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的繁榮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它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給予了我們巨大的前進的動力。所以,作為如此強大的一種精神力量,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同時積極地加強文化建設。新時代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不僅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同時具有時代性特征。文化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產物,面對不同的社會條件,世界文化也展現出多樣性的特征,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對于中國而言,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堅定不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一、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
意識形態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它決定文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向。所以,我們必須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同時,黨要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1]。意識形態工作有利于讓中華兒女的思想意識凝聚起來。黨必須要牢牢地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這是關乎發展的道路和方向的重中之重,不能忽視它對社會發展的巨大的指揮力量。
二、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目標是培育“四有”公民,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以及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僅包含了指導思想和發展的目標,并且明確了文化發展的方向。所以,我們必須在準確把握其中豐富內涵的基礎上,在掌握其根本性質的基礎上,推動文化建設。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定位,我們需要明確,它不僅僅是我國民族的一大特色,同時它也是我們最有歷史底蘊的文化軟實力。傳統文化不僅有著數千年的漫長發展史,而且其內容包含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古至今,傳統文化不斷被注入新的特點,在各種文化間的交流與借鑒中,不斷豐富其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其中包含的豐富的人文思想以及道德思想等對現代仍然有著重要的教化作用,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的自身發展。不僅如此,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倫理發揮了強大的精神紐帶作用,提供了強大凝聚力,使中華民族保持了鮮明的文化獨立性,數千年一脈相承[2]。因此,必須要建設好傳統文化。
三、傳承發展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文化
在黨的百年的奮斗歷程中,黨在革命戰爭時期產生了偉大的精神財富,就是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代表著無數中華兒女不屈不撓、勇敢斗爭的偉大精神。革命文化不僅僅是對歷史時期精神的一個展現和凝練,同時也是黨和人民共同奮斗的一個歷史的寫照。它不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面對苦難時依然奮勇向前的優秀品格,而且也是對革命先烈們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的傳承。在如今,我們要繼續弘揚和傳承這種偉大的精神力量,同時將其銘記于心并付諸實踐。新時代,我們更要堅持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優良品格。因此,必須要大力弘揚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文化。
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地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條件的變化,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國家也有著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與我國實際發展需求相適應,與我國國情相適應,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價值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正常運轉、社會秩序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3]。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道路上,必須重視其強大的凝心聚力作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
五、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文化是一個民族內部最深層的“根”和“魂”[4]。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發展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文藝事業所發揮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積累更多的社會精神財富。文藝事業的發展和文藝創作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并且不能脫離現實社會。對于人民在文藝事業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5]。文藝工作的建設必須抓住人民的需求,人民是文藝事業的主體和中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于文藝作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在創作中要充分展現文化價值和人文需求。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文藝工作者的創作要緊緊跟隨時代的步伐,感受時代的發展,從而全面地展現新時代美好中國的精神力量。文藝通過一部部傳世的經典之作,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顯示著濃厚的人文情懷。時代的發展有時可以從文藝作品中感受到,時代也需要積極的正能量引領我們前進,文化可以寄托情感也可以使人奮進。新時代,我們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樹立良好的品格,同時要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堅定內心信念,同時弘揚社會良好風尚。文藝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創作出積極的文藝作品,文藝工作者的創作要弘揚正能量,創作具有較高價值的文藝作品。同時需要文藝創作者在創作之前先用心去感受人民群眾的生活,有利于激發文藝工作者創作的靈感,傳播正確的價值理念,書寫積極向上的文藝內容鼓舞人們奮勇前進。創新的不僅是內容,而且要創新文藝創作的手法,同時不能忽視文藝創作的核心內容。藝術創作不能脫離現實,廣大的文藝工作者要充分發掘現實的現象,塑造有意義的文藝作品,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同時,文藝作品的創作需要有深度和內涵,讓人們切實地理解到其中深刻的意義,要讓文藝作品發揮自身的價值。文藝創作是人們不斷深入思考生活的集中體現,豐富多彩的文藝作品是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和全面的中國。這有利于我們發展中華文化,向世界同其他國家展示中國形象。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不僅有利于擴大文化的影響力,而且可以讓世界其他地方更多地了解它獨特的魅力,還有利于向世界其他國家充分展示體現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化。在推動其積極地走出去的同時,面對不同的國家和民族,要善于使用適合他們、便于他們理解的傳播方式進行傳播,使文化傳播更加具有親和力。我們在文化走出去的同時,要與其他文化進行交流,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內容和特點。同時,要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與自身文化之間的差異。如今,走出去的不僅僅是傳統的中國,更是現在的中國,使世界看到擁有數千年悠久文化的東方大國的同時,感受到中國從古至今的巨大的變化,同時感受中國對于自身、對于世界發展所做出的極大的貢獻。我們積極推動優秀文化走出去,積極地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展開深入的交流,堅持開放包容。我們在與世界其他國家互相交流中促進發展和進步,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七、結語
中華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理念資源和人生啟示,可以幫助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提供有益的指導。千百年來,中華文化在中華大地上開花結果,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既與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所蘊含的價值取向和理論思維一脈相承,同時又依托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建構起富有特色的文化話語體系,開拓了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的新境界[6]。新時代,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周忠華.習近平關于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1(5):71.
[2] 朱鴻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理論體系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1.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4] 潘文麗.習近平“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思想的三維透視[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19-23.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4.
[6] 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基本問題的創造性探索與回答——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內涵及其貢獻[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9.
(作者簡介:呂雅楠,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