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西貫通,多元共生,朱墨紛呈,走向世界*
——王宏印教授譯學成就與理論觀點綜述

2024-01-19 08:08:36楊曉麗
民族翻譯 2023年5期
關鍵詞:民歌文化研究

⊙ 楊曉麗

(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寧夏 銀川 750030)

王宏印(1953—2019年),筆名朱墨,陜西華陰人。從西安外國語學院畢業后,曾在西北電管局中心實驗研究所從事科技翻譯工作,1981年開始在陜西師范大學任教,2000年調入南開大學任教,同時擔任翻譯研究中心主任、英語語言文學學位點博士生導師。其一生致力于翻譯理論與實踐、中國典籍英譯和相關理論研究,身兼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典籍翻譯研究會會長、教育部高校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等職。

2015年,筆者因民歌“花兒”的翻譯有幸與王宏印教授結緣;2016年,王宏印教授在百忙之中為《花兒——絲綢之路上的民間歌謠》撰寫序言“絲路花兒傳新聲”;2017年筆者在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訪問進修,一邊跟隨王宏印教授學習,一邊與“花兒”團隊著手《絲路天籟——西北花兒》的英譯。2019年初,該書初稿完成,王宏印教授在給予肯定的同時還提出了修改建議,遺憾的是再也沒有等到他那獨具一格的序言。2019年9月10日教師節的短信問候,成為與他最后的一次聯系。逝者已矣,謹以此文致敬王宏印教授的譯學之路和他對中國翻譯研究的巨大貢獻。

一、期之以實,御之以終:王宏印教授學術成就

王宏印教授是匯通古今、學貫中西、橫跨文史哲、由博返約的學者,也是才華橫溢的創作詩人。他筆耕不綴40余載,著作等身:正式出版主要論著、譯著與工具書54部,其中1989年出版的《英漢翻譯綜合教程》(教材)于1999、2002、2010年三次修訂再版,2006年出版的《文學翻譯批評論稿》于2010年修訂再版;創作發表詩集3部;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譯著、專著、論文數量較多,筆者在正文中不再一一列表梳理,但為了探索研究王宏印教授譯學之論點及動態方向,從中國知網(CNKI)的期刊論文中,以王宏印教授為作者進行精確檢索、以南開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為作者單位進行模糊檢索、以2000年前后為時間截點進行精確檢索,并手動過濾掉內容重復與會議論文集摘要的篇目、結合自動檢索和人工檢索兩種方式,獲得發表文獻共74篇,從計量可視化角度對所選文獻研究數據進行透析。

從表1與圖1可以看到,2000年之前,檢索統計的文獻總數為15篇,而2000年之后為59篇。從總參考數、總被引數以及下載被引比例等數據中綜合分析,發現王宏印教授的譯學之路分水嶺為2000年,這在其出版的專著、譯著、教材以及詩歌創作中也得以顯現。

表1 中國知網王宏印文獻指標分析

從檢索到的文獻關鍵詞共現網絡計量分析可知,2000年前,王宏印教授更多關注文化心理學、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哲學的研究,范圍廣泛,涉獵中外詩歌、藝術作品等。這些主題在王宏印教授2000年之前出版的如《西方教育史》(1985)、《文化與自我:東方與西方的比較研究》(1989)、《白話解讀公孫龍子:文本注釋與思想重建》(1997)、《孕育:白蒂詩自選集》(1999)、《晁海畫集》(1998)、《戴暢中國畫集》(2000)以及《古詩文英譯選析》(1998)、《廣義心理學》(1999)等著作中得以充分體現。換言之,潛心學習各個學科的知識并積累,為王宏印教授在今后的譯學之路自由出入文史哲領域,匯通古今、融貫中西夯實了基礎。

而2000年后(2001—2019年),王宏印教授發表文獻數量較多,在計量分析文獻關鍵詞共現網絡中體現為:典籍翻譯總次數16次,文化典籍8次,回譯8次,詩歌翻譯7次,譯詩6次,詩歌翻譯7次,翻譯批評6次,翻譯理論9次,多元一體5次,民族典籍4次,合作翻譯4次,傳播翻譯4次,典籍整理4次,翻譯現象4次,中國翻譯4次。

綜上,2000年以后,王宏印教授的研究更多關注中國典籍翻譯以及民族典籍翻譯。既有從宏觀角度出發,高瞻遠矚對中國翻譯史的追溯、對翻譯理論的探索和研究、中華民族典籍翻譯研究的概論;又有從微觀入手,對中國傳統譯論經典的詮釋、對作品的翻譯與剖析。而這些都離不開王宏印教授早期對文學、文化、心理學、社會學、哲學以及文藝等方面知識的潛心研究與積累。

二、道不自器,與之圓方:王宏印教授翻譯理論綜述

王宏印教授在中國翻譯研究與理論建設上成果卓著,學術成就惠澤四方。無論是學術思想還是翻譯理論,甚至是研究體系的構建,都見解獨到且論述獨具一格。

在翻譯理論方面,既有對中國傳統翻譯理論、新譯學視野中的中國傳統譯論的闡釋;又有對西方現代翻譯理論的吸收和融合。在翻譯批評原理與理論建設方面,他對翻譯理論中的文化問題、研究與批評的劃界以及文學翻譯的文本、文體與互文性研究進行討論、研究與論述。在典籍方面研究中,既有對中國文學文化典籍的翻譯與批評,如《道德經》第一章英譯版本的對比略論、《紅樓夢》及其翻譯研究,又有對西方經典的翻譯與評析,如《哈姆雷特》翻譯研究等。在少數民族典籍翻譯方面,既有《蒙古秘史》《福樂智慧》《格薩爾》等少數民族史詩的翻譯與評析研究,又有民間文學與西北民歌的翻譯研究。在詩詞翻譯中,既有古典詩詞《詩品》以及陶淵明等詩歌的英譯評論,又有對近現代傅雷、查良錚等翻譯家、詩人的研究,還有西方詩人的漢譯研究,如龐德的《七湖詩章》的復雜漢譯與雜合創作的手法研究等。

(一)王宏印教授的翻譯研究方法與理論綜述

王宏印教授的譯論根源追溯自中國學術傳統且得益于中西理論互釋的學術思路。因西學的介入,他對于傳統譯論的經典詮釋更系統、更細致、更理論化,把具有個體特色的翻譯實踐和樸素的翻譯觀升華為邏輯解釋的科學。在翻譯教學、文學翻譯批評以及本體論、過程論、方法論、標準論等領域取得理論突破和研究成果,其學理和方法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在早期羅新璋、馬祖毅、陳福康等先生的翻譯理論史基礎上,王宏印教授運用解釋學方法系統梳理中國翻譯理論,寫成研究專著《中國傳統譯論經典詮釋》并于2003年出版。楊自儉教授評價該書“史論結合,以論為主。從外部把中國傳統譯論劃分成古代、近現代、當代三個時期;從內部即譯學發展過程劃分為肇始、古典、玄思、直覺四個階段;從傳統議論中梳理出文派與質派、音譯與意譯、直譯與重譯、譯意與譯味、神似與形似、翻譯標準、可譯性、境界、譯者以及語言十個問題。在此基礎上逐一給出現代的詮釋,從而轉化為現代譯學的本體論、方法論、認識論、標準與原則、主體性、可譯性六個問題,同時還發現傳統譯論中所缺乏研究的五個問題:翻譯過程、效果評價、文體對應、語義轉換與翻譯批評”[1]12。也正是由此,王宏印教授開啟了傳統譯學理論研究之新篇章。隨后,其又對該書進行不斷地完善、修訂和擴充,于2017年由大連海事出版社推出新版。修訂后的《中國傳統譯論經典詮釋》,“特別是對佛經翻譯十大范疇(味、境、化、隔、圓、妙、和、真、言、修)的提取和略說,已轉換成為新的翻譯理論概念,融入新的翻譯理論體系,使傳統譯論獲得新生”[2]。

在長期的翻譯實踐中,王宏印教授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筆和譯筆,提出在翻譯操作過程中是譯者的譯筆(即譯者的潛意識)在起作用,譯筆將使語言和文化語境融通無礙。文筆是譯筆的基礎,即是創作與翻譯活動的基礎,這兩者的關系“就像是臨帖者的書寫功底和揮運習慣,與原貼的筆法和書寫習慣那樣”[1]392。他認為,書畫、音樂、寫作都有其筆法,故翻譯也有其筆法,沒有筆法,翻譯策略和轉換就無從談起,故提出了文學“翻譯筆法”的概念,作為翻譯運作機制的關鍵概念和進行翻譯批評的理論依據之一。“通過翻譯筆法概念,將翻譯過程統一到以譯者為中心的翻譯操作上來,既不是脫離譯者的主體性和主體運作狀態去奢談翻譯的過程如何如何,也不是只關注翻譯的文本間性問題”[1]387。王宏印教授不斷完善文學“翻譯筆法”的理論范疇,強調翻譯的本體性,是本體向現象的敞開再返回到實踐的操作。“翻譯筆法正確應用的良好感覺,有一邊看原文,一邊用譯語直接寫作一樣的舒服感和成就感。”[1]392文學“翻譯筆法”的提出,指導了譯者如何運用譯筆完成翻譯實踐操作,解決了主體間性和互文性問題。同時,王宏印教授提出了避免“跳脫、拼湊、套路、板滯、甜熟、繁瑣、渾濁、背理、無體、寡味”文學“翻譯筆法”十忌,才能使譯作與原作一樣具有文學價值。

在理論提出與論證時,國內翻譯界學者由于受到一元論、二元論乃至三元論等概念的影響,在建構翻譯理論時,過度重視哲學體系的建構、強調形而上而忽視形而下的技能,從而脫離了翻譯的實際操作。至此,無論是中國傳統譯論還是新譯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與西方譯論互相融通。王宏印教授更加關注“國學”與“西學”之根本異同,從而尋求開辟中國譯學的復興之路。文學“翻譯筆法”理論是建立在“文以載道”的文學本體論之上,在這條路上,他努力探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做法以及思路。例如把“五失本,三不易”作為了本體論問題去探索;“文質”“神似”等問題,可以結合西方文藝學思想進行深入研究;可以把國學中的訓詁學與西方語言學、解釋學相結合等。王宏印教授把這種做法稱之為“學術信念”,正如陳寅恪所言:“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獲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1]26。

(二)王宏印教授的中華典籍翻譯研究綜述

“典籍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傳世古籍歷經劫難而卓然不滅,必定是文獻典籍所蘊含的文化精神足以自傳。”[3]隨著時代的發展,王宏印教授把民族典籍翻譯與“文化自信”十分融洽、有機地結合起來。他指出:“中華民族需要文化自信,但不應自詡為東方主義名義下、西方人眼中的‘他者’,更不是某些西方霸權所預設的作為歐美文明對立面而崛起的經濟軍事強國,而是世界范圍內大國崛起語境下的大國關系和國際關系,是‘一帶一路’發展目標下的人類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4]27“中華民族在其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圍繞著典籍翻譯和傳播,形成了三大歷史階段,相應性地形成了三重文化境界,這就是以漢族漢語和漢文化為基點的奠基時期,以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和民族文化為特點的擴張時期,以及以海外漢學為代表的晚近外傳時期。”[4]19這段引文中的“漢族漢語和漢文化為基點的奠基時期”是從先秦諸子百家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末清初。在此階段,有《道德經》《莊子》《論語》《孟子》等經典文本,“以及諸子百家、先秦典籍、儒釋道的三教九流,經史子集等形態的典籍”[4]20。其中包括較為全面的清乾隆帝主持的耗時30年編成的《欽定四庫全書》。因此,王宏印教授已明確提出了我們典籍翻譯研究的對象,并且把該階段的翻譯歸屬做了相應地解釋。

1.匯通古今,融貫中西——典籍翻譯研究

王宏印教授關于典籍翻譯研究的著作、教材、工具書共12部,代表性的有《〈紅樓夢〉詩詞曲賦英譯比較研究》《〈詩品〉注譯與司空圖詩學研究》《中國傳統譯論經典詮釋》《新譯學論稿》《意象的萌發——新詩話語釋讀》《〈白馬非馬〉〈公孫龍子〉的智慧——邏輯學、語言學、哲學三維解》《中國文化典籍英譯》以及《世界文化典籍漢譯》教材等。

從純學術的角度看,“典籍翻譯研究會涉獵很多學科,但都可以歸結為古典學,換言之,我們所謂的古典學其實包含了幾個相關的學科,或者說是一個學科群”[5]13。在此,王宏印教授首先對典籍翻譯的歸屬做出了闡釋與說明。他筆下的古典學學科群除了古典學本身,還包括文獻學、語言學以及人類學。這其中既有西方的,也有東方的。例如,王宏印教授提到的《東歸英雄傳》既涉及到民族遷徙又涉獵民族融合等問題,故不能把典籍翻譯僅僅看作是一個翻譯工作。在其觀點中,“國學”是一個學科群,其包括漢族典籍和少數民族典籍。“在典籍翻譯與傳播中,必須把國內的國學和國外漢學聯系起來,甚至再創作,經過認識和評價,與世界文化之間進行聯接,這樣就會‘走出古典、走進現代,走向世界’。”[5]15

在典籍翻譯研究中,王宏印教授提出,首先要對中國文化典籍的分類與版本進行相應地鑒定與整理,這能夠為典籍翻譯的選本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對古文應多采用校勘、注釋或者疏解。他認為:“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理想的典籍注譯體例應當是包含原文,注釋,今譯,英譯,疏解在內的一個完整體系。”[6]129這樣的體例在其《畫語錄》注釋與石濤畫論研究中得以完美體現。在對古文進行了英譯后又對英譯進行注釋,如石濤《畫語錄》中“一畫”的英譯闡釋就是對正文內容英譯的補充說明,形成了他別具一格的翻譯風格。在典籍翻譯的策略上,主張對所選典籍文本翻譯時,可進行篇章層次的調整,從而使譯文主題連貫。整體上來講,王宏印教授認為“中國的文化典籍翻譯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基本上符合中國文化的內涵”[6]133。換言之,譯文一定要處理好中國文化因素與藝術性之間的關系,在不失中國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讓國外讀者讀得懂。在典籍翻譯研究中,王宏印教授提出“與其在‘漢學’和‘國學’的概念內涵上發生爭議,或者守著狹義‘漢學’‘國學’的名稱不愿放棄,不如將‘中國學’概念改變并擴大到以漢族文化為基礎和核心,同時包括所有少數民族文化的全稱概念里”[4]22。而這種對“中國學”概念的重新定義,為我們的典籍翻譯指明了方向。

事實上,典籍翻譯研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誰來傳播?如何傳播?追溯歷史可知,以海外漢學為代表的外傳時期,始于19世紀初期英國傳教士理雅各的《詩經》英譯,19世紀末期英國漢學家翟理斯的《中詩英韻》的出版,20世紀英國學者韋利、弗萊徹以及美國學者肯尼斯·雷克思羅斯、柳無忌、羅郁正、艾米·洛威爾和艾思柯等學者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翻譯與研究,對中國典籍在海外傳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海外漢學典籍研究中,王宏印教授提出了“異語寫作”和“無本回譯(無根回譯)”的理論概念。2009年,首次提出“異語書寫”;2015年提出用“異語寫作”更為合適;2017年,在研究基礎上,王宏印教授對“異語寫作”做了詳細的說明:“異語寫作,就是用外語描寫本族或本國文化,或者反過來,用本族語描寫外國文化,實質上是寫作符號的能指與所指發生錯位”[4]25。例如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的《大唐狄公案》。根據林語堂的《京華煙云》,王宏印教授還提出了“無本回譯(無根回譯)”理論,即“沒有原文書本依據的回譯(但文化是其回譯和回歸之根),它在總體上呈現出文化回歸、語言回歸和風格回歸的趨勢,甚或使創作與翻譯、歸化與異化、不可譯命題歸于淡化或消解”[4]26。有學者從作者母語、文本內容以及作者母語兼文本內容的討論視角出發,對王宏印教授的“異語寫作”理論概念提出了質疑。然而,一個理論的提出,必須經過不斷地修改與完善,不斷在實踐中得到驗證,才可以立足、成形。筆者認為,結合王宏印教授的研究與觀點,我們的典籍翻譯研究應該是海外漢學與國內國學互相溝通、交互傳播。

2.朱墨紛呈,共同繁榮——民族典籍翻譯研究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史是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歷史。筆者認為,典籍翻譯中的少數民族典籍翻譯得以得到重視,離不開王宏印教授的努力。近年來,在他的引領下,中國少數民族典籍翻譯取得了頗多被學界認可、具有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如《民族典籍翻譯研究叢書》《中華民族典籍研究概論》(上下卷)。王宏印教授主張“采用陳寅恪先生的‘文化民族主義觀點(cultural nationalism)’,即把漢族文化和其他兄弟民族文化放在一起研究,并強調其相對關系的一種文化立場”[5]8。認為中國民族典籍英譯研究“既可視之為民族學的翻譯研究范疇,也可歸之為翻譯學的典籍翻譯分支,是典型跨越兩個學科的交叉研究領域”[7]。

在民族典籍翻譯研究中,王宏印教授提出了“古本復原”“有根回譯”“再生母本”“原本唱誦”“有源回譯”等理論以及“派生文本”和“擬民間文學”等概念。少數民族典籍有些以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記載,有些以漢語言記錄,甚至許多還是口傳原生態的,無語言文字記載,且少數民族典籍多來自于勞動人民的創作。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不能把現代的、漢族的、知識分子的東西強加到過去的、少數民族的、勞動人民大眾的創作中去。因此,王宏印教授嘗試了一種集翻譯、研究與創作“一條三結合”的道路,即通過已有民族典籍翻譯版本進行“回譯”,搜集最原始的典籍版本,結合這些典籍產生的年代與背景,再次進行創作、研究與翻譯。這一過程就是“朝向人類學翻譯詩學的努力”。如在《阿詩瑪》翻譯研究中,王宏印教授在云南收集了現有的《阿詩瑪》全部資料,全文“回譯”了戴乃迭翻譯的《阿詩瑪》英語版本。同樣的方法,還體現在《魯般魯饒》的翻譯研究上。

在民族典籍翻譯研究中,有一個邊緣化的研究,即中國民間歌謠翻譯與研究。王宏印教授的《中國古今民歌選譯》《西北回響:漢英對照新舊陜北民歌》中凸顯了他對中國民歌翻譯與研究的觀點。“最早的民歌起源于勞作、祭祀和其他集體活動,而且和歌舞等活動相伴隨。”[8]2在民歌翻譯與研究中,王宏印教授遵循自己的翻譯原則,即“中詩西化、古詩現代化”,同時其特別關注漢語民歌的整體性,即民歌中的語境以及所涉獵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的處理;關注民歌中“雙關”的翻譯處理。翻譯中,“總體上不故做高深和以學術入詩,但在翻譯整體上和細節上又能體現研究的結構。兩者的結合,是一種模仿原則,即詩歌翻譯模仿創作的原則,但以符合漢語和英語各自的特點為底線,不強行僭越東西詩學傳統”[8]21。對于押韻的處理并不十分講究,且對民歌的翻譯都有一定的注解。對英譯民歌,王宏印教授經常進行“回譯”,再進行重新翻譯調整,以期達到譯文與原文的一一對應,從而使民歌有了真正的傳達效果。如:“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鱮,相教出入慎。”[8]21因為大部分民歌都沒有題目,于是模仿《詩經》,以第一句詩歌為題。在這首“枯魚過河泣”民歌中,通過注釋說明“枯魚”即為“晾在干灘上的魚”,題目英譯為“The Fish’s Lesson”,回譯為“魚之教訓”,遵循了古詩現代化的譯法,其實是一種意譯,讓讀者看到題目即可明白整首民歌的主題。整首詩歌譯為“The fish in the dry land,Too late to be regretful. He told the other fish,To be careful of going”。王宏印教授“回譯”了這首民歌:“晾在干灘上的魚,后悔已為之晚矣。它告訴其他的魚,出入要小心翼翼”[8]28。在處理民歌翻譯時,王宏印教授主張“有取有舍,有得有失,不做強行的轉換,而追求在整體上有意義、可接受,一切以效果為轉移,也就是強調民歌翻譯的目的性,不為個別語句所束縛”[8]22。

民歌屬于口頭演唱,其翻譯難度要大于詩歌。歌詞的翻譯要能配合原有的曲子,即要使譯文能夠符合曲子的要求進行歌唱。據此,王宏印教授對民歌的翻譯提出了兩種方法,其一為“譯配詞”,即“既然意譯出來的句子一般無法滿足配詞和演唱的要求,只能參照原文歌詞進行改編,讓它符合演唱的要求,如果原來的歌詞無法改編,或者改編之后不理想,就要按照歌詞大意,另外編出一套可以演唱的歌詞來”[9]。這種對民歌翻譯的處理方式事實上不屬于演唱版本,而是屬于一種適合于閱讀的文學性文本,即“文學譯本”。而另外一種比較簡單的處理方法是在以原文演唱時,大屏幕譯出該民歌的歌詞大意即可。這種處理方法可以傳唱,但從翻譯學的角度來說,譯文有所欠缺。這種翻譯策略,為研究各地區民歌的翻譯與對外傳播指引了方向。

(三)王宏印教授的詩歌翻譯綜述

王宏印教授的詩歌翻譯起初是英譯漢翻譯,如《孕育:白蒂詩自選集》運用了翻譯與評析相結合的體例,在2004年出版的《英詩經典名譯解析》中,有弗羅斯特、迪金森、哈代、葉芝、艾略特、龐德等著名作家的英詩漢譯,繼而是現代漢語詩歌的英譯,包括毛澤東、陳毅、魯迅、穆旦、于右任等的詩歌,再后來才是古典詩詞翻譯。

在古典詩詞翻譯中,王宏印教授特別注意譯文保留古詩詞趣味與詩人的感情表現,這凸顯了他進行翻譯實踐的一大特點,即在翻譯的英譯詩歌之后,進行漢語的“回譯”。例如《英譯唐詩三百首》《〈紅樓夢〉詩詞曲賦英譯比較研究》以及《〈詩品〉注譯與司空圖詩學研究》等。在這些翻譯活動中,王宏印教授有其獨特的翻譯風格,大多都采用了解釋性的翻譯,體例上打破了常規的體制,即不拘于古詩英譯的格局,翻譯風格更為自由。而綜述上述三種詩歌翻譯活動,王宏印教授認為英譯漢與漢譯英是有區別的,現代詩與古典詩也是有分別的,包括原理、概念以及語言的不同,這其中所運用的翻譯方法與原則也是不同的。作為譯者,對目標語與源語言及其背景都要有一定的認知與實踐、全面的理解與掌握;譯者必須對現代詩與古典詩從整體上有概念上的理解與區別。譯者必須對所譯的每首詩歌的意境、背景以及每首詩歌的作者進行全面的了解與認知,有靈感的時候方可動筆,前期醞釀時間較長,而翻譯操作時間較短,但后期修改、打磨時間較長。在翻譯操作過程中,“要注意譯敘事為基礎,做好抒情的鋪墊,或者以敘事為框架,做好抒情的支撐,還有以敘事為手段,起到為抒情推波助瀾的作用的”[10]。這一原則在詩歌翻譯中,既包括敘事詩,也適用于抒情詩歌的翻譯。

總體上,王宏印教授詩歌翻譯的過程是向著現代詩歌的方向,即古詩今譯,向現代漢語的轉化,在這樣的翻譯過程中,詩與詞是可以融合的。無論用何種原則與策略翻譯,每首詩歌都是詩人的生活經歷和獨特的語言風格的體現,譯文都須盡現詩歌作者個人的風格。對于獨特的詩歌標題翻譯僅僅是在對讀者的提醒和辨別,譯者不必過于拘泥原作風格,去迎合與原文相對的統一感。這一過程,最終是向著詩學建設方向的升華。

三、結語

在40多年的翻譯實踐、翻譯理論研究中,王宏印教授運用解釋學方法系統梳理了中國翻譯理論,提出了“翻譯筆法”的概念,指導譯者完成翻譯實踐操作。他對“中國學”概念的重新定義,明確了典籍翻譯的歸屬與研究的對象。通過對典籍翻譯的研究,他提出了“異語書寫”“無本回譯(無根回譯)”“古本復原”“有根回譯”“再生母本”“原本唱誦”“有源回譯”等理論以及“派生文本”和“擬民間文學”的理論概念。他的研究是多層次、多角度的;既有橫向對比,又有縱向剖析;有對翻譯史的追溯,對譯作的剖析,更有對翻譯理論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其作品與論述讓讀者欣賞到一個五彩斑斕的翻譯世界。

王宏印教授一生勤學深悟,融貫中西,研究成果碩果累累,見解獨特。既有對漢文化典籍的翻譯實踐與研究,又有對中華多民族的文化典籍的翻譯研究與評論,尤其是少數民族典籍中多元文化的漸次融入、共生融合的現象,推動了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王宏印教授選“只研朱墨做春山”中“朱墨”一詞作為自己的筆名,表達了他一心想在翻譯研究上另出新意,另辟新境,匠心獨運。

猜你喜歡
民歌文化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誰遠誰近?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詩(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縣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久久影院|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五月综合色婷婷|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天堂在线|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无码人妻|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91毛片网|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2021国产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日韩av无码DVD|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麻豆a级片|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视频| 91福利片| 91在线视频福利|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亚洲国产|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欧美第一页在线|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久久久亚洲色|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亚洲视频一区|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后式a一视频|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a级毛片免费播放|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国产乱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播放|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午夜国产小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