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玲
抑郁癥屬于典型抑郁障礙,為臨床多發常見精神障礙類疾病,致病原因包括神經生化因素、社會心理因素、遺傳因素等,患者主要病理特征為心境持續低落,伴有幻覺、妄想、語言較少、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缺乏精力,對外界刺激無法形成正常反應,甚者會出現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
抑郁癥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癥狀,幫助患者回歸社會,減輕其對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治療方案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采用抗抑郁藥物進行綜合干預,如艾司西酞普蘭、帕羅西汀、舍曲林和氟西汀等5-HT再攝取抑制劑,以及文法拉辛等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大部分藥物在開始用藥后的4周內就能見效。如果連續用藥4周后仍無效果,就需要調整用藥方案。物理治療是抑郁癥的全新治療模式,主要方案包括重復經顱磁刺激和改良電休克治療。其中,改良電休克治療是臨床廣泛應用的物理治療方案,可顯著降低患者自殘及自殺率。
上述治療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抑郁癥的癥狀,但無法徹底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親人和朋友需要開導他們,幫助他們逐漸擺脫心理陰影,減輕心理負擔,使他們能夠早日回歸社會。以下是一些建議:
首先,在開導抑郁癥患者時,要正確理解抑郁癥,明確其癥狀如興趣下降、情緒低落等是由體內神經遞質病變引起的。在此基礎上與患者溝通交流,引導他們遵醫囑服用抗抑郁藥物。同時,要表達對患者服藥行為的贊賞和鼓勵,以加速康復進程。
其次,在與患者溝通時,要采取適當的引導啟發技巧,讓他們主動表達內心的壓抑和心理陰影。通過積極正面的引導幫助患者打開心結,用寬慰和鼓勵的語言安撫他們的情緒,使他們走出心理陰影,積極面對生活。同時,要保持理解和包容的態度,在交流中表達同理心,讓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第三,抑郁癥患者較為敏感,因此在溝通時要預先了解可能刺激到他們的因素,并注意規避。同時,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保證患者在溝通過程中的舒適度和安全感。避免生硬地講道理,多講述能愉悅身心的事物或播放娛樂視頻,讓患者敞開心扉,逐步擺脫負面情緒。
第四,抑郁癥患者通常不喜歡別人參與他們的生活,對社交活動的興趣較低。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培養他們在生活環境內就能完成的興趣愛好,如讀書、養花、繪畫、音樂等。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帶領他們參加集體或社會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逐步融入社會。
最后,在開導抑郁癥患者時要學會換位思考,保持足夠的耐心,不斷總結經驗,研究患者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逐步調整和完善開導方法。這樣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問題,使他們能夠及早回歸社會。
總之,在抑郁癥治療中采取有效的開導措施具有積極意義。要根據患者的特點選擇適宜的開導方法,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使他們能夠早日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