2]?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0-1512.

[3]? 周學馨.人口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支撐與進路[J].探索,2023(4):29-40+2.

[4]? 李琦.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人口決策歷程考察[J].中共黨史研究,2013(2):20-32.

[5]? 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5-11-04(2).

[6]?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二○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N].人民日報,2021-7-21(1).

[7]? 宋健,姜春云,楊旭宇.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J].社會發展研究,2023(1):1-17+242.

[8]? 貝塔數據.《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出爐》,養孩子要花多少錢?[EB/OL].[2022-03-2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166106143192777&wfr=spider&for=pc.

[9]?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0]?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龔順,王森滸,劉川菡.家庭政策與青年群體的結婚、生育意愿:日本經驗及其啟示[J].中國青年研究,2023(1):113-120.

[1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42.

[1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

[16]? 盧梭.愛彌兒(上)[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21.

[17]?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3.

[18]? 陸杰華,谷俞辰.建構中國自主的人口學知識體系:歷史必然與路徑探索[J].新視野,2023(2):52-59+78.

[19]? 新華社.習近平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動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貫徹落實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與家庭和諧幸福[EB/OL].[2016-05-18].https://www.gov.cn/xinwen/2016-05/18/content_

5074504.htm

[20]?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1]? 搜狐網.新一輪家庭教育報告:7成仍堅定出國,雙減不影響教育決策[EB/OL].[2021-09-02].https://www.sohu.com/a/487244440_120394108

[22]? 紅星新聞.2022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出爐:平均月薪8545元,六成求職中被問婚育情況[EB/OL].[2022-03-0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725059201846101&wfr=spider&for=pc

[23]? 福祿貝爾.兒童心理的研究[M].呂亦士,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7:引言2.

[24]? 新浪財經.調查:近半00后家長有大學及以上學歷,18歲以下的00后父母大多為本碩學歷[EB/OL].[2022-07-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7562483209289337&wfr=spider&for=pc.

[25]? 趙忠心.我國家庭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婦運,2011(1):18-22.

[26]? 楊菊華,杜聲紅.部分國家生育支持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探索,2017(2):137-146.

[27]? 宋健,陳芳.城市青年生育意愿與行為的背離及其影響因素——來自4個城市的調查[J].中國人口科學,2010(5):103-110+112.

[28]?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0.

[29]? 李宏偉.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實現人的現代化[EB/OL].[2023-03-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056130908223555&wfr=spider&for=pc

[30]? 陸杰華,王金營,杜鵬,等.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筆談[J].人口與經濟,2023(1):1-30.

Family rep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dilemmas, ess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Zhang Li1? Xu GuoFeng2? Zhang Yi3

(1. School of Marxism,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ongqing 402160;

2.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3. College of Marx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Party's 20th National Congress clarified the grand blueprint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great cau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with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populat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t plays a fundamental and fundamental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people's democracy throughout the process, strengthening cultural power,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and promoting ecological progress. However,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also facing the severe challenge of "fewer children" and "aging". Taking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s dynamic coordinates, combined wit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faced by familie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such as high fertility cost, difficult balance of fertility work and weak attraction of new fertility regulations.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o analyze the nature of family rep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t is not only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and reproductive nature as a subject, but also the pursuit of high-quality fertility for the goal of common wealth in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subjective practice of "structuring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beauty", and the profound reform of reproductive modernization. Its aim is to achieve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n as "a rich totality with many provisions and relations". Marxism's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rth nature provides an original perspective and deep enlightenme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birth subjec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ory and reality urgently require efforts to optimize the fertility policy system, provide female fertility support, improve the child care system, and create a childbearing friendly environment, so as to stimulate the people's fertility willingness, achieve reasonable and continuous fertility, and reserve the necessary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Fertility intention; Reproductive nature; High quality fertility; Fertility moderniza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国产精品13页| 欧美日韩福利|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午夜色综合| 婷婷色狠狠干|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草逼视频国产|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啪啪|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国产在线第二页| 伊人91在线| 亚洲第一黄色网|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a级毛片在线免费| 97se亚洲| 伊人久综合|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欧美日一级片|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尤物国产在线|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毛片网站在线看|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伊人久久婷婷| 色噜噜中文网|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a亚洲视频|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欧美在线天堂|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黄片在线永久|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99热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91精品人妻互换|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99视频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