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民生建設,致力于提供民眾收入,縮小收入差距。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不斷提高。但是收入分配差距問題仍然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主要表現在城鄉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與群體收入差距。縮小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要堅持和發展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收入分配理論,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
【關鍵詞】收入分配∣分配差距∣共同富裕∣經濟收入
目前,我國經濟和社會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與此同時,我國收入分配方面出現的問題也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說到影響社會發展的分配問題,首先亟需解決的是近年來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現實中都要緊密聯系實際,從實際出發。本文通過論述當前我國在分配方面的現狀,針對收入差距問題提出解決路徑,為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社會提供參考。
一、我國收入分配現狀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樣的社會形態使我國一直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勞動工人最后獲得多少收入,都是與其付出的勞動成正比,也就是說勞動是衡量分配的標準。堅持這樣的分配方式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按勞分配的原則體現了在分配生產資料時,人們享有平等的權力,這樣的分配方式克服了資本主義國家中不公平的分配關系,同時這樣的分配方式也為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按勞分配的原則承認了只有通過勞動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勞動所得,更多的勞動才能獲得更多的勞動收入,盡可能多的勞動獲得盡可能多的勞動所得,進而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和精神需求。這樣的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勞動者的積極性,起到了激勵和約束的作用。但是道路的發展是坎坷的,所以在發展的過程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當前我國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收入差距擴大。
目前,我國絕對貧困已然消除,這雖然是我國近幾年來經濟社會建設方面的成就,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國在經濟方面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其中,收入差距擴大是我國經濟面臨的棘手問題之一。國際公認基尼系數的0.4是收入差距的警戒線。我國基尼系數自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在0.4以上。2008年增至0.491后略有下降,但今也有上升的趨勢。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大部分勞動者面臨失業,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加大。預計中國居民收入差距將進一步拉大[1]。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始終是指導我國發展進步的重要理論指南。要想解決我國目前存在的收入差距問題,就應該把我國的具體實際情況與馬克思的收入分配觀相結合,在繼承中不斷創新,形成具有中國的特色的分配觀來解決我們面臨的種種分配問題,促使人民群眾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表現
第一,城鄉收入差距。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口在城鄉之間、跨區域之間的流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城鎮化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特別是城鄉收入分配差距產生了嚴重的直接影響[2]。一方面,勞動能力較強的農村居民向城鎮的遷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工業的發展,也加快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欠發達地區人口為了謀生或子女教育而向發達地區遷移,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地區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面,也是我國面臨的現實問題。為了更好地發展,不少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到城市務工。因為在農村有勞動能力的人轉移到城鎮,這將會減少農村收入分配中的總人數,從而拉大城鄉收入差距。隨著經濟的進步,越來越的農村居民開始向城鎮轉移。因此,城鄉差距在逐年擴大。
第二,行業收入差距。隨著經濟的增長,不同行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果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也越來越明顯。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1989年到2020年收入最高行業和最低行業人均年收入呈上升趨勢,近幾年二者之間的差距也在不斷的拉大。特別是自2019年疫情全國性爆發,導致近幾年很多線下行業受到沖擊。而對于其他一些行業,比如說互聯網行業,疫情對其影響相對較小,即使在疫情爆發的情況下,也可以在家里使用一臺電腦和無限網絡完成工作。這樣的現象導致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第三,群體收入差距。作為衡量居民間收入差距的綜合指標,基尼系數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很多人認為基尼系數小于0.2時,居民收入過于平均;介于0.2~0.3之間較為平均;介于0.3~0.4之間比較合理;介于0.4~0.5之間差距過大;大于0.5差距懸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基尼系數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在1987年之后,我國居民基尼系數開始大幅上升,2008年達到最大值,0.491,2008年后基尼系數雖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徘徊,2020年我國基尼系數高達0.468。這說明我國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在擴大。隨著疫情的風波剛剛平息,經濟將會不斷向好,隨之而來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穩步發展也會使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穩定上升趨勢。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國的經濟不斷增長,農村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會越來越明顯,整體來看,我國農村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仍處于較高的水平,且存在上升趨勢。
三、縮小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解決路徑
(一)堅持和發展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收入分配理論
衡量分配多少的標準只能是人們付出的勞動,深入貫徹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理念。堅持馬克思收入分配的公平正義原則,堅持從社會現實出發,做到分配方式不脫離實際情況。同時在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和完善按要素分配機制的基礎上,適度地調整分配關系。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樣的論述不僅闡述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而且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追求共同富裕的實際過程。只有堅持公平正義的分配原則,才可能解決我國目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
(二)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不能僅滿足于財政稅收的調節。由于不同社會群體的差距較大,因此應該注重社會群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注重機會平等,縮小農民工進城務工的風險[3]。目前也有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回村創業,這樣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將不少人留在農村,減少了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帶動農村發展。同時針對進入城鎮務工的勞動工人也應有相應的福利政策,有合理的工資增長保障,職工工資性收入占國民經濟收入的比重就會比較低,職工工資的增長就會比較慢。在物價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情況下,部分企業高管的薪水跟隨企業整體效益增長。企業的效益越好,這些高管的薪水就越高。但普通員工很難有這樣的機會,普通員工的工資漲幅很小甚至不漲,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企業中收入差距較大[4]。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來調節這一現象,緩解行業間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
(三)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
我國始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勞動是衡量分配的唯一標準。要規范收入分配制度,做到公正合理,治理壟斷和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完善財富積累機制。合理的分配制度不僅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重要條件[5]。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居民的財產積累正在以不斷上升的趨勢發展,為了獲取財產,越來越多的非法手段也相繼而出,為了確保公平性、正當性、合理性,對財富積累機制的規范勢在必行,這也意味著我國將為進一步支持、完善財富積累做出進一步的政策規劃,完善相關法律及金融機制,為社會居民提供更具合理性和規范性的法律和金融工具[6]。只有這樣才能打消人民對收入分配問題和對自身合法財富安全性的擔憂。
四、結語
我們在理解社會主義收入分配時,不能是片面的、固化的去理解,必須把它看做可以不斷發展變化的。馬克思主義分配觀雖然是科學的理論指導方案,但絕對不是直接照搬就可以解決現實中存在的一切問題,我們要時刻把這些問題看作不斷發展的對象,將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真正地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尤其收入分配制度和方式還有需要優化的地方,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來進行變革。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不僅要堅定地相信馬克思主義,還要將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不斷發展中進步。
參考文獻
[1] 湯鐸鐸,劉學良,倪紅福,等.全球經濟大變局,中國潛在增長率與后疫情時期高質量發展[J].經濟研究,2020(8):4-23.
[2] 徐小君,張婷婷.經濟增長、收入差距與共同富裕[J].西南金融,2023(1):29-42.
[3] 計弘宇.馬克思分配理論視域下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2):39-42.
[4] 白暴力.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J].當代經濟研究,2023(1):9-11.
[5] 謝宜澤.鑒往知來:城鄉收入差距演變及其共同富裕啟示[J].黑龍江社會科學,2023(1):14-21.
[6] 劉學俠,徐文哲.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J].特區實踐與理論,2022(6):13-18.
【基金項目:2022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雙碳目標下遼寧省低碳城市制度建設研究”(L22BKS014)。】
(作者簡介:柳雨佳,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