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呈現出新的階級特征,面對的風險挑戰復雜多變,特別是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爭端更加復雜,多種多樣的社會思潮也開始激蕩交鋒。因此,新時代如何正確引領社會思潮的發展,如何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程度地減少社會思潮對中國社會所帶來的影響,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引領社會思潮,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社會思潮∣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社會思潮是指在社會的特定歷史時期,圍繞社會重大課題,尤其是社會走向這一根本問題而形成展開的。社會思潮在一定心理基礎和理論依據中產生,反映一定社會群體的利益和要求,并對社會產生廣泛的影響。必須要正確引領社會思潮,這也是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引領社會思潮的現實途徑,對于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一、社會思潮的特征
社會思潮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產生發展的思想潮流。綜合來看,社會思潮具有理論性、政治性和時代性的特點。
(一)理論性
社會思潮的形成離不開一定的理論基礎。“思潮體現著某種哲學思想,是其理論性特征的重要標志”[1] ,不同的社會思潮擁有不同的思想內核,往往深刻的體現出某種哲學觀。哲學一旦被某一階級、階層所掌握,那么他們會根據需要創造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理論,并用該理論認識和改造世界,最后就逐漸演變為一種社會思潮。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也流行著許多思潮,如無政府主義思潮、自由主義思潮等,但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更符合中國發展的實際,成為了世界無產階級的精神武器。
(二)政治性
社會思潮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2]。一定社會時期內的社會思潮往往都是政治性的思潮,社會思潮是一定階級、階層或者一定社會的利益反映。因此,它的產生和發展是為利益而服務的。例如,社會主義思潮的發展,是因為有利于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而西方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會干擾和阻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中國廣大勞動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也背離了世界的發展潮流。
(三)時代性
社會思潮產生于一定的歷史時期,受到該時期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所以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時代課題,社會思潮就是為了解答不同的時代課題而產生的,總是反映出該發展階段的社會特點。社會思潮的產生是根植于社會基礎之上,社會思潮的興衰都與時代發展的方向密不可分,符合時代發展的社會思潮會不斷發揮出正確的引領作用,不符合時代發展的社會思潮會對社會產生阻礙作用,因此要積極引領正確的社會思潮發展。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引領社會思潮的現實途徑
面對復雜的思潮形式,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黨的堅強領導引領社會思潮;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引領社會思潮;始終堅持從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引領社會思潮,從而不斷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好地推動中國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任何社會都有它的主流意識形態。主流意識形態構成了一個社會精神文化的中樞與靈魂”[3]。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進入新時代,互聯網發展更加迅猛,社會信息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這為西方社會傳播不良思潮提供了可乘之機。一方面,西方國家利用互聯網的便利,逐漸向中國輸入他們國家的社會思潮,宣揚其所謂的“真理性”。另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價值觀念等也逐漸入侵到了中國各個領域。西方的普世價值是一種政治思潮,它主要是以西方資產階級的價值觀為主要內容,企圖達到改變我國民主政治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影響我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以及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地位。嚴重影響到了中國的根本利益,對中國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
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鴉片戰爭以后的中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為了挽救危亡的中國,無數仁人志士嘗試了各種實踐道路,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的維新變法等,但最后都以失敗告終。直到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早期先進分子組建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實現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因此,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是應對社會思潮威脅的重要方法,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看待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解決問題,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
(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社會思潮看似是思想領域的斗爭,但實際上是不同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斗爭。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要不斷加強思想建設,從而提高黨引領社會思潮的能力。首先,黨內必須保持高度的團結統一,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不偏離和背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次,對黨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最后,要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黨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團結奮斗的重要精神力量,其決定著黨治國理政的方向和道路。“意識形態工作要始終高舉理想信念精神旗幟”。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要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
(三)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是積極應對當今世界范圍內思潮多樣性的沖擊和挑戰的必然要求。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由此帶來的風險挑戰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必須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是中國共產黨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徑。社會思潮是一定群體要求的反映,只有更好了解群眾所需,才能制訂合理合規的方針、政策。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更重要是用理論指導實踐。一方面,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化為人民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外化為人民的“一言一行”;另一方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國民教育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將其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中,從而引導社會和公民的良性發展。
(四)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
輿論是影響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各國政黨都重視的工作。正確的輿論有助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團結各族人民凝心聚氣;錯誤的輿論會引起社會的矛盾,影響到國家安全和政治安全。一方面流量時代的到來,使得扭曲、虛假的新聞時而出現,某些營銷號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去煽動輿論,目的就是為了博人眼球獲取錢財。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利用新聞煽動輿論、抹黑中國。當前,互聯網成為了新聞輿論工作的主戰場,要更加主動地利用互聯網推進新聞輿論工作,習近平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五)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是我們立足于世界文化潮流的堅實根基。首先,我們要善于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從新的時代條件出發,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始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生機和活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發揚中華民族精神,為人們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其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中華傳統文化,把理論融入到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中去,不斷地進行改造和發展,從而使得其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是引領社會思潮的理論保障,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引領社會思潮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
三、結語
社會思潮的引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將一些正確、成熟的做法予以保留和完善,將一些滯后、有缺憾的做法加以調改,將一些錯誤或負向的做法予以剔除,不斷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正確認識社會思潮,從而正確引領社會思潮。
參考文獻
[1] 王炳權.論社會思潮的基本特征[J].思想理論教育,2011(1):10-14.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 胡伯項,鄭志發.提高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的核心和根本——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19-23.
(作者簡介:郭霞,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