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 戴玉

“請各位企業家直奔主題,直陳要害,直抒己見?!泵鎸?位科技領域的企業家,浙江省湖州市政協主要負責人開門見山。
這是一期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懇談會,發生于2023年10月25日上午。會議室辦公桌的一側,是8家科技企業的負責人;另一側,則是來自湖州市政協、市科學技術局及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多個職能部門的官員。
企業家提出的建議與問題,職能部門全然接受,細心記錄。兩個小時的會議,沒有客套話,全程緊湊而高效。
在湖州,上述機制被稱為“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工作機制,每周三舉行一次。一些當地的企業家也叫它“周三見”。市里“四套班子”主要負責人輪流主持,縣區同步召開。懇談會每次邀請8位左右企業家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官員參會,為企業排憂解難。
沒有人會否定民營經濟的價值,沒有人會拋棄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關注。
2022年6月8日,湖州市舉行第一期政企懇談會,這也是一個啟動儀式。湖州市委書記在會上坦言,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方面,湖州市還存在短板。
因此,湖州市委、市政府決定,接下來的每周三,市、縣(區)都要召開政企懇談會,與企業家常態化地面對面交流,解決企業問題。
政企懇談會的一大特點,就是讓不同企業家每周都能和市、縣(區)“四套班子”的主要領導見面,進行近距離的線下交流。
“懇談會機制是在摸索過程中逐步完善的?!焙菔泄ど搪擖h組書記黃駱意回憶。一年多來,市工商聯負責政企懇談會的落地執行工作。
剛開始,大家希望一期政企懇談會能盡可能多地解決企業問題,試過邀請10家以上的企業參會。但他們很快發現,在有限的會議時間里,“企業家很難把問題講透”。慢慢地,參會企業數量一般控制在8家左右。
懇談會的主題,剛開始對各個領域都有所涵蓋,但問題也迅速暴露出來,“一家農業企業和一家裝備企業,提的問題可能天差地別,坐在一起難有共鳴”。
發現問題后,懇談會的主題直接對應相關企業。當周的主題,可能是企業家們反映較多的問題或是新出臺的政策。
政企懇談會并非照本宣科般進行。
10月25日,第一個發言的企業家,是中電科技德清華瑩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勇。
在提出一個行業發展建議后,李勇臨時談到,企業在進行廠區估值時遇到困難。這一問題,并未出現在會議前企業提交的材料里。然而,這類行為是被鼓勵的,市領導當即追問詳情,并做好記錄。懇談會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解決企業面臨的真問題。
企業家的“臨時出擊”,或是尖銳批評,會不會讓職能部門領導臉上“掛不住”?在政企懇談會工作機制運行之初,相關人員在組織會議時對此也有過顧慮。有兩期懇談會里,組織的參會人員主要是市領導、企業家,以及工作人員,職能部門領導并未出席。
“實際效果不太理想?!秉S駱意解釋,企業家的問題涉及各個職能部門,如果工作人員整理后再進行交辦,就起不到見面溝通的作用了,所以后來還是決定邀請各個職能部門領導出席,直面問題。
負責政企懇談會協調工作的陳晨回憶起一個細節,市委書記在出席懇談會時特別強調,各個職能部門的領導要主動添加企業負責人的微信。在營商環境建設中,政府是主動方,企業是被動方。若營商環境出現問題,主要責任還是在政府一方。
2022年底,浙江瑪拓驅動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錢士亮參加過一期市級政企懇談會,深深感受到面對面溝通的重要性。他一直在思考綠色制造與自家企業的關系,還在懇談會上提出疑問。
“周三晚上開的會,在周四早上8點多,我們就接到市經信局電話,將馬上安排專家與我們進行對接?!卞X士亮感慨效率之快。與專家溝通后,他反應過來,很快就開始布置太陽能設備。這不僅是綠色制造的一部分,還能省下部分電費。
錢士亮回憶,參加完懇談會后,他就忙著加參會企業家的微信,當場沒加上的,因為會議材料上有電話號碼,事后也聯系上了,有些還成了朋友。在錢士亮看來,一同參會的企業,都有值得他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政企懇談會架起一座橋梁,拉近了政府與企業的距離。懇談會的目標之一,便是“把民營企業家搞得香香的,把民營經濟做得壯壯的,讓民營企業家們有更多的榮譽感、自豪感、成就感”。
閉環整改的“下半篇文章”,與懇談會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同樣重要。政企懇談會常態化后,湖州市逐步建立起2天內交辦、2周內回復、100%回訪的閉環落實機制。
湖州小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瑤,在吳興區織里鎮運營版權工作站,負責為各類服裝進行版型登記??椑镦偸侵袊畲蟮耐b加工生產基地,有童裝企業上萬家,占有中國童裝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
“童裝知識版權侵權情況較為復雜?!惫ぷ髦校幇l現當地企業普遍存在版權登記意識不強等問題,良好的版權生態尚未形成。在2022年11月的一期政企懇談會上,董瑤提出了加強織里童裝版權保護的建議。
“隔了一天,我就接到主管部門的回訪電話?!倍幓貞?,各個職能部門很快就行動起來,2023年初上線了“碼上許可”應用,以“一鍵掃碼”的方式,實現專利選擇、交易達成、合同生成,體驗“線上購物”式的專利開放許可,“以前企業都要線下來到版權工作站辦理”。
自政企懇談會推行以來,湖州市一直堅持“三有推定”:對企業的訴求首先作“有理推定”,對企業的異議首先作“有過推定”,對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作“有解推定”。
2022年底的一期市級政企懇談會上,錢士亮提出,他所在的南潯鎮工業園區,馬路沿邊廠區的道路綠化還未完成,周邊環境較差,建議相關部門加快建設速度。
收到建議后,南潯鎮職能部門很快上門回訪,與錢士亮溝通,了解企業訴求。
與此同時,為了完善園區配套設施,職能部門迅速對園區內的道路全部進行配套綠化工程,在2023年第二季度就已完工。
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切實做到“民呼我應”“民呼我為”。換言之,便是堅持“三個第一”的工作理念:把企業家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企業家的關切作為第一視角、把企業家的認可作為第一標準。
政企懇談會,是湖州市打造“企業最有感”營商環境的關鍵一環。
“企業最有感”就是以最優質的服務保障,讓企業家在湖州創業最有獲得感,在湖州辦事最有體驗感,在湖州創新最有活力感,在湖州發展最有安全感,在湖州生活最有歸屬感。
落到一家企業身上,就是在引入企業時,使其得到充分尊重;辦事時,使其感受到迅速與便捷;發展時,使其有欣欣向榮的預期,把更多的資源與機遇帶到湖州。
“哪怕不在單位的職責范圍里,我們也會想辦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一年多來,陳晨認為湖州的招商環境有了明顯改觀,更為顯著的變化是,湖州的“招商員”,很多都是來到湖州的企業,“他們發現湖州政策好,便不斷邀請其他企業進駐”。
湖州市的付出,李勇看在眼里。
“在湖州,最滿意的地方就是政企同心,政府會為企業的方方面面考慮?!崩钣屡e例稱,如果有國家項目或是省里的項目,企業搞不定,政府會一起想辦法,圍繞一個目標,力爭辦成這件事。
如今,企業家精神所包含的敢于創新、善于變革、勇于突破的鮮明特質,也融入湖州市的發展基因里,引領這座城市及其民眾朝著美好明天奮進。
(摘自《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