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朱教授是我的忘年交,他從三甲醫院的心臟外科崗位上退休已經十幾年,獨生子早就在國外定居,只剩下老兩口相依為命。幸而如今外賣十分發達,幫助兩位力不從心的老人家解決了很多生活問題。
與外賣員打交道多了,朱教授和老伴便在玄關的臺子上,放了一個竹藤編的小筐子,里面放著小瓶礦泉水,還有肉松餅、沙琪瑪等幾口就可以吃掉的小點心。朱教授說,這些都是“打賞”外賣員的小零食。
朱教授善良又仔細,他發現,送外賣的人很難準時吃飯,甚至沒空喝水。有時,外賣員氣喘吁吁地爬樓上來,嘴唇都干得起皮,臉色也有些餓過頭的蒼白,此時,遞過一瓶礦泉水,對方一分鐘之內就能喝光,而撕開小點心的包裝,三兩口也能墊個肚子。
朱教授以為,這也許比發紅包打賞更契合外賣小哥的需要。因為朱教授在心臟外科上過30多年手術臺,當年他在手術室里錯過了飯點,經常有低血糖的癥狀。下了手術臺,護士看出他有些支撐不住,立刻從辦公室抽屜里拿出一個甜點心或兩顆糖給他,朱教授都如獲至寶。如今將心比心,他覺得忙得顧不上吃飯的外賣小哥也會有類似的問題,此時若給小哥一個小點心墊墊肚子,會讓他感受到人情的溫暖。
朱教授還會在門口的藤筐里事先準備好一疊已經清洗、曝曬過的舊毛巾或舊抹布。舊抹布都是家中用軟了的被套裁開,多層疊加,重新縫合而成,吸水性很好。
在風雨飄搖的天氣里,外賣小哥從雨披中鉆出來,眼鏡片上都是雨珠子,劉海也濕成了一綹一綹的,朱教授趕緊遞上舊毛巾或舊抹布,說:“下去把你的坐墊擦一擦,別嫌舊,我是醫生,有潔癖,這些東西都在開水里煮過、消過毒。”
幾乎所有的外賣小哥都接過了毛巾,大聲道謝,并把朱教授家放在門口的垃圾袋給帶下去。
最近,我在朱教授家做客,他執意要留飯,于是在一家頗有名氣的家常菜館叫了四個菜,不到20分鐘,一位外賣小哥帶著一摞兒飯盒,背著看上去不到兩歲的女娃娃上了門。
朱教授兩口子已經快四年沒有見到生活在國外的小孫女,見小哥背著這粉妝玉琢的小孩子,尤其喜歡,便讓外賣小哥喝口水,稍微歇息一下。朱教授的夫人又抓了很多小點心,給小孩子。
外賣小哥解釋說,本來孩子是由他妻子帶的,誰想岳父突然中風,妻子緊急回鄉服侍。雖然目前岳父的狀況有所好轉,但要恢復還得一陣子。這期間他不得不拖著一個不到兩歲的小娃娃送外賣。朱教授感嘆道:“小伙子,你真是不容易呀!”
外賣小哥笑著說:“沒事,我也快30歲了,經此一事,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也能理解老婆的辛苦了。”才說完,他的手機又響了,趕緊背著娃娃去趕下一單。
過了一陣子,朱教授在微信上拍照發給我看——他與夫人散步回來,發現自家門把手上系著一個小包袱。他發語音說:“猜猜看,是誰默默地來走了個親戚?”
小包袱是用鄉下人的頭巾打成的,里面是一袋干干凈凈、微微發綠的蕎麥,每一顆都像寶石雕琢而成。包袱里有字條,上面寫道:“代我家閨女謝謝爺爺,這個包袱是鄉下土布,透氣得很,可以縫合成枕套,家里收來的蕎麥殼,我也收著呢,下次帶給你們。蕎麥殼做枕頭,能讓人睡得香沉,年紀大了用得著。”
(梅源摘自2023年10月28日《聯誼報》,豆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