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發展、永續文脈的沃土。截至目前,我國共有8個鄉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名單,數量位列世界第一。你知道都是哪些村落嗎?它們有什么獨特的魅力?一起來探秘這些寶藏鄉村吧!
位于江西上饒市婺源縣的篁嶺村,距今已有580多年歷史,現存100多棟明清古建,是研究徽派古建遺存的重要樣本。篁嶺村又被稱為“掛”在山崖上的村莊,其獨特的“曬秋”景觀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文化學者和攝影愛好者,是人們心目中“詩與遠方”的代名詞。
位于浙江杭州淳安縣,毗鄰西湖,已有800多年歷史,素有“雅墅峽澗”之稱。近20年來,下姜村積極恢復生態環境,曾經“土墻房、燒木炭、半年糧,有女莫嫁下姜郎”的窮山溝,如今已變成“農家樂、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織來下姜”的聚寶盆。
扎尕那村,藏語意為“石匣子”。這個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的村子,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山勢奇峻、云霧繚繞,宛如仙境。扎尕那村擁有高寒草原、溫帶草原和暖溫帶落葉林三大植被類型,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大寨村位于廣西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坐落于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龍脊梯田之上,其梯田耕種歷史長達2300多年,享有“ 世界梯田原鄉”美譽。大寨村利用農耕梯田、紅瑤文化和自然風光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擁有“西山韶月”“千層天梯”“金佛頂”等雄奇景觀。
藏在秦嶺南麓的朱家灣村,位于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地處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被稱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村落里的秦嶺老屋、古道遺跡、柞水漁鼓、民間社火、古法釀酒等文化遺產,在發展鄉村旅游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風景如畫的荊竹村,位于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街道。這里以現代創意活化傳統鄉愁,保留根植于獨特地理環境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再造公共文化空間,土坯房、老祠堂、烤煙房等一批老舊建筑,搖身一變成了游客爭相拍照打卡的茶館、餐廳、圖書館……驚艷“出圈”!
走進余村,翠竹搖曳,溪水流淌,層層疊疊的綠意伴著風中簌簌的聲響,令人心曠神怡。浙江余村地處天目山北麓,因天目山余脈余嶺而得名。2005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余村發源,現在這里民宿、餐廳、咖啡廳等一應俱全,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旅游網紅地。
坐落于安徽省黃山南麓的西遞村,始建于北宋年間,整體呈船形,四面環山,村內古建筑保存較為完整,現有明清祠堂3座、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是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2000年,西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唯一的村落型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