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轉變。為了適應這一變化,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都在積極進行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財務管理人才。在此背景下,以1+X財務共享證書為例,探討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優化措施,進一步完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方案,推動了財務管理專業的持續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高質量的財務管理人才支撐。
關鍵詞:1+X證書;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改革
1+X財務共享證書是一種職業資格證書,旨在培養具有財務共享服務技能和知識的人才。該證書由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推出,旨在推動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銜接,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該證書的考試內容包括財務共享服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通過考試的學生可以獲得證書,并具備從事財務共享服務工作的能力。
從2019年開始,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規定,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都要開始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在《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中指出了1+x證書試點方案,將1+x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
一、基于1+X財務共享平臺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現狀
傳統財務管理類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專業課程設置中理論課程比重大,重理論輕實踐;課程知識結構單一,考核方式多以卷面理論考核為主或者論文撰寫方式為主;教材多為傳統教材,教材知識更新慢,前沿案例較少,配套數字資源較少;課堂教學多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模式,課堂相對枯燥;產教融合不深入,校企共育培養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導致培養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場需求存在差異,也影響著新專業建設。很多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進行了1+X課證融通數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成效。目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目前的實踐課程設置往往僅限于傳統的實踐教學環節,如1+X實訓課程、課程設計、實習等,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這些實踐環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實踐技能,但往往只是簡單的融入,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此外,這些實踐環節往往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的實踐教學內容往往偏重于傳統的財務報表分析、會計核算等技能的培養,而對于現代財務管理中所需要的新型技能,如財務風險管理、財務共享服務等方面的技能培養則相對欠缺。此外,由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快速發展和變化,現有的實踐教學內容往往已經滯后于實際工作需求,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此外,一些教師也存在著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的實踐機會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2)實踐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存在差距。當前,許多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存在差距。一方面,實踐教學內容過于陳舊,無法適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變化和發展;另一方面,實踐教學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無法滿足企業對于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
(3)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是當前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一方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強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相對較少;另一方面,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這都會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需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以便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然而,目前許多高校與企業合作深度不夠,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內容和合作模式。這導致學生無法真正接觸到企業的實際工作場景和工作內容,無法全面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綜上所述,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多個問題需要解決。通過引入1+X財務共享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可以更好地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效果、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也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1+X財務共享證書在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成效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以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證融通”為目標,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相互對應,X證書的培訓內容與本科學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相互融合,X證書培訓過程與本科學歷教育的教學過程統籌組織與實施,X證書的職業技能考核與學歷教育專業課程考試統籌安排。為推進本專業適應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企事業單位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掌握現代財務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和工作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百色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在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方面加強與當地財稅企業及1+X培訓企業合作,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融入1+X課程,引進“業財一體信息化”、“財務數字化”、“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在開展本科學歷教育的同時,推進課證融通,鼓勵學生積極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中,第五學期,財務管理綜合能力模塊課程中設置了1+X財務共享課程。通過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等多個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將證書考試的相關知識點和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貫穿于整個實踐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承擔1+X授課任務的老師,都是雙師雙能型教師,并都獲得了《1+x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財務大數據師資研修》、《政府財務與會計機器人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企業管理咨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初、中、高級技能證書,這些研究基礎和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為課程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競爭力,2020年-2022年,近三年本專業學生都積極報考1+X財務共享初級等級證書,證書通過率100%,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專業學生以團隊分工協作方式積極參加各種財會職業能力競賽,如科云杯競賽、區塊鏈競賽、數智化沙盤大賽、財務技能比賽等,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根據2022屆和2023屆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卷調查反饋,學生在財務共享中心學到的一些技能如財務基礎業務智能處理、稅務基礎業務智能處理等專業技能在實際財務管理工作中能用到并能提高工作效率。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證書考試,并鼓勵學生積極獲取證書,在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同時,將證書考試的成績納入學生的成績評價體系,激勵學生更加重視實踐教學的學習。
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一方面,可以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強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擔任實踐教學課程的主講教師;另一方面,可以組織教師參加相關的培訓和學習活動,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可以與企業合作,邀請企業專業人員擔任實踐教學課程的兼職教師,以提供更加貼近實際需求的實踐教學指導。
三、基于1+X財務共享平臺完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優化建議
以1+X證書背景下,學院在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仍存在一些不足,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進行優化。
(一)深入課證融合: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融入了1+X財務共享課程,但是課證融合深入不夠。課證融通要求X 證書的內容要融合專業教學標準,即X證書的培訓內容要與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結合,在原有的傳統課程設置中融入財務共享證書的課程內容。由于本專業每一門課都是由不同的老師承擔授課,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在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納稅實務、管理會計、報表分析等傳統基礎課中,也沒有設置1+X考證對應的課時和學分,因此很難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與專業課程教學對應。需要進一步探索優化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又能熟練掌握專業實踐技能。
(二)加快教師改革:1+x證書制度強化了教師的實踐能力要求,高校教師儲備豐富的財務管理理論知識,對財務共享相關技術和知識掌握略有不足。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講授的大多是財務共享軟件的簡單流程操作,企業實踐經驗缺乏也是高校教師的短板。因此,新時代的高校教師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參與企業實踐,利用寒暑假機會深入企業學習,向財務共享、財稅智能化這些新技術邊界拓展。高校也可以經常邀請企業人員把企業開展財務智能相關的成果通過講座形式和教師交流或聘任企業人員兼職教師現場教學,提升教師隊伍的數智化教學能力及實踐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師的雙師技能。
(三)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能給學生提供真實業務操作的機會,但是由于財務管理崗位特殊性,大多數企業不能為本專業學生提供批量的實踐崗位。現在校企合作比較多的是百色當地代理記賬公司。在專業見習方面,學院也嘗試讓學生走出去,去上海、廣州等地實習實踐,讓學生進企業接觸企業業務,把專業知識融入實踐,真正做到學有所用。目前學院也在開展走訪一線城市的相關企業,了解企業的運營模式、企業文化、企業人才培養機制等,明確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努力與行業企業同向同行,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把以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和學生能力教育為導向的教育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
(四)提高學生就業質量:通過1+x課程融通實踐教學,縮短畢業生適應崗位時間,適應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對職工能力的新要求,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職業升遷能力。學院也在尋求以雙向選擇實習就業一體化試點為切入點,打開畢業生就業突破口,以點帶面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也為企業各個崗位輸送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四、總結
綜上所述,以1+X財務共享證書為例探討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等措施,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們將繼續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學院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將企業真實案例引進課堂教學,深入教學改革,將財會專業技術融于技能培養,多方面培養訓練學生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適應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行業、職業變革的復合型高素質綜合財務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秦菲.1+X證書制度下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22(32):28-61.
[2]李麗陽.數字經濟背景下財會人才培養數智化轉型路徑研究[J].華東科技,2023(01):137-139.
[3]教育部.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Z]. 2019.
作者簡介:白蘭瓊(1986—),女,湖北洪湖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百色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2022年度百色學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數智化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1+x課證融通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2JG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