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振鳴
1924年1月17日、2月23日、4月1日、5月6日,“買茗二斤,二元”。
1929年10月19日,“夜出市買茶葉兩筒”。
1931年5月14日及15日,“購茶十三斤”。
……
據統計,魯迅日記中與茶有關的記載達100多處。從這些簡單記載中可以看到,從每月“二斤”,到后來的月購“十三斤”,魯迅的購茶量翻倍。
囤茶“狂人”魯迅買這么多茶葉,都是怎么喝掉的呢?
據許廣平回憶,魯迅喝茶與寫作密切相關:“他有夜間寫作的習慣,凌晨兩點左右才睡覺,太疲倦了,就倒在床上睡兩三小時,有時衣裳不脫,甚至連被都不蓋,就像戰士蜷伏在戰壕里。醒了以后,起來泡一杯濃茶,又開始工作?!?/p>
北京魯迅故居是一個小四合院,北屋正房三間,中間由魯迅自己設計接出的一間稱為“老虎尾巴”,這是魯迅的工作室,也是他的臥室。臥室書桌上放著他使用過的筆架、鬧鐘、油燈等物品,還有一只清代粉彩山水蓋碗,有蓋,有托,非常精致,碗底有朱色印款“光緒年制”,讓人聯想到魯迅在夜間寫作時茶的陪伴。
魯迅有篇散文《喝茶》,文中說:“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鄙w碗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即天地人三才之意。
清代以來喝茶使用蓋碗是很盛行的,但魯迅幼年在浙江紹興老家時,使用的不是蓋碗。
魯迅之于茶道,本是個行家。浙江本是中國產茶名郡,魯迅生于家道昌盛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便有喝茶的習慣,家里人曾描述:“在老家里有一種習慣,草囤里加棉花套,中間一把大錫壺,滿裝開水,另外一只茶杯,泡上濃茶汁,隨時可以倒取,摻和了喝,從早到晚沒有缺乏。”
在魯迅13歲時,家道變故,就在那時,他養成了抄書的習慣。魯迅抄過陸羽的三卷《茶經》,對產茶、制茶、泡茶、品茶的學問都有初步的認識。
魯迅愛喝茶,而且懂得品茶之道。有一次,一家茶葉店打折售茶,他買來二兩好茶葉。回家就泡了一壺,怕它冷得快,就用棉襖包起來,卻不料鄭重其事地品茶時,那顏色很重濁,味道也竟和他一向喝的粗茶差不多。魯迅立刻感到是自己錯了——喝好茶一定要用蓋碗的。于是,他立刻改用蓋碗重新泡?!肮?,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睆摹逗炔琛芬晃闹校茏x到魯迅熟知泡茶之法,他還告訴讀者“色清”“味甘”“微香”“小苦”是好茶葉的標志。
魯迅懂茶,但一般情況下他喝茶并不十分講究,“平常喝茶一直不用茶壺,只在一只上大下小的茶杯內放一點茶葉,泡上開水,也沒有蓋,請客吃的也只是這一種”。
魯迅在北京時常與朋友喝茶,有時在前門外青云閣、北海公園、中山公園,有時就在小茶館。魯迅喝茶,常常連帶著一些文化娛樂活動:1928年3月13日,午后同方仁、廣平往司徒喬寓觀其所作畫訖,又同至新亞茶室飲茗;1929年4月5日,午后同賀昌群、柔石、真吾、賢楨、三弟及廣平往光陸電影園觀《續三劍客》,觀畢至一小茶店飲茗。
看完朋友繪畫,然后去茶館喝茶聊天;與朋友、家人觀完電影,然后又去茶館喝茶。這就是魯迅的真實生活,也工作,也戰斗,也休息,也娛樂,也品茶。

1926年,魯迅與齊壽山一起翻譯荷蘭作家望·藹覃的長篇童話《小約翰》,從7月開始至8月中旬譯畢。他們約好每天下午在中山公園的一個僻靜處對手開譯,魯迅曾回憶說:“我們的翻譯是每日下午,一定不缺的是身邊一壺好茶葉的茶和身上一大片汗。有時進行得很快,有時爭執得很兇,有時商量,有時誰也想不出適當的譯法。譯得頭昏眼花時,便看看小窗外的日光和綠蔭,心緒漸靜,慢慢地聽到高樹上的蟬鳴,這樣地約有一個月。”北京的七八月,正是酷暑當頭,那時也沒有空調,可以想象,他們滿頭大汗地譯書有多么艱辛,一壺好茶便將這著名的作家、譯者與北京的夏天緊密聯系起來。
內山書店的老板是魯迅的好友,他在書店前面放一個施茶桶,供口渴的行人或車夫免費取用,魯迅很贊賞好友的做法,用一句“以茶葉一囊交內山君,為施茶之用”表示了對他的支持。
茶,加深了魯迅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情誼。
茶是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中國文學作品中就有關于茶事的描述,魯迅也不例外,在他的小說、散文、雜文中,很多篇章都提到茶。
例如,小說《藥》中的男主人公華老栓就是一個茶館的老板,小說里寫道:“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里,便彌滿了青白的光……店里坐著許多人,老栓也忙了,提著大銅壺,一趟一趟地給客人沖茶;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
小說中描述了魯迅家鄉茶館喝茶的習俗。這是個只有兩間房的小茶館,是供鄉里人喝茶歇腳的地方,也是閑雜人等閑聊的地方。那時開茶館本來就是小生意,是維持生活的一個營生,現在大眾看到的茶館則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魯迅所描寫的茶事,同樣與時代緊緊呼應。在《喝茶》一文的結尾,魯迅寫的是喝茶,但說的卻是茶外的話:“感覺的細膩和銳敏,較之麻木,那當然算是進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進化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礙,那就是進化中的病態,不久就要收梢。我們試將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較,就明白究竟是誰活得下去。喝過茶,望著秋天,我于是想:不識好茶,沒有秋思,倒也罷了。”
寂寂深夜,執筆,一壺濃茶,不斷吶喊的魯迅,于現實中,以一杯杯濃釅的茶保持清醒。
魯迅厲害!
(摘自《博覽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