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琴 龔燕嵐 何玨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免疫活性物質和水分,能夠滿足0~6個月嬰兒生長發育所需全部營養。此外,母乳喂養還可以降低嬰兒患感冒、腹瀉、肺炎等疾病的風險,促進嬰兒體格和大腦發育,減少母親產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生風險。所以,建議純母乳喂養至少4~6個月。如果有條件,盡可能母乳喂養到2歲,但孩子在6月齡左右要開始添加輔食,以補充營養,讓孩子逐漸從吃乳汁過渡到吃食物。
母乳喂養的優點很多,但能純母乳喂養的媽媽卻并不多,不是媽媽們不想堅持,而是純母乳喂養的種種困難從一開始就令新手媽媽們望而卻步。想要母乳喂養成功,建議新手媽媽們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初乳在女性懷孕16周左右就開始產生。分娩后,隨著孩子不斷吸吮母親乳房,刺激母親體內分泌催乳素和催產素,這兩大激素能有效促進乳汁分泌和排出。如果孩子出生后,母親未立即哺乳而是等著下奶,將導致乳汁分泌減少和乳房腫脹,還會干擾母親及孩子的一些本能行為。正確做法是分娩后即開始母乳喂養,遵循不定時、不定量哺乳的按需喂養原則。
寶媽可以采用不同的喂奶姿勢,但無論采取何種姿勢,寶媽都要放松,可借助枕頭、靠枕支撐其背部、腰部、手臂等。
(1)搖籃式:最簡單易學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要點是用肘關節托住寶寶的頭部;
(2)橄欖球式:將寶寶放于腋下,可以用一個枕頭支撐寶寶的身體,這種方法很適合雙胎寶寶,而且橄欖球式對腹部的壓力小,也很適合剖宮產術后的寶媽;
(3)交叉式:用前臂支撐起寶寶的身體,用手托住寶寶的頭頸部,這種方式適合小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
(4)側臥式:媽媽和孩子都取側臥位,面對面,這種方式適合剖宮產術后的母親。
必須掌握的原則是,嬰兒頭和身體呈一條直線,頭頸部得到良好的支撐。要明確的是,嬰兒不是吸吮乳頭,而是將乳頭和乳暈下面的乳房組織含進嘴里形成一個“長奶嘴”,乳頭僅占此“奶嘴”的1/3。完成喂奶后,不要把寶寶馬上平放,應將寶寶豎直抱起,頭靠在媽媽肩上,輕拍背部,排出胃里的空氣,防止溢奶。
新生兒的睡眠時間會比較長,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且新生兒生長發育不夠完全,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在進食后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消化,然后感覺到饑餓。一般情況下,新生兒進食后大概需要3個小時完全被消化,如果新生兒睡覺的時間沒有超過3個小時,則無需叫醒,屬于正常的現象。如果新生兒睡覺的時間已經超過了3個小時,應及時叫醒吃奶,以免影響補充能量,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同時還能夠避免新生兒醒來時出現嚴重的哭鬧。
大部分新手爸媽可能將寶寶哭泣當作哺乳的信號,但這是哺乳最晚期的信號。寶寶饑餓時會有如下表現:張嘴,吮吸手指、嘴唇或舌頭;從睡夢中醒來,轉動頭腦,好似在尋找乳房;身體活動增多,呈現煩躁、哭鬧等不安狀態。寶爸寶媽們應在發現信號時盡快做出回應,否則寶寶開始哭鬧,已經是表達饑餓信號的最后一招。當寶寶哭鬧嚴重時,寶媽可將其安撫到平靜狀態再哺乳,如皮膚接觸、懷抱、溫柔的搖動等。
判斷母乳喂養是否充足,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寶寶每天能夠得到8~12次較為滿足的母乳喂養;
(2)哺喂時有節律地吸吮,并可聽見明顯的吞咽聲;
(3)出生后最初2天,每天至少排尿 1~2次;
(4)如果有粉紅色尿酸鹽結晶的尿,應在生后第3天消失;
(5)從出生后第3天開始,每24小時排尿應達到6~8次,或者如果每天能尿濕5~6個紙尿褲,就說明已經吃飽;
(6)出生后每24小時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應多于1大湯匙;
(7)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軟、黃便4~10次,也可通過稱量攝乳前后的體重來判斷,但通常情況下不需要這樣做;
(8)體格生長可用來判定一段時期內(2周至1個月)的母乳是否充足。
建議給寶寶定期測身長、體重、頭圍,標記在成長曲線上,就可通過其生長狀況,判斷母乳量是否充足。
乳汁在乳腺腺泡內產生,自遠端向乳頭方向經末端乳管向主乳管流動,最終自乳孔排出。哺乳期乳腺炎好發于產后3~4周,寶媽會出現漲奶的現象。目前民間常見使用的手法按摩是通過對乳房病灶局部加壓,間接作用乳腺導管,極易造成乳管的管壁損傷,使管壁粗糙,反而易導致反復的乳汁淤積,嚴重時出現乳腺膿腫。發生乳汁淤積時,最重要的方法是頻繁有效的進行乳汁移出,親喂是乳汁移出的最佳方式,可以調整不同姿勢后哺乳。若無法親喂可配合手擠奶或吸奶器吸出。
有需要的寶媽可學會“6步奶結疏通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取坐位,常規洗手,備干濕適中的消毒毛巾1~2塊,可放置普通塑料桶用于盛接乳汁;(2)疏通出口,右手持毛巾,左手食指、拇指將乳頭固定翻開,用毛巾清理表面奶漬、奶栓小白點、脫落表皮等,清潔乳頭確保乳汁出路通暢;(3)提捏乳頭,食指、拇指分別從上下、左右各個方向提捏乳頭,一邊清潔一邊提捏,檢查乳孔是否通暢、奶線是否增多;(4)推壓乳暈,緩解乳暈區壓迫,使乳孔流量增多、奶線增粗;(5)推捋積乳,食指、中指由乳根向乳頭方向逆反射狀均勻推捋,力量由輕到重、由外及內;(6)檢查殘余,右手檢查左乳,左手檢查右乳。食指、中指、無名指全面檢查雙側乳房,如有殘余奶結酌情行2次手法治療,每次時間為6~10分鐘,每日1~2次,2~4天觀察療效。此外,還可以通過中醫的手段如中藥外敷、穴位按摩等方法來緩解。
要想乳汁分泌旺盛并營養成分優良,寶媽的熱能及營養素也需要相對適當增加,所以每日應多吃幾餐,以4~5餐較為適合;蛋白質要達到每日80克左右,優先選擇瘦肉、家禽、魚、蛋和大豆等。如果寶媽膳食中的鈣攝入不能滿足需要時,可能出現腰酸腿疼、肌肉痙攣等癥狀,所以飲食中應增加牛奶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另外,寶媽產后因大量出汗和泌乳,需水量增加,適量喝一些湯水是有益的。因哺乳和照顧嬰兒,寶媽的體力消耗較大,除了平時注意合理膳食,還可進行適量的身體活動及鍛煉,增加白天的休息時間,并保持樂觀積極地心態。如果少奶或無奶,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不妨請醫生推薦一些催乳特餐或藥膳。
母乳喂養,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其中的苦樂一言難盡。母乳喂養是一門需要學習的技能,并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完善。家人的支持,寶媽自身的信心、耐心、恒心,才能使寶寶獲得源源不斷的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