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陜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延安市黃龍縣立足自身生態資源稟賦,由點及面,匯聚各行業優勢,積沙成塔,以康養度假主線,打造出一批有利于游客身心放松的醫養、康養、頤養設施,以文養、空養、食養、藥養、香養多維度推進的大健康產業已初見成效。
在黃龍縣各街鎮,到處可見“黃龍縣全域全景圖”,讓游客瞬間就感受到了這座陜北最南端縣城的細致和誠意。
黃龍縣在原本成熟的鄉村度假游、國際賽事舉辦地基礎上,依托成片的野生中藥材、原生態農產品等資源,圍繞中醫藥文化傳承、醫養服務體系建設、農文旅融合等領域,系統推進,構建以黃龍特色康養度假為主線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將大健康產業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2022和2023年,連續兩屆中國老年醫學與科技創新大會暨醫養結合發展與規范高峰論壇——黃龍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黃龍召開,是各界對黃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認可和推動。
康養度假內容更豐富
如何讓旅游度假從走馬觀花,實現為養眼養身養心的康養度假?黃龍縣白馬灘鎮給出了一個答案。
從黃龍縣城出發,經327國道,大約一個小時就可以到白馬灘鎮。“神峪川景區”的牌樓就在眼前,走進去就是一個有著古早味道的寧靜街鎮。神玉書局、暖山河畔、印象圪嶗、東周古寨、千手千眼佛寺在10公里的川道一路鋪開,有住有景有玩,功能各不同。這里就是今年9月獲評“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的白馬灘鎮神玉村。
走進這條川道,就能明白陜北方言“圪嶗”的意思,過去,這里是偏僻、狹窄的犄角旮旯,也意味著貧窮落后,而如今,推開川道邊任何一戶農家小院,都有一份驚喜等著你。
11月下旬的白馬灘鎮,滿眼的翠綠沒有那么濃烈,但依然是清秀的模樣。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神玉村的庭院民宿是整村推進的,以戶為單位,下轄的碾子灣村、堯頭村、圪嶗村、古寨村、神玉村,共105戶房屋,都已改造完畢投入運營,能同時接待513人入住。雖然都有民宿,但每個村小組向游客提供的產品各有不同。
川道頭一個村小組是碾子灣村。村民的房屋就是一道風景。推開雕花的朱漆鐵門,門楣匾額上黑底銀字寫著“瑞氣永凝”四個大字。再挨家挨戶望過去:天道酬勤、德福康寧、仁德集福祥……這些體現家風家訓的匾額,是村民們熱情純樸原生態生活的寫照。
村里的白馬云棲田園民宿,有的是利用空置農家小院,有的是村民還居住,把空房間整理出來。每家小院多是三四間客房,能住10人左右,每家都有獨立的室內衛生間。游客入住這里,可以自己到菜地里摘菜,也可以和農戶“約飯”。白馬灘酸菜玉米攪團、洋芋沫沫、鏊饃等是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農家傳統菜。最重要的是夏天在這里度假不需要空調,平均氣溫21.5攝氏度的夏天,到了傍晚還得添加一件外套。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背靠青山、向水而筑的暖山河畔田園綜合體項目。五座清漆色的水上漂小木屋,落地玻璃窗,還有可以仰望星空的天窗。走進室內,因為積蓄了太陽熱力,空氣熱烘烘的,帶著絲絲原木味道。這里還建有開闊的草坪露營基地、水吧、自助燒烤區等基礎設施。
暖山河畔露營基地是白馬灘鎮深入挖掘特色鄉土文化和旅游資源潛力打造的“田園民宿+休閑露營+康養旅游”特色產業的一個代表,也是2023年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重點項目之一。
一位出租自家部分房間的村民告訴記者,民宿都由村集體統一經營,每年房屋出租可得一萬元。此外,村里每年還會按人分紅。村民說,夏季從西安、山西、江浙地區來村里長住的客人很多,他們說這里不但涼爽,還是天然氧吧,讓人心情好。客人的到來讓村莊變得熱鬧,也讓村民更積極地保持著居住環境的潔凈和優美。
記者了解到,白馬灘鎮村民的庭院民宿節假日入住率可達90%以上。今年以來,全鎮共接待研學康養團隊8650人,散客22.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63.76萬元。
據統計,“庭院經濟”讓85名村民通過民宿管家、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保潔員、開辦農家樂、農家小店等實現了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民宿建設過程中,有285名村民上崗就業,還吸引了25名返鄉青年、鄉賢群體等本土人才回鄉就業,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了“本土力量”。目前民宿產業已帶動神玉村105戶群眾戶均增收2.02萬元。
據悉,白馬灘鎮現已建成神峪·領悅院子、白馬云棲、澽源山莊等中高端民宿,同時不斷完善碾子灣農家樂、圪嶗茶攤、鄉村大舞臺、篝火晚會等旅游配套設施,讓游客來此康養度假選擇更加豐富。
充滿誘惑的森林康養
黃龍縣的山延伸在各個角落,有的是以植被茂密為勝,有的是山勢險峻,有的是山水共同入畫。天然少有的森林康養條件,讓黃龍人倍加珍惜。在全力保護的同時,他們巧妙利用,稍加點綴,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只為讓人們有與大自然接觸的廊橋。
繼續從縣城出發,走國道242,一路沐浴在森林中,沿途能看到“黃龍山國有林管理局森林康養基地”“陜西黃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綠色森林康養圣地”的指示牌。森林康養是黃龍縣大健康產業鏈中獨特的資源。
近年來,黃龍縣全力打造國內知名康養度假目的地,多措并舉建成蔡家川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錦繡黃龍生態旅游度假區、偏石旅游度假村等康養度假景區景點12處。
11月,位于蔡家川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的清風宿·黃龍森林度假營地已經閉營。不過這里依然水流潺潺,樹影婆娑,可以想像炎炎夏日,游客伴著清風溪流,喝下午茶、聽音樂,在這里享受著遠離城市喧囂的那種自在。
黃龍縣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說,清風宿對游客主要的吸引力是可以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在靜謐中感受心靈上的愉悅。
再向北,離瓦子街鎮中心不遠的偏石度假村,是游客攜一抹鄉愁,在土墻青瓦間解憂的好選擇。這里的民宿全是改造村民閑置的房屋而來,保持村民原來院落的樸拙,提升內部功能設施。
2021年,偏石村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現有民宿28套,還配套建成“偏石書院”休閑書吧、動物觀賞園、休閑采摘園、生態蜂場和土豆粉條加工車間等項目。
度假村負責人井武告訴記者,民宿最大限度保持了偏石村的原貌,村子里的土墻、泉水井、樹木的位置都沒有任何變化,但村民的生活卻實實在在改變了。村民有的做起了農家樂,有的開起了小超市,還有部分參與到民俗村運營,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偏石村離宜川的壺口瀑布景區只有10多公里的距離。壺口瀑布客流量巨大,分布層次多樣,瓦子街鎮正在嘗試能有效引流的方法,希望能與眾多景區聯手,為游客做好服務。
記者在瓦子街鎮還注意到,鎮中心臨街的店鋪多經營餐飲住宿,主打的燉土雞黃龍特色菜,連本地人也要開車10多公里趕過來。山里人家客棧的老板說,她負責餐飲,姐姐負責住宿。夏天在他們這里包月長住的客人很多,有些人連著幾年都過來,南方客人多。夏天這里的客房都是滿的,需要提前預約。一般來講,連吃帶住,一人在這兒一天差不多100多元的費用。
社會化老年公寓齊頭并進
康養基地被看作是全域旅游基礎上的升級版。融合“旅游與康養”為一體的社會化老年公寓,是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也是異地康養人士的首選落腳點。
黃龍縣積極探索建立社區居家養老、集中養老、社會化養老、旅居養老“四位一體”養老模式。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延安旅游(集團)黃龍投資有限公司投資9600余萬元建造的黃龍縣老年公寓,目前已完成基建和硬裝修,正在籌備開業中。
黃龍縣老年公寓位于吉家河村,緊臨縣全民健身運動中心、婦幼保健院,黃龍縣將這些資源整合,打造成為集休閑養老、旅游度假、生態療養等為一體的社會化養老服務中心,開啟醫養新模式。
黃龍縣婦幼保健院專門開設有老年專科門診,聘請專家24小時坐診。縣全民健身運動中心是與老年公寓連接一體、開放式建設的,方便老人進行各種球類、游泳、健身等活動。老年公寓設有療養式公寓95套、床位190張。公寓套間面積為53至92平方米,均設有獨立廚房、客廳,提供完善的旅居養老所需全房家具和康養護理等酒店式康養服務。公寓內還設有書法、繪畫、手工制作、烹飪等多種供老年人參與的文娛活動場地。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黃龍縣已建起“一中心四區”的綜合社會福利機構。黃龍縣中心敬老院位于榆藍高速出入口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黃龍縣兜底養老在全省是走在前列的,敬老院建設被列入2008年八大民生工程。僅兩年時間就建起了5座敬老院,可以滿足全縣符合集中供養條件的老人、殘疾人等入住。
據了解,黃龍縣敬老院也在有床位時對外開放,社會上的老人也可以自費入住。每年都有渭南市、臨潼的老人組團來這兒旅居,很多有文藝特長的老人還在這兒獻愛心,為住院老人演出。院里還有蔬菜、養殖基地,老年人可以在這兒摘菜,參與各種放松身心的勞動。
“五養”創新產業發展
黃龍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張全武告訴記者,黃龍縣的大健康產業可以用文養、空養、食養、藥養、香養“五養”來概括,“五養”體現的黃龍特色也是很鮮明的。
“文養”是指黃龍縣境內人口來自全國12個民族24個省區,多民族文化交流在這里留下了眾多藝術瑰寶。黃龍獵鼓、黃龍根藝、黃龍豫劇等各級非遺傳承項目逐漸走入日常生活。這里是“趙氏孤兒”的發生地,相傳是程嬰的藏身之地,還有多處仰韶文化遺址。近年來黃龍縣先后投用18個全民休閑體育項目,常態化承辦徒步賽、越野跑、自行車賽、垂釣及冰雪運動等體育賽事。
“空養”就是指黃龍的生態環境。黃龍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陜西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土保持區。境內森林覆蓋率87%,林草覆蓋率高達92%,行走在黃龍有種穿越原始叢林的感覺。年平均氣溫21.5攝氏度,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平均達到每立方厘米6000個,每年7至9月最高可達到1.5萬至1.8萬個,素有“陜西的一葉肺”和“天然氧吧”的美稱。
“食養”是挖掘黃龍特色食材,為游客打造“生態康養宴”。黃龍縣的核桃、蜂蜜、大閘蟹、連翹茶、山珍蘑菇等特產皆是原生態。“生態康養宴”依據食藥同源,采用連翹、黨參、黃精等當地中藥材,以羊肚菌、松茸菇、蜂蜜、核桃等特色食材為原材料,創新推出羊肚菌燉土雞、連翹茶炒小河蝦、黃精燉乳鴿等多種康養菜品。以黃龍當地散養野山豬、走地雞為食材,打造的排骨銅火鍋、鐵鍋燉土雞、雜糧豐收魚、雪花啤酒兔等也深受游客青睞。
“藥養”和醫養位于大健康產業的前端,是康養的基礎。黃龍是陜西優質道地中藥材優生區,被列為陜西四大中藥材天然生長帶,現有60萬畝野生連翹,80萬畝沙棘。
目前,黃龍縣中藥材種植已形成“一園區四基地”的格局。一園區,指黃龍縣中藥材產業園區;四基地,指小寺莊、瓦子街、圪臺、石堡鎮4個中藥材種植基地。
黃龍縣把中藥材種植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主導產業來抓,形成了縣有園區、鄉有基地、戶有藥田的開發格局。圪臺鄉推進藥材之鄉建設,全鄉中藥材種植規模已達到1490畝,還將在長村建立第二個中藥材實驗田。
黃龍縣制定了《黃龍縣中醫康養服務項目建設方案》。推進實施中醫護理、中藥熏蒸、蜂療、膏方制劑、中醫按摩等醫養服務項目,實現醫養服務與旅居保健相結合。
“香養”是指黃龍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黃龍山藥香制作技藝,香養產業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香養、連翹茶突出重圍
座落在黃龍縣城中心廣場的黃龍山香養技藝傳承館,以展示黃龍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黃龍山藥香制作技藝為主,以各種中藥入香的線香、盤香、香丸等產品琳瑯滿目。在負責人衛鑫杰的手里,“萬物”皆可入香,香可以鏈接萬物。
衛鑫杰說,在鄉村振興發展中“一村一品”的農特產品,都可以通過入藥香,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為種植戶增收。讓藥香制作技藝古為今用,開拓更多市場,是對這項非遺技藝最好的傳承。
黃龍山藥香制作技藝現有資料可追溯至明萬歷年間,香藥同源,“藥”是黃龍山腳下白馬灘鎮衛家堡村衛氏制“香”的特色原料。
衛鑫杰告訴記者,他剛從黃陵縣店頭鎮蒼術種植基地回來。黃陵縣知道藥香這個產品后,主動找過來尋求合作。蒼術入香是非常典型的藥香,黃陵縣柏樹藥香相關產品也在研制中。
2020年,衛鑫杰回到黃龍縣,成為石堡鎮紅石崖村鄉村振興專員,開始把家傳制香技藝與非遺文創結合。黃龍縣種植花椒歷史悠久,產量大,但近幾年花椒出現價格滑落不穩定的情況,椒農收益下降。針對這種情況,衛鑫杰和團隊研制出由花椒制成的國潮香薰。他希望通制作藥香,讓黃龍特產花椒和連翹有更多的發展賽道。
針對黃龍每個鄉鎮的特產如蘋果、花椒、淫羊藿、核桃、連翹、金絲皇菊、月季等,衛鑫杰所在公司都將通過提取香藥精油,根據古法藥香制作流程調香,從而實現以每個鄉鎮農產品為原料的特色香薰,制成藥香產品,在黃龍實現香養香療生態鏈。
今年7月,在第九屆中國老年醫學與科技創新大會暨醫養結合發展——黃龍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黃龍縣打出了“慢城黃龍 康養之都 香養之都”的口號。在2023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評選中,衛鑫杰團隊研發的“臥香盒沉香套裝”榮獲銅獎。
每年清明節前后,黃龍縣連綿的山脈就會鋪上一層金黃的地毯,這就是漫山遍野連翹花開的盛況。延安龍山云霧農業有限公司黃玉飛告訴記者,野生連翹生長在海拔600-1600米的山坡和崖壁上,距離市區有50公里遠,沒有任何污染。人工采摘需要清晨出發,中午就要運回加工,只取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芽頭,熟練的工人每天也只能采到半斤左右。
連翹果實可供藥用,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散結的作用。連翹葉也可以入藥,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預防腸炎的功效。黃龍本地人歷來有飲連翹葉茶的傳統,認為連翹葉茶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2020年,黃龍連翹獲得了“秦藥”品牌認證,黃龍連翹茶榮獲“第二屆延安文化傳承博覽會”旅游產品金獎,黃龍山連翹葉制茶技藝被納入黃龍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23年,黃龍連翹茶成功獲得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如今,黃龍連翹茶早已成為黃龍特色旅游商品,連翹葉也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黃金葉”。
結合優生資源和傳統技藝,黃龍縣不但找到了新的產業發展模式,也為康養之都的發展攢下深厚的底蘊。
從傳統農業縣,到“慢城黃龍 康養之都”避暑勝地,黃龍縣依托生態優勢,主動融入大健康產業,適時引入康養理念,轉型升級全域旅游服務,整合相關產業,效果喜人。同時,黃龍縣堅持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培育市場主體,強化招商項目引進,加強與大健康產業發展較好的省市深度合作學習。
按照“康養一體”理念,黃龍縣進一步實施康體保健、森林康養、旅居養老康養服務項目,推出4條康養旅居精品線路,開通西安至黃龍旅游直通車。
自2022年以來,黃龍縣先后出臺了《黃龍縣旅游產業發展貼息貸款實施辦法》《黃龍縣旅游產業發展獎補辦法》,旅游產業獎補810萬元、貸款5318萬元、貼息165萬元,惠及46家,以政策引導有效拉動市場活力。
采訪中獲悉,黃龍縣正在加緊出臺黃龍縣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創建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