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君彥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學籍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是保證教學秩序、學生管理順利開展的關鍵。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將教學管理任務逐步下放至二級學院,高職院校實行“校院二級”管理模式,這在擴大各二級學院管理權限的同時,也對二級學院的學籍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為此,文章運用SFIC模型對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學籍管理多主體協同管理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改進對策,以提升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學籍管理水平。
SFIC模型,是美國學者Ansell和Gash經過大量實證分析,在2008年發表的《協同治理:理論和實踐》一文中提出的一種協同治理的權變模型。該模型的主體由起始條件S(Starting Conditions)、催化領導F(Facilitative Leadership)、制度設計I(Institutional Design)和協同過程C(Collaborative Process)四大要素構成,并在其相互影響下形成目標事務的協同效果,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SFIC模型
SFIC模型作為一種經典的協同治理模型,著力于各參與主體之間的溝通協調與優勢互補。能夠在明晰起始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催化領導、制度設計和協同過程等方面將學籍管理工作協同管理的全過程具象化,有利于對學籍管理工作進行策略優化,引入SFIC模型對學籍管理工作全過程的協同管理開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與創新價值。
20世紀70年代,聯邦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創立了協同學,對自然領域和社會領域的協同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2]。作為社會領域的主要行為主體的人,在協同效應的作用下,能夠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進行協同(合作、協調、競爭、沖突、博弈等)處理,保障社會的有序運行。協同治理理論就在協同學的理論基礎上應運而生了。協同治理理論,主張不同主客體之間通過相互合作、協調、競爭、沖突、博弈等多種行為的實施以達到目的,即多元主體在對于目標事務進行治理時所產生的通力合作和共同行動過程。
從實踐角度來看,協同治理是強化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學籍管理工作內容所產生的協同及學籍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多元體之間的協同,可以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并在復雜的學籍管理過程中做到條分縷析、協同管理,從而達到學校學籍工作及教學工作有序運行的目的。
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學籍管理的主體主要包括學籍管理部門、學生、教師。在涵蓋學生自錄取至畢業全過程的學籍管理工作中,學籍管理部門主要起著統籌主導、推進執行的作用,教師主要擔負學生在校期間成績評定、聯系溝通等作用,學生主要起著中心主體和異動前哨作用。三大主體的有效溝通協調,奠定了二級學院學籍工作協同管理富有成效的基礎。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學籍協同管理多元主體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二級學院學籍協同管理多元主體關系圖
2.2.1 學籍管理部門
高職院校學籍管理部門主要包括學校教務處和二級學院教科辦。學校教務處作為學校學籍管理的主要負責部門,對各二級學院的學籍管理工作有指導、統籌的職責。二級學院教科辦作為學籍工作的執行推進部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3]。二級學院教科辦作為學籍管理工作的中堅力量與前沿地帶,需要及時接收并處理學校教務處下達的各項工作安排,還需處理學院所有學生的學籍管理事務。各二級學院學籍管理的工作成效直接影響著整個學校的學籍管理水平。
2.2.2 學生
學生是學籍管理工作的基礎力量和關鍵主體。二級學院的學籍管理工作,從學生錄取入學到學生畢業離校,各項內容均圍繞學生展開,學生干部更有及時反饋各項信息的前哨作用。學生對待學籍管理若持積極態度,對于二級學院學籍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有著較大意義。
2.2.3 教師
教師是學籍管理工作的基礎力量和重要支持者。處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是學生各科成績和數據的直接接觸者,是學生能否修完課程順利畢業的重要評價者。班主任,是班級學生將要發生學籍異動、學業預警的第一知情人,也是掌握班級學生成績信息的關鍵人物,更是家校聯系的重要橋梁。教師對于學籍管理各項政策的掌握與支持,有助于二級學院學籍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高職院校學籍管理是指高職院校依據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需求而制定的規章制度和實施辦法,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學習階段中產生的動態數據進行管理和考評[4]。目前,高職院校學籍管理工作的內容主要涉及學生信息管理、成績管理、學籍手續辦理、學業預警、畢業生管理5方面。
其中,學生信息管理主要涵蓋學籍注冊、信息校對、入學圖像審查與自查等內容;成績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在校期間學生成績的錄入與審核、成績單打印、成績排名統計等內容;學籍手續辦理主要涵蓋學籍異動、轉專業、學籍證明辦理等內容;學業預警主要涵蓋學生掛科統計、學籍處理、考勤預警等內容;畢業生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畢業圖像信息采集、畢業資格審核、畢業證制作與發放等。
(1)學生對于學籍管理工作缺乏理解與重視。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文件政策理解能力有限,使得多數學生對學籍管理工作缺乏應有的認識,對于學籍自查、學籍異動手續辦理等工作缺乏主動性。
(2)教師對于學籍管理工作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部分教師認為學籍管理只是學校教務處和二級學院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的職責,并不認為任教課程的學生成績評定工作也是學籍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學籍管理工作的協同管理重視程度不足。
(1)學校學籍管理部門領導作用有待加強。學校教務處作為一所高校的學籍管理主導部門,由于對學籍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政策文件、信息平臺缺乏清晰深刻的理解,同時,對于二級學院等下級部門缺少定期的政策解讀指導、業務技能培訓,在實際過程中,普遍存在學籍管理部門的領導作用發揮不足的問題。
(2)激勵措施不完善。學籍管理工作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對于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工作能力要求較高,但二級學院學籍管理部門在學籍管理工作過程中缺乏有力的激勵措施,導致班主任、學生干部等重要支持力量的積極性不高。
(1)學籍管理相關要求與制度更新不及時。學校教務處雖會更新本校的學籍管理辦法,但通常是在問題出現后再進行修訂與完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與被動性。
(2)學生對于學籍管理的參與機制不明確。學籍管理工作的內容涉及學生在校期間的各個方面,但學生除在《學生手冊》中閱讀到學籍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外,鮮有途徑能參與到學籍管理工作中。一般情況下在需要核對信息、發生學籍異動等情況時,才會接到相關部門的通知,具有被動性。
(1)學籍手續辦理繁瑣。如學生在辦理退學手續時,需要前往學生所在二級學院、教務處、財務處、學工部、后勤、圖書館等多個部門辦理相關審批手續,且往往因為業務存在關聯性而導致來回奔波的情況。這直接導致學籍異動手續辦理程序煩瑣、消耗精力。
(2)學籍信息更新不及時。學生信息管理是學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學生的相關信息(如聯系方式,家庭地址)可能發生變化,但更新到學籍系統中的速度較慢,尤其是學籍異動學生的相關信息若得不到及時更新,會影響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
(1)強化各主體在學籍方面的認識。在學生始業教育中加入相關內容,制作學籍問題小百科。對學生干部(學習委員)進行重點培訓,發揮其在學籍管理工作中的學生前哨作用。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強化紀律,避免因學籍政策及日常通知傳達不到位,造成學生與教師參與不及時、不到位的后果。
(2)建立各主體之間的信任意識。高職院校需營造公平公正、嚴謹細致的學籍管理氛圍,打造二級學院學籍管理部門工作形象;二級學院需營造師生互信、教學相長的課堂氛圍,避免因成績評定引發投訴事件;積極發揮班主任的橋梁作用,構建有效的家校關系。
(1)學校教務處需統籌領導二級學院學籍管理工作,多措并舉,拓寬指導培訓途徑,提升二級學院教科辦的學籍管理業務能力。一是,以定期培訓與不定期咨詢答疑相結合,提升二級學院學籍管理工作人員對于學籍政策的理解與解讀能力;二是,營造紀律嚴明、寬嚴相濟的工作氛圍,完善相關激勵措施,提升二級學院學籍管理工作人員對上級部門所下達通知的推進執行能力。
(2)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教科辦需發揮引領作用。教科辦要立足本學院的實際情況,探索各項學籍管理工作的優化方案,動員各大主體參與協同管理,探索獎懲途徑以調動本學院師生在學籍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
(1)學籍管理部門需及時修訂現有制度,努力探索標準化工作。隨著“百萬擴招”等政策的出臺,高職院校學籍管理也面臨新的問題,學籍管理部門需要及時修訂完善相關制度。同時,隨著學籍管理日益規范化,相關工作的標準化設計也提上日程,需要以更加清晰明確的規定與流程,確保學籍管理工作的嚴肅性與公平性。
(2)學籍管理部門應優化師生參與機制。學籍管理內容繁雜,與師生的在校活動息息相關。二級學院教科辦在各項學籍工作過程中,需要制定清晰的基本規則以確保參與過程的透明性。如學業預警中的考勤管理,可以通過考勤系統實時公布學生的上課出勤情況;每學期初因應征入伍等常規情況需要進行學籍異動的學生,可以通過學生干部、班主任等的積極參與摸排,及時獲得準確信息。
(1)學籍管理部門應注重完善信息支持保障,強化信任關系,暢通共享路徑。學校教務處要及時對接上級平臺(學信網等)、逐步完善校級平臺(教務系統等)。二級學院及師生需運用各相關平臺開展工作。在學籍管理各項事務管理過程中,教學管理部門可靈活運用通信軟件,確保在協同過程中的信息公開和意見建議反饋。
(2)學籍管理部門需保證信息安全,及時跟進處理各項事務。對于涉及學生信息管理和畢業生管理等內容,需要確保相關信息的精準性、覆蓋人群的全面性;對于成績管理相關內容,需要確保評定的公平性、修改的嚴肅性;對于學籍手續辦理相關內容,可運用機器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共同參與各種證明的開具及各項手續的辦理。
在SFIC模型的指導下,分析了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學籍管理的困境,并得出了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學籍管理改革與創新可以通過:強化協同管理意識、注重溝通協作;拓寬指導培訓途徑,完善激勵措施;及時修訂完善規章制度,優化師生參與機制;暢通溝通協作路徑。在此基礎上,可有效提升三大主體的協同管理能力,更好地實現高職院校二級學院學籍管理的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