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讓磋 云樂 旦求機 仁青卓瑪 東洲措
摘 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畜牧業開始發展起來,通過宣傳可以更好的把畜牧業產品帶到大家的視野,在這篇論文中主要寫了阿壩牧區畜牧業發展的背景及現狀、發展前景、怎樣更好的做宣傳策略等,通過撰寫有關阿壩牧區畜牧業產品發展策略來帶動當地畜牧業產品和帶動當地大學生,讓更多的大學生意識的宣傳對產品“走出去”的重要性。
關鍵詞:畜牧業產品;宣傳策略;鄉村振興
一、阿壩牧區畜牧業發展的背景分析
(一)社會政治背景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大力加強現代畜牧業建設,推動畜牧產業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對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鄉村振興戰略列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之一。在我國的農業經濟構成中,除了農作物以外,畜牧業作為第二大農業產業,在農業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我國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和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黨中央認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農村特色,建設共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對確保國家食物安全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畜牧業能夠為人們提供肉蛋等動物性食品;畜牧業為肉類及食品加工、毛紡、皮革、油脂、生物制藥等輕工業提供了原料;畜牧業的發展可以促進糧食轉化和農副產品的有效利用;畜牧業是農村經濟最有潛力的增長點也是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畜牧業的發展不僅需要豐厚的原材料和科技裝備,而且更需要黨中央的領導和社會政治的大力支持。畜牧業的高質量廣領域的發展使社會經濟快速增收和人民生活日益富裕起來,給農村提供了豐富的經濟收入來源。畜牧業發展在鄉村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農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的發展有助于傳承和弘揚鄉土文化,增強農民對自身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二、阿壩牧區畜牧業產品發展現狀
(一)現有的畜牧業產品加工情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業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畜產品加工業也在不斷發展。我國畜產品加工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主要包括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蛋制品加工等。在阿壩牧區的畜牧業產品加工過程中,由于經濟發展情況和畜牧業加工水平的落后,缺乏當地自創的相關企業導致畜牧業產品化的過程比較曲折。因此,提高當地畜牧業產品加工水平和建設相關企業是當地畜牧業產品加工業成了發展的重要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畜牧業始終處于穩步發展的階段,無論在畜禽的飼養量上,還是在畜牧業產量以及人均占有量都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但是,藏區的畜牧業在國內平均水平之下,還是非常低的,2015年底畜牧業產值在中國農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是35%,而藏區僅占不到5%,雖然較之十年前,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真正從事從事畜牧業生產的勞動力沒有明顯上升。
(二)阿壩牧區畜牧業的發展歷程
畜牧業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產業之一,也是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柱。以阿壩州經濟發展狀況來說,畜牧業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經濟發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與全國畜牧業的發展相比還是比較落后的。阿壩地區的畜牧業最先是以滋養牛羊來養家糊口,家畜是牧民衣食住行最主要的根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畜牧業從最初的生機為謀到現在的產業化,商品化。阿壩州堅持利用好資源比較優勢發展畜牧業生產,基本改變畜牧業生產布局“小而全”“大而散”狀況的同時,借力與電商平臺和旅游業等渠道來推廣和銷售畜牧業產品。阿壩牧區畜牧業產品在市面上有所流動,但由于發展歷史短暫和當地牧民對畜牧業產業化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支持導致畜牧業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牧民由于對畜牧材料加工和資源的利用價值的不了解低價售賣這些資源現象。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以宣傳的方式來激勵當地的知識分子和牧民聯手打造自己的特色產品品牌。把自己原有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加快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家園。
(三)市場上畜牧業產品的銷售情況
自古以來,牦牛在藏區農耕、運輸、餐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來,牦牛養殖產業和牦牛肉、牦牛乳、皮毛等副產品開發下游產業發展迅速,牦牛產品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態勢。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區已有凈土、奇圣、阿佳等牦牛加工企業品牌10余個。
“興牛業,打響區域品牌”“9斤牦牛奶,3斤檀木料,攪拌要充分。”8月26日,若爾蓋縣唐克吐蕃高原生態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里,負責人班瑪仁鄭和社員按照精確的原料配比,將白色牦牛奶與紅色檀木料攪拌交融,制作牦牛奶手工皂。在川浙現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暨阿壩州牦牛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院長任發政提到的“推進區域化品牌戰略”,讓班瑪仁鄭很受啟發:“用當地原料,制作成特色產品,打造成區域特色品牌,這是一條新出路。 “我們合作社有5000多頭牦牛、6萬多畝草場,持有諾爾美、卓克利牧場2件商標。”班瑪仁鄭說,運用肉類、奶類這兩種牦牛原材料,合作社已經研發出牛肉干、牦牛油火鍋底料、牦牛奶、牦牛奶手工皂、牦牛乳清洗發露等多種產品,“接下來,皮類、糞類、毛類、骨類是產品研發的方向。”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四川紅原遛遛牛食品有限公司也站上新起點。“我們的牦牛預制菜產品于去年5月開始研發,今年7月正式進入市場。”該公司副總經理陳伍志表示,過去公司以生產牛肉干等零食為主,開發預制菜是一個新探索。
(四)調查對阿壩特色畜牧產品發展的認識情況
參與人數比例:性別 男:29.7% 女:70.28%,年齡特征分析 15-25(85%),25-35(11.39%),35-45(1.11%),45-55(2.5%)。
其中對畜牧產品的了解程度有所了解的人數占參與總人數的41.94%;較了解的人數占有31.39%;有一定了解的人數占了18.33% ;另外還有8.33%的人是完全不了解這方面的。根據自身所處環境周圍的畜牧產品加工情況的調查發現,有所發展的占了全不參與人數的47.5%,這是一個比較樂觀的現象;認為有較光明的前途的人數占據29.44%;而幾乎沒有相關企業的合沒有關注過的人分別占了9.72% 、13.33%。對于政策引導對于畜牧產品的發展的作用方面的調查顯示,覺得具有有重要作用的人占47.22%,而認為有一定作用的也占了40.56% ,覺得沒有什么作用或者不了解的約有12%左右。對畜牧業產品商品化的前提條件有哪些的認識程度上,對加強產品的豐富性是多數人達到一致的認識,竟然有78.06%之多 ,即接近80%的人都很認同這一點;此外能吧畜牧產品帶向商業界的人數也占有64.17% ,認為借助現代科學技術能更好的帶動發展的人數是57.5% ,認為作為商品需要了解實際市場需求的又有66.94% ,還有54%左右的人人認為可以加強產業鏈的形成來為此提供條件。提高利用率的有28人,需要發展畜牧產品的有16人,要借助宣傳的有19人,可以加大產品的豐富性的有25人,可以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的有52人,提高畜牧業,加大原材料加工和創新來帶動鏟平商品化的有63人,在傳統的產品基礎之上做出特色的產業鏈的61,結合新技術來豐富產品,帶動當地經濟,并改變牧民生活質量的有46人,進一步做宣傳,讓知識分子同當地的牧民聯手打造產業品牌的有61人,還有一些相關不同意見的,另外還有32個人沒提供意見。
三、阿壩牧區特色畜牧產品的發展前景
(一)腳踏實地、展望未來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也是黨和國家重視鄉村地區的發展,我們就更應該跟進黨的帶領,努力走向發展之路。首先,要從自己擁有的和自己熟悉的著手,就阿壩牧民來說畜牧業是自己擁有的,也是最熟悉和最得意的“資源”。除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外,如今有一些產品加工的現象出現,如高原牧區寶藏——牛,由其排泄的牛糞更是牧民千百年來的純自然的燃料,近年來有人將其加工生成高原“綠煤”。還有上千年來牧民的家園黑帳篷、繩子、套頸索、牛毛袋子等。其材質都是牦牛毛。牦牛的毛分為絨毛、兩型毛和粗毛,平均長度分別為,18-20mm,25mm,50mm,這就有利于織成毛線。如今在此基礎上也有一些牦牛毛挎包、背包、手機殼等。這種發展趨勢是值得提倡并擁護的。其次,還要講究方法,即牧民要與知識分子聯手,在原有的生產基礎上,結合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將產品加工做好做大。另外,要在政策的支持之下,放眼世界凸顯優勢開啟新渠道繼續發展。
光明前途就在眼前,發展要靠大家。提高畜牧產品的利用率,加強發展產品加工。尤其是乳制品和肉類,做出極具特色的品牌,并做專門宣傳來擴大市場,讓品牌走向世界。
(二)產品加工發展的社會效益
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社會不斷前進任何人都不甘落后的時代,阿壩牧民也是有著努力發展的意志,牧區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可以進一步開發利用。建立起極具特色的綠色品牌,發展的同時也不放下環境保護,兩手同時抓。通過不同渠道講“牦牛故事”宣傳出去,以此來推動讓品牌“走出去”。首先,符合生態文明建設,原始原料牛糞當燃料沒有污染還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其次,能啟發牧民創新精神并改善牧民生活水平加速牧區經濟運轉,有利于經濟發展。再者,隨著品牌的建設擴大,人手的需求會逐漸變大,因此會增加就業崗位就提高了就業率。最后,講“牦牛故事”在宣傳品牌和產品的同時在宣傳牧區文化,也就隱性地傳播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有利于傳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四、阿壩牧區特色畜牧業產品宣傳策略
(一)網絡營銷渠道
近幾年,隨著電腦,手機等訊息工具的普及,以及網絡通信手段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地區開始有了上網查詢并購物的現象,網絡營銷迅速成為與傳統實體店銷售并駕齊驅的一種主流方式,并深深影響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我國是畜牧業規模養殖生產大國,西部地區更是以養殖畜牧業為主要生存目的,在很多藏族地區有著很好的資源,但卻缺少了良好的營銷渠道。好在近幾年來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落后地區的傳統畜牧業也有了新的發展趨勢,隨著現代科學和工業技術在畜牧業的應用,傳統畜牧業也面臨著新的發展趨勢。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畜牧業產品的需求,很多地方開始積極運用網絡營銷手段向現代畜牧業轉型。特別是阿壩地區近幾年開始通過網絡營銷渠道來宣傳畜牧業產品。
1、信息流廣告
比如朋友圈的廣告,抖音的廣告,微博的廣告都是信息流廣告。由于大數據算法強大,用戶在不同平臺上看到的產品廣告都是個性化定制的,算法會根據不同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習慣搜索不同的產品廣告。比如你剛在百度買了畜牧業產品,登錄淘寶,可能會在主頁上推各種畜牧業產品。所以,如果公司的產品做信息流廣告,廣告會被感興趣的用戶看到,讓廣告更準確。事實上,互聯網上有各種各樣的渠道供企業和產品選擇。像傳統養殖這樣的傳統行業,很多做這個的企業都是廣撒網模式,盡量選擇每個渠道,多管齊下。但是,如果你真的想把網站推廣到位,你需要找一家專門的公司來做。
2、籌建團隊
網絡營銷團隊建設不科學,就會影響到推廣推介的效率,進而影響到繼續實施的信心和力度,因此一定要確定好團隊的人員和規模。其中,招聘的網絡電子營銷人才、相關產品設計人才和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等,需具備行業專業知識,文字撰寫能力、方案策劃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網絡電子營銷的隊伍規模,應根據工作內容來定,任務少時,可以是一兩人,相互兼職;任務多時,就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組成多人團隊。
(二)旅游業帶動的特色畜牧業產品
1、提升畜牧業產品品質
提升畜牧業產品品質是將畜牧業與旅游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提升畜牧業產品品質,才能夠滿足廣大的旅客的需求,提升畜牧業產品品質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飼養環境、科學管理飼料配制。首先,提高飼養環境是提高畜牧業產品品質對基礎,優良的飼養環境能夠為畜禽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生長條件。這樣以來畜牧業產品質量提高起來,反過來滿足并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客越多畜牧業產品的消費需求越多,產品很快就能賣光。除了提高飼養環境之外,科學的飼養管理也是極其重要。
2、旅游業帶動畜牧業產品的種類
當地游客越多,畜牧業產品的需求量就會越高,畜牧業產品種類的需求量也會翻倍增長,這樣以來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很好的宣傳策略。雖然,阿壩地區畜牧業發展空間很大,但我們要利用好這個發展空間,就比如通過打造旅游景點,吸引更多游客,然后給游客推薦各種畜牧業產品,以嘗吃來獲取游客對畜牧業產品質量的肯定、推動各種高質量畜牧業產品。如果在一個市場上產品種類越多越滿足游客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能帶動更多畜牧業產品帶到市場上買賣。所以發展旅游業自然會帶動畜牧業產品的種類。
(三)帶動當地群眾和大學生
1、給當地舉辦畜牧產品宣傳的講座
人民群眾是經濟建設的主體和基礎,其阿壩特色畜牧產品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們應該請當地有名的學者來進行相關演講,以提高群眾對特色畜牧產品的認識,并引導他們加入畜牧產品宣傳工作,人民群眾的生活穩定和社會安定是特色畜牧產品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社會穩定才能為畜牧產品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畜牧產品發展中的作用,是實現畜牧產品發展的重要保障。政府應該積極引導和支持人民群眾參與畜牧產品宣傳工作,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和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帶動當地大學生
大學生乃是當地現成的知識分子,是先進群體,因此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首先應該積極參與到特色畜牧產品發展工作中去。去了解當地的特色畜牧產品發展情況,了解當地的發展需求、問題與困難等情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積極響應號召,投身到畜牧產品發展的實踐中去。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鄉村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例如,他們可以幫助農民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開發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推廣智能農業技術等。大學生可以開展鄉村發展的政策研究,深入了解國家和地方政策對鄉村振興的影響。他們可以通過撰寫報告、提出建議和倡導行動來推動政府關注和支持鄉村振興。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畜牧產品的發展現狀及問題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發展策略。這些策略將有助于提高畜牧業的市場競爭力,滿足市場需求,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展。當前,我國畜牧產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表現在,畜禽生產成本高,單產水平低,國際競爭力不強,與廣大人民對安全優質高品質畜產品的需求、農牧民期望平穩收益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畜牧業從業者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畜牧業規劃,深入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種養結合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建立完善技術服務與推廣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新成果運用,全力推動畜牧業現代化,為我國建成畜牧業強國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旭超,肖露,王佳麗等.川西北牧區牦牛絨產業發展現狀調查與思考[J]紡織科技僅占,2019(02)
【2】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杰 2023年
【3】李翠霞:綠色畜牧業理論與實踐研究[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4】中國畜牧業年鑒[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5】孟凡東:我國畜牧業生態經濟發展的系統分析[D ].青島:青島大學,2012
基金:2023年西北民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X20231074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