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陽 黃靈 楊定都

“一帶一路”倡議走過10年。從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到與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10年來,各方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我們通過一組當地人民親歷的故事,來切實體會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6年11月18日傍晚,在厄瓜多爾公共安全應急指揮中心的大廳里,52歲的巴勃羅·科爾多瓦回憶起當天自己作為厄瓜多爾“4·16”地震幸存者代表,受到在厄瓜多爾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切問候,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和激動:“我當時真是太激動了,竟忘了代表全體厄瓜多爾人民擁抱一下習主席!”
“我當時對習主席說:‘主席好,我叫巴勃羅·科爾多瓦,是波多維耶霍市的地震幸存者。當時在廢墟下被埋了46個小時。我要為中國給我們國家的援助向主席先生表示衷心感謝,感謝您同我們厄瓜多爾人民在一起。”這位中年男子對自己當時說的第一句話記得十分清楚。
“習主席非常和藹、非常真誠。他走過來握住我的手說‘我們聽說了關于你的故事,你當時受傷了嗎?我回答‘只是被石頭砸傷了背,沒什么大礙。習主席欣慰地點點頭,還問了我現在的工作情況。”科爾多瓦激動地說。
“我當時一心想著,一定要為中國建設的應急指揮中心對自己的救命之恩表達最真心的感謝,不是以我個人的名義,而是以所有厄瓜多爾人的名義。”科爾多瓦堅定地說道。
2016年4月16日地震發生時,科爾多瓦在一家酒店二樓值夜班,災難降臨,酒店完全倒塌,他被埋在廢墟下頑強地堅持了46個小時,直到鏟土機扒開他頭頂的大石塊才發現了他。科爾多瓦的親友趕緊通過厄瓜多爾國家公共安全控制指揮系統(ECU911)聯系后續救援人員,終于把他從層層廢墟中救了出來。
“如果沒有它(ECU911),我肯定活不下來。你們的幫助對我們太重要了,它在地震發生后拯救了那么多人的生命。”
科爾多瓦所說的“ECU911”,是中國電子和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厄重點合作項目,也是拉美首個完全由外國投資的安全綜合服務系統項目。在厄瓜多爾“4·16”地震災害中,ECU911在救災搶險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共挽救了133條生命。
“ECU911對我們這樣地震多發的國家很有用,現在大街上都裝了ECU911攝像頭,可以隨時求救。”獲救后,科爾多瓦加入了厄瓜多爾公共安全應急指揮中心波市分中心,做檢修員。從事這份有意義的工作,而且有穩定的收入養活家人,是科爾多瓦最大的心愿。
現在,科爾多瓦有了新的愿望——應新結識的中國朋友之邀,攜全家去中國旅行。
“我自小在海邊長大,聽說北京的冬天很冷,不過再冷,那也肯定是一趟溫暖的旅行。”科爾多瓦微笑著說。
卡里姆·貝萊德是阿爾及利亞的一名家用與辦公家具進口商。他進口的家具有的來自馬來西亞,有的產自土耳其,但他最重要的供貨商位于中國深圳。
“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木工活了。我的父親是木匠,我在他的工作間里度過了不少時光。”貝萊德回憶說。
“那時我經營著一個木工作坊,在阿爾及爾西邊的卜利達還開了一家店。一次,我同朋友去中國旅行,被這個神奇的國家和這個國家出產的家具吸引了。中國為我的生意發展打開了大門。”貝萊德說。
回憶起第一次去中國的情景,貝萊德仍有一點激動,當年,他和朋友剛到中國時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他們逢人就問中國哪里家具廠最多,最后就找到了廣東,來到號稱“中國家具之都”的珠三角。
在那里,貝萊德震驚了。一個普通的鎮上就有上百家家具廠,有的規模相當大,許多工廠都使用現代化生產設備,這是阿爾及利亞的手工家具作坊無法比的。
當問起價格時,中國商家報出的數字更讓貝萊德驚喜不已,心里暗暗想真是找到了一個“金礦”。
當時阿爾及利亞市場上本地手工作坊的產品不僅款式陳舊質量不高,而且產量也趕不上市場需求。讓人看得上眼的歐洲進口貨價格又很高,一般百姓根本買不起。
從中國回來時,苦于手里沒有太多資金的貝萊德進了一小批中國產品,沒多久就賣光了,還有不少顧客問什么時候會再上貨。隨著資金越來越寬裕,貝萊德漸漸加大進貨量,但仍是供不應求。
幾年下來,貝萊德摸清了阿爾及利亞顧客的喜好,也認識了一批可靠的中國供應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也越做越順,在阿爾及利亞多個城市開設了分店。
貝萊德到中國越來越勤,隔幾個月就要飛一次。當被問到中國商品最具吸引力的是哪一點,貝萊德回答:“坦率地講,我是被中國產品的性價比所吸引。”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遠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也感受到了這股來自東方的力量。2014年,中國與阿爾及利亞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是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建立的第一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兩國關系由此進入快車道。
也正是從2014年起,中國超越法國成為阿爾及利亞第一大進口來源國。每年有數萬名阿爾及利亞客商前往中國洽談貿易、尋找商機。他們的足跡由北上廣向深圳、義烏等地擴散。對華貿易幫助一批像貝萊德一樣的客商在阿爾及利亞創立了自己的產業。
貝萊德辦公室門后掛著一幅寫有“財源廣進”字樣的中國書畫。他說這是中國合作伙伴送的,他相信這會帶來好運氣。
“老師再見!”一名吉爾吉斯斯坦學生用中文說出的道別語,讓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市孔子學院的老師付良東幾乎落淚。
那是一堂武術課,學員奧瑪特在這節課上一反常態,總和學漢語的學生聊天。付良東原本有些生氣,但怒火卻被下課時那一聲“老師再見”徹底澆滅。
原來奧瑪特不是在閑聊,而是想學習用漢語和付良東道別。“奧瑪特開口對我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漢語,當時我感動得眼淚在眼眶里打轉。”付良東說。
奧瑪特14歲那年進入孔子學院學習。入學前,一場意外導致他的雙臂肌肉萎縮,右側胸腔全部塌陷,長期臥床導致脊椎變形,他成天悶在家里不說話。
孔子學院在2013年入駐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奧什市,除了教授中文,還教授武術、民族樂器和書畫等文化課。奧瑪特的父母聽說后,決定帶喜歡成龍的奧瑪特去試試。
盡管奧瑪特身體孱弱,出身少林武校的付良東還是收下了這名弟子。剛開始,付良東幾乎每節課都單獨給奧瑪特開小灶,用靜力訓練幫助他逐漸恢復。
經過兩年的努力,奧瑪特不僅身體變強壯了,還在吉爾吉斯斯坦全國武術大賽中獲得第三名。
此后,奧瑪特的性格變得很開朗,還擔任指導武術班新生的隊長,講解示范動作,一招一式頗具風范。
孔子學院在奧什市揚名的另一大特色是與奧什國立大學合作辦學,招收本科學生,頒發學位。中文系成立僅僅3年,就憑借極佳的就業前景和到中國訪學的機會,成為最熱門的專業之一。

奧什市毗鄰中國最西端的伊爾克什坦口岸,自古便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中亞各國孔子學院培養的人才精通俄語、中文和當地語言,將成為促進中國與中亞地區溝通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支撐。
“我夢中有一條紅色的飄帶,在千島之國穿行。體會流動的魅力和全新改變,追尋更廣闊的天地和勃勃生機……”
這首由中印尼歌手傾情演唱的《雅萬的紅飄帶》,道出了印尼民眾對雅萬高鐵的熱切期盼。
2023年10月17日,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G1137次動車組列車駛出哈利姆車站。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印尼邁入高鐵時代。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
在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之前,免費預約試乘的消息引來絡繹不絕的當地民眾。走進哈利姆站,站臺上,快門聲響個不停,嶄新的動車組、靚麗的乘務員成為拍照打卡的“香餑餑”。
車廂里,一路歡聲笑語,“激動”“興奮”“雅萬高鐵很棒”……旅客爭相表達著乘車感受。
10月17日至31日期間,雅萬高鐵最高日載客量約14200人次;10月17日至11月4日,雅萬高鐵售出車票約16.5萬張。印尼民眾對于高鐵的熱情可見一斑。事實上,作為“大國象征”的雅萬高鐵自建設以來,一直牽動著印尼民眾的神經,被視為印尼的驕傲。
印尼的“高鐵夢”照進現實,用了8年時間。
對中國來說,8年修建一條140多公里的高鐵或許有些長,但印尼以多火山著稱,雅萬高鐵穿過的區域火山分布比其他省區更密集,因此修建難度堪稱“世界級”。除了修建難度大,印尼的國情民情也十分特殊。作為“千島之國”,印尼如何提高各地的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一直是歷屆政府的執政要務之一。
對印尼人民而言,雅萬高鐵的建成通車將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創造更加便捷的出行條件,有效減緩雅加達及周邊地區的交通擁堵情況,促進人口流動。
不久前,印尼總統佐科首次乘坐雅萬高鐵時,給出了“很平穩、很舒適”的評價,并在列車時速達到350公里時,與高鐵上的乘客一起發出了歡呼。這歡呼中,有對印尼和整個東南亞地區邁向高速時代的喜悅,也有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充滿了區域國家對攜手邁向現代化的期待。
(摘自《“一帶一路”100個全球故事》新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