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禹, 李 輝, 舒中兵, 陳小翠, 陳 浪
(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貴州 遵義 563000)
高粱是我國最早栽培的禾谷類作物之一,具有多重抗逆性、高光效的特點。高粱可食用、飼用、釀造用、工藝用,是綜合利用價值較高的作物。長期以來,遵義市作為醬酒用高粱種植的核心產區,酒用糯高粱是釀造轄區內茅臺酒和其他醬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醬酒用糯高粱需求量較大[1-2]。高粱產業已發展成為遵義市農業產業八大產業之一,常年種植高粱面積13.33 萬hm2左右,預計2025年達16.66萬hm2以上,高粱產業已成為遵義市農業產業增產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推廣應用優良新品種可為醬香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原料保障。因此,在遵義市進行高粱不同品種的比較試驗,篩選出適宜遵義市種植的高產優質酒用糯高粱品種,為其在生產上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點在遵義市綏陽縣風華鎮銀堡村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科研試驗田,海拔約870 m。氣候特征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 ℃,最高氣溫38 ℃,最低氣溫-5 ℃,年平均降雨量1 000 mm 以上。試驗地通風向陽,光熱條件較好,土質疏松。
試驗品種為2022年度遵義市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種子工作科征集的遵義市大田種植推廣效果較好和推廣面積相對較大的酒用高粱品種10 個,分別為紅纓子1619、紅纓子1669、紅珍珠、臺糯9 號、紅青殼、紅茅糯2 號、紅茅糯6號、茅粱糯2號、茅臺紅2號、紅國粱。
試驗于2022年4月24日播種,9月2日收種,試驗隨機區組排列,不設重復,共10 個試驗小區,小區面積105 m2(15 m×7 m)。每個試驗小區種植10 行,行距70 cm,窩距25 cm,行長15 m,雙株留苗,密度為7 622 株/667m2。 施用商品有機復合肥150 kg/667m2,出苗后15 d 進行間苗補苗,30 d 左右結合中耕除草及時追肥1次,整個試驗生長期間加強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栽培管理措施按照當地生產習慣進行。
高粱生長期間及時調查高粱出苗期、出苗率、抽穗期、成熟期,同時測定農藝性狀,主要測定株高、穗長、千粒重,田間各品種收獲統計實收株數,由實際收獲干籽粒產量測定標準含水量折算實際產量。使用Excel 進行數據分析。
由表1可知,各高粱品種的田間性狀表現存在一定差異。株高為258~300 cm,紅國粱最高,為300 cm;紅纓子1619 最低,為258 cm。穗長為30.8~36.9 cm,紅纓子1669 最長,為36.9 cm;紅茅糯2 號最短,為30.8 cm。

表1 各品種高粱的農藝性狀及其生育期
由表1還可知,各高粱品種出苗時間大致相同。全生育期存在一定差異,為115~121 d,紅茅糯6 號和茅粱糯2 號全生育期最長,均為121 d;紅纓子1619、紅纓子1669 和臺糯9號全生育期最短,均為115 d。
由表2 可知,各品種的千粒重、單株產量及總產量均存在差異,千粒重為14.92~22.43 g,紅茅糯6號最重,為22.43 g;紅纓子1619 最輕,為14.92 g。單株產量為46.73~60.48 g,紅珍珠最高,為60.48 g;紅纓子1619 最低,為46.73 g。各品種產量為321.24~405.30 kg/667m2,紅珍珠最高,為405.30 kg/667m2;臺糯9號最低,為321.24 kg/667m2;產量排名第二是紅青殼,為394.80 kg/667m2;產量排名第三是紅茅糯2號,為376.94 kg/667m2。

表2 各品種高粱的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10 個高粱品種出苗時間大致相同,全生育期為115~121 d,其中紅茅糯6 號和茅粱糯2 號全生育期最長,均為121 d;紅纓子1619、紅纓子1669 和臺糯9 號全生育期最短,均為115 d。各品種株高為258~300 cm,紅國粱最高,紅纓子1619 最低;穗長為30.8~36.9 cm,紅纓子1669最長,紅茅糯2 號最短。產量方面,紅珍珠排名第一,為405.30 kg/667m2;紅青殼排名第二,為394.80 kg/667m2;紅茅糯2 號排名第三,為376.94 kg/667m2。上述3 個品種產量表現較優,可作為遵義市綏陽縣及其相似生態條件地區高粱大田生產選用的重點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