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利丹 蘇樂怡



神筆馬良、團隊浮橋、合力建塔、動力圈、羅馬炮架、力量的呼吸、鉆木取火、決戰沙場、應急救護、戰場救護、扎染工藝體驗、水火箭制作、香囊制作、模擬法庭、畢業墻……近日,河源市源城區雅居樂中學組織一千多名師生到河源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開展了研學實踐活動,學生們體驗參與了十幾種項目,一天的研學之旅可謂收獲滿滿。
此次研學實踐活動幫學生們把課堂搬出學校,讓學生們走近科學,通過用眼去觀察、用手去觸碰、用心去感受的方式,豐富了學生們的學習經歷,開闊了眼界,激發了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
此次研學游有哪些精彩之處?從本報呈現的這組圖片便可“窺斑見豹”。
動力圈——同學們以團結為圓心,以夢想為動力,手拉手、肩并肩,齊心協力拉筑了“團建共同體”愛之動力圈。當一條普普通通的繩子被所有人握住時,能夠讓重達100多斤的人在繩子上行走。
神筆馬良——又稱妙筆生花(書寫未來),所有隊員拉繩子的末端,在不接觸毛筆的情況下,按照要求完成指定的任務。活動現場同學們發揮創造精神和團隊精神,合理分工,在白紙上繪下他們自己的“藍圖”。
團隊浮橋——通過團隊浮橋活動,學生可以學會有效地分工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并且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從而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技巧和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時間管理能力。
扎染工藝體驗——同學們通過觀看扎染制作視頻和指導老師的精心講解,在掌握扎染方法后大膽實踐,鍛煉動手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并使學生們的創造思維和實踐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戰場救護——同學們首先系統地學習了戰場救護理論,大家聚精會神地看導師示范,掌握了相關知識,然后進行實操訓練,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鞏固救護知識及動作。
畢業墻——又叫作逃生墻、勝利墻,高4.2米,如果不借助器械外物,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團隊的力量卻是無窮的,大家目標一致,擰成一股繩,信任隊友,體會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