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寧 黃武 韓亞棟

2023年以來,紀檢監察機關針對行業性、系統性、地域性腐敗問題展開專項整治,金融領域反腐、體育領域反腐、醫藥領域反腐……反腐敗專項整治成效顯著,令人印象深刻。回首這一年,我們以勇于自我革命、永遠吹沖鋒號的政治定力,一刻不停地推進反腐敗斗爭。
2023年以來,金融反腐重拳不斷。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共披露87名被查的金融系統干部。
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統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回顧這一年,從監管部門到金融機構,從金融央企到地方金融機構,從銀行、保險、證券到其他金融領域,反腐在全面推進。
“金融虎”受賄近10億元
2023年11月10日,中信銀行原行長孫德順受賄案一審宣判。經審理查明,孫德順非法收受財物折合人民幣9.795億元。這只“金融虎”以權謀私、大肆撈錢的犯罪細節觸目驚心。
為了牟取暴利,孫德順使用“非常專業化”的手段,做了層層掩蓋,設了很多“防火墻”,繞了很多圈,利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產品去掩蓋自己的不法行為。他安排兩名老部下開設兩家投資平臺公司,讓他們做代理人,也就是“影子”,組成核心團隊。但真正的受益者還是孫德順。
很多房地產老板與孫德順關系匪淺。一個房地產公司老板曾以投資為名,向孫德順實際控制的公司輸送1000萬元,得到的回報是通過孫德順獲批貸款授信40多億元,很快就形成了不良資產。

在孫德順退休后不久,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中信銀行開出了2200萬元的罰單,19項處罰事項中有 13項涉房地產業務,揭示了其中的不正當交易。
這張巨額罰單,正是孫德順案件的導火索。通過調查中信銀行的貸款項目,孫德順的偽裝也被層層剝開。
多名金融干部落馬
11月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工商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公開信息顯示,張紅力曾任工行副行長8年時間,曾是工行排名第一的副行長,是首例外資銀行高管出任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副行長職務的人,后于2018年“因家庭原因”辭任。
11月7日,浙江省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朱從玖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朱從玖曾任浙江省副省長,在此之前長期在證監系統任職,歷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證監會主席助理等。中紀委通報稱其“紀法意識淡漠,貪婪無度,‘靠金融吃金融,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公司上市、融資貸款等方面謀利,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截至11月12日,已有8名中管金融干部被查,其中包括國有大行3人、金融集團2人,政策性銀行2人,保險機構1人。

國資央企是“國之重器”,推進國資央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關乎黨的執政基礎、關乎國家安全、關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2023年3月27日,二十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名單公布。隨后央企反腐行動保持高壓態勢。截至9月1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8次批量公布被審查調查的央企管理人員名單,至少55人被查。
今年以來,國資央企反腐敗力度持續加大,釋放嚴字當頭、一嚴到底的強烈信號。
巡視結束5天后,“油老虎”徐文榮落馬
6月25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徐文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巡視中石油的是中央第十巡視組。在巡視動員會上,近3年退出集團公司領導班子的老領導,總經理助理、管理層成員,總部各部門、紀檢監察組等人員列席會議。
巡視組主要受理反映中石油黨組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下一級黨組織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重要崗位領導干部問題的來信來電來訪,受理信訪截止時間為6月20日。受理信訪結束僅5天后,徐文榮被查。
徐文榮被查當天,中石油召開黨組會,第一時間傳達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集團公司原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徐文榮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決定。
會議提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徐文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開展審查調查,釋放了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強烈信號。
加大治理“靠企吃企”問題力度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集中通報國資央企管理人員接受審查調查情況的同時,針對國企“蛀蟲”的個案通報持續進行。被通報查處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涉及能源、鋼鐵、糧食等多個領域,違紀違法行為包括“靠企吃企”、關聯交易、設租尋租、利益輸送等。
今年以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恒天集團多名企業管理人員被立案審查調查。
恒天集團恒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孫曉東利用所屬企業破產重整之機,收受私營企業主巨額賄賂,幫助其以低于首輪競拍價1億余元的價格拍得重整企業股權,并違規批準恒天資產向其借款5000萬元抵扣部分債權款。
恒天集團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王澤民利用職權為合作方在股權收購、承攬工程項目、股權溢價退出等方面謀取利益,以股權分紅款為幌子掩蓋收受賄賂之實。
恒天集團濰坊欣龍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趙黎明出資成立經貿公司由其親屬經營,向自己管理的企業銷售產品,還要求下屬企業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向特定關系人經營的企業采購建材。
“從恒天集團系列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情況看,‘靠企吃企問題是隱藏在恒天集團內部的一顆毒瘤,腐敗分子把‘靠企吃企的各種招數演繹得淋漓盡致。”一位參與多起案件查辦的同志說,“持續整治關聯交易、設租尋租、利益輸送等‘靠企吃企問題,必須一項一項盯住抓、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攻。”
守護好大國糧倉,決不能讓“糧耗子”糟蹋國家糧庫。糧食購銷領域屬于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領域,從收購環節,到儲存環節,再到銷售出庫環節,均是涉糧腐敗問題易發多發點位。
2023年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關于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一場糧食購銷領域興利除弊的專項整治,正在向縱深推進。
貪婪無度的糧倉“碩鼠”落網了
2023年1月3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十起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陜西糧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東鋒違規銷售儲備糧、違規管理專項資金、受賄案。
作為陜西糧農集團首任董事長,王東鋒的黨性修養、政治素養、道德品行影響整個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系統的政治生態。
正是由于沒有把黨的領導落實到企業治理的各環節,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陜西糧農集團先后有24名黨員干部被立案審查調查,12人被采取留置措施。作為“一把手”的王東鋒難辭其咎。
“在急功近利的錯誤思想影響下,我放松了對企業內部的管理,不切實際地給6家企業下達銷售收入和利潤每年增幅均不低于20%的任務指標,并以此進行年終考核和兌現獎懲。”王東鋒在懺悔書中寫道,正是由于自己盲目決策、濫用職權,最終給糧農集團造成了巨額經濟損失。
2020年3月,王東鋒退休。此時,他意識到自己的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終究是“紙包不住火”,打消了原本計劃外出旅游度假的念頭。“我想方設法打探消息,整日在家盤算家庭資產和收入賬,東奔西走去查閱銀行賬戶,注銷了3張銀行卡,出門也不敢大大方方,怕引起注意。”
“正是由于我的僥幸和怯懦,我沒有向組織說清問題的勇氣,一直在恐懼、不安、猶豫之中徘徊,才落到今天這種地步。”高墻鐵窗內的王東鋒,醒悟得終究是晚了一些。
加大懲治力度,推動體制機制改革
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啟動后,一批像王東鋒這樣的問題干部被嚴肅處理。4月11日,貴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正廳級干部吳青春被公布接受審查調查;4月12日,安徽通報8起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4月13日,陜西通報7起糧食購銷領域典型案例……
紀檢監察機關圍繞“人、責、糧、庫”等關鍵環節,組織開展“拉網式”自查自糾,全覆蓋清查國有糧庫(站、所),集中糾治了一批突出問題;對涉糧腐敗問題線索開展大起底,一大批糧倉“碩鼠”“蠹蟲”被嚴肅查處。
案例表明,涉糧領域腐敗問題的發生,有監管不力的原因,也有管理體制機制的問題。必須持續推動糧食儲備和購銷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大力推動智慧糧庫建設。
為深化監管體制機制改革,相關主管監管部門正抓緊制定強化政策性糧食監督檢查、加強倉儲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創新日常監管、定期巡查等配套專項改革意見或方案,真正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
今年3月27日,二十屆中央首輪巡視對象名單公布,“對國家體育總局黨組開展機動巡視”。之后不到一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時任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杜兆才接受審查調查。體育領域反腐成為今年反腐敗工作的一大重點。
“足球領域出現行業性系統性腐敗”
2022年11月26日,國家男子足球隊原主教練李鐵接受監察調查。
隨后幾個月,中國足協原常務副秘書長兼國管部部長陳永亮、中國足協原秘書長劉奕、中國足協原主席陳戌源、中國足協競賽部原部長黃松、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原主任王小平、中國足協原副主席于洪臣、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董錚、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杜兆才相繼被帶走接受調查。
上述被調查者所屬的國管部、競賽部、中超公司、紀律委員會,都是中國足協的核心部門。
“足球領域出現行業性系統性腐敗。”4月6日,國家體育總局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體育總局紀檢監察組組長習驊在會上指出。與會的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志丹強調,嚴查腐敗問題,堅決整治“靠體吃體”,深入開展全國足球領域教育整頓。
足球領域的行業性系統性腐敗,與俱樂部的解散、投資人的彷徨、贊助商的卻步,交織在一起。在職業化改革即將滿30年之際,中國足壇掀起了一場“刮骨療毒”式的反腐風暴。
機動巡視,斬斷腐敗“黑手”
3月27日,二十屆中央首輪巡視對象名單公布。“對國家體育總局黨組開展機動巡視”的消息迅速成為社會熱點。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表示,對國家體育總局展開機動巡視,這與往年不一樣,體現了高層對體育領域的重視,“機動巡視是小規模作戰,帶著問題去巡視,突出了靈活性和精準性”。
莊德水認為,對國家體育總局展開機動巡視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體育領域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假球、賭球、體育官員腐敗等。同時,某些體育明星丑聞纏身,對社會風氣有較大的不良影響。巡視組對國家體育總局巡視,也是在回應社會關切。二是體育行業管理權力相對集中,其中涉及的腐敗問題也非常典型。三是體育發展與社會公眾期望相差甚遠,比如足球改革改了這么多年,其中暴露出不少問題,而且體育成績還不理想。

從7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公安部等10個部門召開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視頻會議,到7月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醫藥行業反腐行動已全面鋪開,力度可謂空前。
全領域覆蓋的高壓態勢
7月12日,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視頻會議明確指出,此次集中整治將針對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少數”,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進一步形成高壓態勢。
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關于此次醫藥行業的全領域系統治理,涉及醫藥領域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學(協)會、醫療衛生機構、醫藥生產經營企業、醫保基金等領域,實現醫藥領域全覆蓋。
從行政管理部門的查處情況來看,落馬官員既有來自管理醫院、醫生、醫療流程的衛生健康委,也有監督管理器械和醫藥的藥品監督管理局,此外還涉及醫療費用報銷的醫療保障局。
就衛生健康系統而言,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原副巡視員劉增耀、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原副主任陳輝先后被查。上述兩人均長期在衛生系統工作,劉增耀曾任陜西省計生委財務處處長、衛生計生督查專員、副巡視員等職。
一些三甲醫院的名醫專家,比如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原黨委書記呂涌濤、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原副院長李擁軍、江蘇省徐州市兒童醫院醫學影像科原主任張欣賢等均被查。
在醫藥領域反腐的風口下,8月以來,已有數十個學術會議宣布延期,涉及多省市醫學會,也包括中華醫學會。相關醫院人士透露,之所以延期,是想更謹慎一些,等待相關規范化的指導意見明確后再辦會。
與此同時,一些大型知名藥企主要負責人被調查。比如福建省漳州市九龍江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潘杰,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劉叢盛。
在醫保基金領域,整治力度也進一步加大。8月下旬,2023年國家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正式啟動,主要聚焦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藥店、醫保經辦機構內控管理三大領域。
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醫保飛行檢查,要求倒查兩年,且首次把定點藥店、零售藥店納入醫保飛行檢查的范圍,從醫藥、醫療的源頭進行排查篩選,對違規者有很大震懾作用。
涵蓋全鏈條的監管合圍
有關業內人士表示,整治的重點并不在于查處多少官員和醫院管理層以及醫生,而是要通過反腐對醫藥行業進行全鏈條治理,從而形成一個閉環。
區別于以往,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本次全鏈條整治涵蓋醫藥行業生產、流通、銷售、使用、報銷等環節。在整治的重點上,聚焦利用醫藥領域權力尋租、“帶金銷售”、利益輸送等不法行為。
從大趨勢來看,醫藥行業會洗牌,將會更加統一規范。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執行理事長蔡江南指出,對于藥品、器械、耗材的生產和流通企業,會迎來洗牌。真正有競爭力的藥企,產品銷路可能會得到拓寬。
從此前查處的案例來看,醫療監管模式升級后,回扣以更為隱秘、復雜的形式進行,比如有的企業以贊助科研經費、學術會議費等名義輸送利益,有的在醫藥購銷環節給付醫院工作人員回扣。在醫學技術高壁壘之下,一些擁有藥品選用、藥械購銷選擇權的關鍵人物和重點崗位成為不法藥商的重點“圍獵”對象。
在外界看來,在針對醫藥行業生產、流通、銷售、使用、報銷等全鏈條的監管合圍下,“帶金銷售”等非法利益輸送模式將逐漸失去作用。
隨著醫藥領域反腐進入常態化、精準化,在各方強烈關注下,官方也進一步為本輪反腐厘清了紅線。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有關問答》提到,此次集中整治要針對“關鍵少數”、關鍵崗位的腐敗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治理機制、規范行業監管,注重加強長效機制建設。
(摘編自《環球人物》《每日經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