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慶 李濤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收藏著一份《三大紀律八個注意說明》油印宣傳冊,這本小冊子對“三大紀律八個注意”逐條作了解釋,是紅軍紀律教育所使用的宣傳教材。這份《三大紀律八個注意說明》宣傳冊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一條軍規有什么區別與聯系?“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如何形成并規范定型的?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著名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第一次在武裝斗爭中公開打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旗幟。毛澤東深知紀律是軍隊的命脈,沒有鐵的紀律,再龐大的武裝力量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再正確的決心意圖也不易完全實現,再精良的武器裝備也難以發揮作用。因此,他明確要求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官兵對待人民群眾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罵人。
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余部沿羅霄山脈南移,尋求立足點。10月7日,部隊抵達江西省寧岡縣茅坪,隨后進至遂川縣境內,準備向羅霄山脈的井岡山進發。
部隊中有許多官兵來自舊式軍隊,經常隨意拿老百姓的財物,打罵老百姓。時值秋季,正是山里紅薯成熟的季節。行軍路上,饑渴難耐的戰士們看見路邊地里長著誘人的紅薯,毫不猶豫地連苗拔起,用衣袖胡亂揩去泥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這些現象引起毛澤東深深的憂慮,因為他知道老百姓對那些燒、殺、掠、搶的舊軍隊歷來是既害怕又痛恨,背地里罵他們是“丘八”,流傳著“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順口溜。所以要想在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就一定要和當地百姓搞好關系,做好群眾工作,取信于民。如果沒有群眾的支持,根據地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毛澤東決心整肅軍紀,將工農革命軍建成一支真正代表工農利益、與舊軍隊有著根本區別的人民軍隊。幾天后,在荊竹山“雷打石”前,他扳著手指,向全體官兵鄭重地宣布了三條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p>
為了嚴明軍紀,毛澤東經常深入連隊,耐心地給戰士們做教育。很快,部隊的作風有了很大的轉變,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在井岡山逐步站穩了腳跟。
然而沒過多久,新的問題又出現了。1928年1月,當工農革命軍攻克遂川縣城后,部隊派人下鄉領導貧苦農民打土豪,但有人不分青紅皂白,將商人、小販的貨物統統沒收,甚至連藥鋪里賣藥的戥秤也拿走了。在遂川縣草林圩,有老百姓向毛澤東提意見:“工農革命軍好是好,可是他們借了我們的門板去睡覺,還回來的不是原來的那一塊,我家的門板是斗榫的,斗不上號,害得我找門板找了幾天!還有啊,戰士們睡覺用過的稻草遍地都是,成了牛欄了?!?/p>
這些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關注。他又向部隊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泵珴蓶|還特意說了一段類似繞口令的話來解釋:“損壞老百姓的東西,一定要賠償。雖說打破了舊缸賠新缸,新缸不如舊缸光,但是賠了總比不賠好?!?/p>
正是在這樣極其通俗樸素而又親民愛民的軍紀規范下,工農革命軍漸漸擺脫掉殘留在身上的舊軍隊的種種惡習,贏得了越來越多群眾的愛戴和擁護。
1928年3月12日,毛澤東率部南下,于14日攻占湖南省酃縣,隨即進至中村整訓。這時,部隊中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又有所抬頭,影響很不好。月底,部隊到達桂東縣沙田村,在這里,毛澤東向全體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并將“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改為“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

開國少將龍開富在井岡山時期一直跟隨在毛澤東左右,他曾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我記得沙田圩背后有個沙灘灣,那灣灣里有些田,位于沙田圩街道不太遠的東北方向。我們在那里集合開了會,主席站在田埂上講了話,說沒有紀律不成軍隊,沒有統一指揮就不能打勝仗,然后宣布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p>
4月,朱德和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合編后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官兵嚴格實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老百姓驚奇地發現,這支軍隊與只知欺壓百姓的舊軍隊有著天壤之別。
一次行軍途中,毛澤東得知有的紅軍戰士因饑餓吃了農民地里的苞米。他立即通知部隊集合,就地進行紀律教育,并親自在一塊竹牌上寫道:“因為我軍肚子餓了,為了充饑,把你的苞米吃光了,違犯了紀律,現在把兩元錢(光洋)埋在地里,請收下。”
不久,一首歌謠便在井岡山地區的老百姓中廣為流傳:“紅軍紀律真嚴明,行動聽命令;愛護老百姓,到處受歡迎;遇事問群眾,買賣講公平;群眾的利益,不損半毫分?!?/p>
1929年1月,為打破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的第三次“會剿”,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撤離井岡山,進軍贛南閩西。6月10日,紅四軍由閩西舊縣北上新泉進行休整,準備第三次攻打龍巖城。
紅四軍之所以選擇新泉作為休整的落腳點,除了這一帶的群眾基礎好,糧食也比較充裕外,主要是看中了新泉三面環水一面依山、水陸通衢的獨特地理優勢。此外,集鎮中連南河畔還有多眼溫泉,可供紅軍官兵們洗澡。參加過新泉休整的開國上將蕭克曾回憶:“新泉的溫泉使戰士們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泡在溫泉里嘻嘻哈哈無所不談,洗去了長期征戰的疲勞。”
一天,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走到連南河畔,看見不少紅軍戰士脫得光溜溜的在溫泉里洗澡,岸上路過的婦女們只好羞澀地扭頭走開。毛澤東眉頭緊鎖,對朱德說:“我看井岡山定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應該加上‘洗澡避女人’這一條?!?/p>
朱德點頭表示贊同。這時,陳毅聯想到一些紅軍戰士有隨地大小便的陋習,便補充道:“再加上一條‘大便找廁所’。”
第二天,紅四軍政治部向全軍官兵重申紀律,并在“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特意增加了兩項注意,即大便找廁所、洗澡避女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此誕生。
毛澤東當時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語言通俗,是些既簡單又好懂的短句,主要是考慮到紅軍官兵中文盲太多的緣故。后來根據形勢的發展和人民軍隊建設的實踐經驗,逐步將“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改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將“打土豪要歸公”改為“籌款要歸公”,后又改為“一切繳獲要歸公”,將“上門板”“捆鋪草”,改為“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將“洗澡避女人”改為“不調戲婦女”,取消“大便找廁所”,增加“不搜俘虜腰包”,后又改為“不虐待俘虜”。
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發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訓令》,從此凝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鐵一般的“第一軍規”,成為這支軍隊無往不勝的力量源泉。
(摘自《人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