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渲 石嘉欣 李文 張彥艷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居住小區作為人居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環境與自然元素相結合的重要工程。本文以綿陽長虹世紀城為對象,對其植物配置、植物景觀進行分析研究,并針對該居住區中植物景觀中現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改造方向及建議。以期為城市居住區植物景觀改造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城市居住區;植物配置;植物景觀改造;長虹世紀城
隨著各城市建設的大力發展,人們對生活居住環境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大量研究表明居住區內的植物造景搭配交相輝映,才能充分體現小區的植物景觀和意境,提升小區的綜合體驗感,增強居住區景觀的感染力,為人們營造一個健康且能夠放松身心的良好居住環境。植物造景不僅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而且在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美化環境等方面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因此,居住區的植物景觀應基于以人為本等原則,系統規劃,合理布局。
一、城市居住地區的植物配置原則
(一)以人為本原則。城市居住區在進行植物配置設計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居住環境中的空間最終是為了供人民居住、為人民的生活所服務。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以人為本、美觀實用為初衷來進行景觀設計。
(二)因地制宜原則。在進行植物造景時,應堅持因地制宜,本土樹種優先。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本地植物,以減少對外來物種的依賴,并促進當地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在綜合考慮當地氣候以及綠化的基礎上,模擬大自然環境中樹木的生長和搭配進行景觀的設計,使得居住區內的各種植物交相輝映[2]。
(三)植物景觀與建筑和諧原則。在城市居住區植物景觀改造中,建筑與植物之間應該相互融合、相互襯托,形成一種和諧統一的景觀效果。一個完整的植物配置設計,不僅可以將建筑物構筑物美化、還能將道路、地形協調共融,形成和諧且空間多元化的空間、開合有序的室外空間景觀,同時構筑起統領整體室外空間優美的林冠線。
(四)多樣化統一性原則。在植物造景中應當盡量增加植物物種的多樣性,包括不同種類、顏色、形態和生長習性的植物,以豐富景觀的層次和變化,提高景觀的美感和趣味性。多樣化統一性原則的遵循不僅能夠在保持景觀豐富多樣性的同時,而且還可以形成整體植物造景的協調和統一,提升城市居住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和人居舒適度。
二、目前城市居住區植物造景設計現狀及問題
植物造景發展到現在經歷了自然式設計、鄉土化設計、保護性設計和恢復性設計四個階段[3],隨著住宅區設計風格的不斷創新優化,我國住宅景觀設計風格不再被之前的框架所束縛,正在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但在植物造景設計中仍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一)水資源浪費。一些植物造景設計中存在過度依賴高水耗植物,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和環境負擔。不僅如此,一些地區在植物造景中使用的傳統的噴灌系統或者灑水器進行澆水,灌溉過程大量的水會被蒸發或者流失,并且這種方式也不利于植物根系的發育和生長。
(二)盲目引進外來物種。部分城市居住區的造景設計中存在引入外來物種的問題,這些外來物種可能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威脅,影響生態平衡甚至對當地的野生動植物造成危害。有相關研究表明引進的一些外來物種可能會攜帶一些病原體或害蟲,會對當地的植物造成不可預估的危害,甚至有可能會引發相關疾病的傳播。
(三)養護管理措施不當。一些城市居住區的植物造景缺乏系統的養護管理,養護管理人員可能會過度施肥,導致土壤中養分過剩,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同時也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并且一些養護管理人員對植物進行不合理的修剪和不定期的養護,導致植物長勢不佳,甚至導致植物枯萎和死亡。
三、綿陽長虹世紀城基本概況
(一)長虹世紀城小區場地基本概況
綿陽長虹世紀城位于城市北部較為繁榮的中心地帶,東鄰涪江,西鄰長虹大道,南鄰五一廣場休閑生活圈。占地面積:13.3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8萬平米,綠地率為35.21%,總戶數達到4278戶。同時作為首個國家級數字化社區示范工程,更是綿陽首家可無線上網的智能化社區。
(二)目前長虹世紀城植物景觀的問題
1、缺乏生態多樣性。該居住區的植物種類單一,缺乏生態多樣性,影響了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該小區只有植物種類只有一些大型喬木銀杏,灌木也只有金葉女貞兩三種,缺乏生態多樣性的植物景觀可能會導致一些生物種群的減少,從而影響整個居住區甚至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后期維護不當。該居住區的喬冠木單一缺數量偏多,草坪面積過小,一些草坪和銀杏、女貞等植物沒有得到適當的澆水、修剪和施肥,從而逐漸枯萎,并且還有一些外來的有害的植物刺莧侵入到居住區,對該地區的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程度負面影響,如果后期沒有及時干預,會對動植物動物造成威脅。
3、設計風格和定位不明確。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沒有明確設計定位,不同區域的植物景觀風格存在差異,中心景觀偏新中式風格,而房屋建筑又是偏歐美風格。破壞了小區整體園林景觀的協調性,同時也影響了居住區人們的體驗感和綠化的生態功能性。
四、城市居住區植物景觀改造方向及建議
(一)公共綠地的植物配置存在問題及改造建議。該居住區公共綠地的植物配置植物存在適應性差、植物搭配不合理,可以適當引入當地特色植物,選擇當地不同品種、不同季節開花、適宜生長的植物,體現地域特色,提高植物的生長質量,提高公共綠地的生態價值。該小區可以常見的花灌木和樹木組合搭配,例如:菊花、牽牛花、向日葵、翦股穎、狗尾草、禾本科草、紫薇、月季、金葉女貞、柳樹、槐樹、松樹等。
(二)道路綠地的植物配置存在問題及改造建議。該居住區道路綠地的植物配置缺乏功能性植物、植物配置單調乏味,可以在道路兩側或中央設置草坪和灌木帶,紫穗槐、榆葉梅、金銀木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起到增加綠色空間,改善空氣質量,吸收雨水,提升道路景觀的效果。草坪可以起到減少熱島效應、吸收噪音的作用,而灌木帶可以提供遮蔭和保護作用。同時也可以在道路兩側設置成行的寬葉樹木,可以起到遮陽、減少空氣污染、美化環境的作用。
(三)公共建筑設施綠地的植物配置存在問題及改造建議。該居住區道路公共建筑設施綠地的植物配置不夠重視公共建筑旁的綠化、植物種類太少等情況,可在公共建筑周邊設置綠化帶,例如:楊樹、柳樹、榆樹、向日葵等植物都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設置爬山虎、綠蘿、紫藤、三角梅、常春藤等藤本植物可以起到隔音遮蔭、節能減排、減少建筑外墻的受熱面積、降低室內溫度的作用,改善周邊環境舒適度。總之,居住區植物的搭配方式應綜合考慮美觀、實用、環保等因素,以提升建筑和周邊環境的整體質量。
五、總結
本文通過對城市居住區植物景觀現狀和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植物景觀改造的方向和建議。通過對文獻資料和實地調研的整合和分析,本文認為,在城市居住區植物景觀改造中,應注重植物的多樣性和生態價值、景觀的美觀度和藝術性、景觀的實用性和功能性。總之,城市居住區植物景觀改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從而實現景觀的美化、環境的改善、生態的保護和社會的發展。本文提出的方向和建議,希望能夠對城市居住區植物景觀改造的實踐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李紅艷,周 為.杭州西湖湖西景區的濕地景觀設計[J].中國園林,2014,8(10):40~42.
[2]GB/T 7714徐平. 現代化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植物造景美學探思[J]. 中國住宅設施, 2022, (4):34-36.
[3]郁春雷1,曹虎2,3,耿士均.城市居住區植物造景設計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第43卷(5):171-17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