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講一個真實的病例,是我的病人,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管,典型的女強人。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熬夜多、加班多,她想著自己年輕而且身體健康,也很少去檢查。但有一天她突然發現乳房上有一個腫塊,已經像雞蛋那么大了,趕緊來醫院檢查,結果顯示乳房腫塊已經有5厘米×4厘米了,而且淋巴結已經有了轉移,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機會。這個案例很殘酷,但卻是現實。全世界每26秒就有1名女性被診斷出患乳腺癌;每年有200萬女性患乳腺疾病;幾乎每1分鐘有1名女性死于乳腺癌;每年有50萬女性死于乳腺癌。近年來,我國的乳腺癌發病率呈明顯增加趨勢,2023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這一年有30.6萬新發乳腺癌,而且每年還在以3%~4%的速度增長,成了中年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我們稱之為“粉紅殺手”。
乳腺癌為什么會變成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其實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雖然還沒有完全搞清楚,但是乳腺癌的發病和下列因素有很大的關系:一是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二是飲食結構的改變,從碳水化合物為主轉變為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三是激素的濫用和一些良性的乳腺疾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等。
針對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特別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1)疾病的罹患肯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分不開,營養過剩、肥胖、高脂飲食、過度飲酒等都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
(2)乳腺是多種內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就包括雌酮及雌二醇這兩種激素,與乳腺癌的發病有直接關系。而月經早(<12歲)、絕經年齡晚(>55歲)、不孕或初次生育年齡晚、哺乳時間短、停經后進行雌激素替代療法等,均會導致體內雌激素的不穩定,影響乳腺癌的發病。
(3)遺傳因素也是乳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如果父母或自己的子女、親兄弟姐妹患有乳腺癌,自身患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3倍。
(4)不良的情緒如長期焦慮、抑郁、壓抑等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5)一些乳腺的良性病變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如乳腺囊性增生癥、慢性非典型增生等,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6)一些基因突變也會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風險。兒童時期接受過胸部放射線治療,也有患病的可能性。
可以肯定的是,乳腺癌是可以預防的。有研究表明,如果避免了所有的高危因素,可以減少約40%的乳腺癌發生的風險。
目前,臨床針對乳腺癌的篩查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自己檢查;二是醫生檢查;三是影像學檢查,包括彩超、X光(鉬靶)、磁共振(MR)等。其他還有專科檢查,比如穿刺活檢。
需提醒的是,乳腺的自我檢查非常重要,事實上絕大部分乳腺癌都是自己發現的,而且很多是無意當中發現的。一般檢查的時候是在月經過后一周左右,此時乳房比較松軟,很容易檢查出來問題。可以在洗澡的時候面對鏡子,放松身體,用左手檢查右側乳房,用右手檢查左側乳房,一般是按照順時針,一定要注意手放平,千萬不能用手捏,4個手指頭并攏,反復檢查乳房有沒有腫塊,檢查完之后還要拉一拉、捏一捏乳頭,看看有沒有乳頭溢液,如果有,仔細觀察一下哪一個位置,同時看一下什么顏色,這對乳腺癌的診斷有非常大的幫助。
乳腺癌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手術治療。早期乳腺局部切除加腋窩淋巴結清掃,但是如果病情比較晚一點有局部浸潤,腋窩淋巴結轉移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主要是指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切除整個乳腺組織包括做腋窩淋巴結清掃。如果有胸肌侵犯還需要做傳統的乳腺癌根治,切除部分胸大肌和胸小肌,創傷比較大,現在用的比較少。
第二,化學治療。乳腺癌也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通過化療可以控制遠處轉移。
第三,放療。如果早期進行保乳手術的乳腺癌也需要做化療,另外就是術后病理提示有腋窩淋巴結轉移的也需要做化療。
第四,內分泌治療。對于雌孕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選擇內分泌治療,口服藥物5年以上達到控制病情發展,延長生存期的目的,而且內分泌治療副作用相比于化療來說要小很多,現在還有乳腺癌的靶向治療等。
在常規治療手段中,值得指出的是新技術的應用:(1)一期手術加重建,這是腫瘤切除加乳房重建的手術,包括一期重建和二期重建,既治療了腫瘤,又保留了乳房的完整性;(2)中晚期乳腺癌手術前的綜合治療,包括化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使許多不能手術的患者得到了手術的機會,甚至增加了治愈的機會;(3)腔鏡在乳腺癌手術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使乳腺癌手術進一步整形化;(4)復發轉移再手術,仍然可以讓一部分乳腺癌得到治愈的可能。
中醫藥對乳腺癌有著深刻的認識,2000年前就已經有詳細的描述。中醫藥在乳腺癌的預防中起核心的作用;在乳腺癌的手術和放化療中起配合的作用;在乳腺癌的康復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針對西醫治療乳腺癌的空白點和薄弱點進行切入,來發揮中醫藥的整體優勢。
首先講一講中醫藥在乳腺癌預防方面的作用,對于一些乳腺疾病,如慢性乳腺囊性增生和非典型性增生,后者本身就是癌前病變,再發展一步,就到了原位癌,然后繼續發展就是浸潤癌,中醫藥可以在這個時候起到阻斷甚至逆轉非典型增生的作用;其次,中醫藥在乳腺癌手術后和放化療期間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明顯改善手術和放化療的副反應及并發癥,讓絕大部分患者順利地度過手術和放化療的治療期;最后,中醫藥在乳腺癌的康復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因為該時期放化療、靶向治療都結束了,有時候已無藥可吃,這恰恰是中醫藥的切入點。雖然切除了腫瘤,但是并沒有改變乳腺癌發生的機制和病因,中醫藥可以調理腫瘤本身,更可以改善患者的體質,從而預防和降低復發及轉移的風險,大量的臨床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還有一種局部晚期乳腺癌,即有局部破潰這一類型的曾讓許多西醫頭疼,而我們研發了中藥外敷的制劑——箍圍散,具有消腫止痛、斂瘍生肌的作用,以局限腫瘤發展,配合口服中醫藥,部分可以愈合。
我師從國醫大師、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林毅教授,跟診多年。林老在多年臨床工作中始終堅持“平衡調治,守正和中”的指導思想,以平衡臟腑、顧護脾胃、培植元氣、扶正祛邪作為臨床防治乳腺癌的主要原則。在癌前時期,盡量做到阻斷其進一步發展;在乳腺癌發生后培植元氣,有效預防復發、轉移;在復發、轉移階段平衡調治,寓攻于補,使患者帶瘤生存,提高其生活質量。
整體觀念是中醫最大的優勢和特色。林老認為,調節宏觀環境、平衡臟腑是中醫臨證最重要的指導思想,應貫穿于中醫治療乳腺癌全程。在乳腺癌治療過程中,無論患者處于疾病的任何階段,都應將調節內環境平衡作為首要治療原則,其重要性在圍手術期、圍化療期和鞏固期體現得尤為明顯。在圍手術期幫助患者調暢情志、調攝脾胃;圍化療期補益氣血、益腎生髓,使其能夠耐受手術及化療等綜合治療并積極配合;在鞏固期幫助患者積極建立新的內環境平衡,使癌細胞“種子”的余毒不能在機體“土壤”內生根發芽。
林老認為,乳腺癌的發生發展不僅在于癌細胞“種子”的存在,更在于機體為其塑造了一個適合其生存發展的內環境“土壤”。乳腺癌的發生主要是乳腺局部病變與全身機體功能失衡共同作用的長期演變過程。遺傳因素與感受致癌因子是引起乳腺局部病變的主要原因,機體平衡的打破為乳腺癌發生發展提供了這樣的土壤。不良的情志、飲食偏嗜、過勞等因素可影響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的平衡狀態,機體功能平衡的打破存在量變與質變過程。林老強調,氣滯、血淤、痰凝、濕濁、火郁、食積等在乳腺癌的發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在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異常的基礎上進一步影響患者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從而降低人體自身抗腫瘤細胞的能力,即影響癌細胞存在的“土壤”。因此,林老提出中醫防治乳腺癌不僅應祛除“種子”,更應著眼于調整“土壤”,維護內環境平衡,從而提高自身抗腫瘤能力,使癌細胞再無可乘之機。這種能力不僅包括“補虛固本”,還包括清除體內病理產物如氣郁、痰凝、血淤、濕濁、食滯等內生之邪的能力,即以平衡臟腑作為臨證指導思想,幫助患者重新建立內環境平衡的良好狀態,使大量的乳腺癌患者得以康復,尤其是讓許多復發和轉移的乳腺癌患者長期生存并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專家簡介:常旭,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乳腺科創始人和學科帶頭人,番禺區高層次專業人才。廣東省醫學會理事、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腫瘤防治委員會副主委、廣東省中醫腫瘤學會常委,番禺區醫學會中西醫結合乳腺病分會首任主委,嶺南名醫。獲得過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一項、省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研發出多款治療乳腺病內服或外敷的特色制劑。
1.乳腺增生或乳腺結節會發展成乳腺癌嗎?
一般的乳腺增生不會發展成乳腺癌,但是非典型性增生和一部分乳腺囊性增生會發展成乳腺癌,尤其是非典型性增生,它離原位癌就一步之遙,再往前發展一步就變成了原位癌。而慢性乳腺囊性增生,大概有3%~5%會發展成乳腺癌。所以說這兩種乳腺增生要警惕,同時也需要治療,以阻斷他們向乳腺癌發展。尤其提醒,乳腺囊性增生癌變的風險比普通增生高2~3倍。
2.超聲報告分類4A是乳腺癌嗎?
超聲報告乳腺結節一般分類為4類,而1~3類都是良性的,4類里又分為4A、4B和4C,4a一般有5%左右會是乳腺癌,4B一般30%是惡性的,而4C一般50~70%是惡性的。當然還要結合其他方法進行診斷。
3.胸部按摩能否降低乳腺癌的風險?
答案是否定的,不但不能降低乳腺癌發生的風險,而且我們也不建議進行按摩,因為乳腺腺體小葉就像葡萄一樣,按了之后有可能損傷它的乳腺結構,同時,假如真的存在乳腺癌,按摩還會增加擴散的風險。
4.哺乳會降低乳腺癌風險嗎?
答案是肯定的。研究表明,母乳不但對寶寶有益,而且還能降低寶媽患乳腺癌的風險,所以我們建議盡可能的多用母乳。
5.男性也會發生乳腺癌嗎?
會的,但幾率很小。男性乳腺癌也占整個乳腺癌的1%左右,在男性癌癥中約占0.1%,治療方案和女性乳腺癌相同。
6.豆制品吃多了會得乳腺癌嗎?
不會!大豆制品攝入較多,是中國女性飲食的特點,上海的一項研究表明,攝入量最高組的女性乳腺癌的危險可以降低30%,大豆制品的保護作用對于ER、PR陽性更明顯,青年時期大豆制品類食物攝入多,可能會降低成年以后患乳腺癌的風險。當然也有不同研究結論的報告,不論如何,沒有豆制品引起乳腺癌的直接證據。
7.中醫藥是否影響內分泌治療的療效?
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患者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一般要治療5年以上,但是在我國大約有30%的人不能堅持下去,除了一部分患者依從性比較低,大部分都是因為內分泌治療的副反應,無法耐受,不得不中斷內分泌治療,嚴重影響了乳腺癌的整體療效。
內分泌治療有5個主要的副反應:(1)消化道反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2)繼發性雌激素失衡反應,潮熱出汗、面部潮紅、外陰瘙癢、月經失調、子宮內膜增厚甚至子宮內膜癌等;(3)神經精神癥狀,頭痛、眩暈、失眠、焦慮、抑郁等;(4)大劑量長期使用導致視力受損,視力下降、視力模糊;(5)骨質疏松癥狀,關節僵硬、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其實,這恰恰是中醫藥的切入點,此時使用中醫藥不但不會影響內分泌治療的療效,大部分都可以消除分泌治療的副反應,并且還有助于降低復發和轉移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