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濤

運籌帷幄作預言,不是孔明勝孔明
傳說中國古代的高人和奇人如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徐茂公等都“能掐會算”。毛澤東更勝古人,他以敏銳的思維和周密的判斷,發出一個又一個驚人的預言,后來一一得以應驗,令人驚奇。
1916年7月,毛澤東給蕭子升寫信預言到20年后的中日戰爭。毛澤東說:“思之思之,日人誠我國勁敵!……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而國人猶沉酣未覺,注意東事少。”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打響。
1919年7月,毛澤東在《湘江評論》發表《德意志人沉痛的簽約》。他說:“1919年以前,世界最高的強權在德國。1919年以后,世界最高的強權在法國英國和美國。……1919年以后設有戰爭,就是階級戰爭。階級戰爭的結果,就是東歐諸國主義的成功,即是社會黨人的成功。”他對自以為獲勝的當時任巴黎和會議長的法國首相克里孟梭諷刺道:“無知的克里孟梭老頭子,還抱著那灰黃色的厚冊(按指巴黎和約),以為簽了字在上面,就可當作阿爾卑斯山一樣的穩固。”文中意味深長地說,“我們不要重看了現在和會高視闊步的偉人先生們”“他們總有一天會要頭痛”,他們的“末日審判”將要到了。智者預言,歷史果然如此。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其間,毛澤東對他的朋友蕭子升說,如果我們勠力以赴,共產黨在30年至50年的時間,也許便能統治中國。這大概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建立新中國時間的最早預言。
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應該也只能說出個大的方向,不應該也不可能機械地規定時日。”毛澤東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來觀察分析世界,總是妙算于未發,防患于未然,決策于未始。
1926年12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特別會議上提醒中央注意:“在粵同志有人說,右派有兵,左派沒有兵,即右派有一排兵也比左派有力量。”這是提醒中央防止國民黨右派發動政變,提醒中央重視武裝力量,防止資產階級叛變革命。然而這個提醒沒有引起中央的注意。幾個月后,拿槍的蔣介石果然向手無寸鐵的共產黨人舉起了屠刀。中國共產黨遭到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失敗。
1930年1月,許多革命者看不到革命前途的時候,有人問道:“紅旗能打多久?”毛澤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革命的光明前景:“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歷史的進程印證了毛澤東的高見遠識。
毛澤東說:“什么叫做領導?領導和預見有什么關系?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
全面抗戰開始后,社會流行“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論調,國民黨蔣介石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戰略策略,鐵蹄之下恐慌的人們甚至用《推背圖》和《燒餅歌》預測中國的命運。1938年5月,毛澤東推出了石破天驚的“抗戰預言”——《論持久戰》。他說:“這種持久戰,將具體地表現于三個階段之中。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像一位掌控歷史劇如何一幕一幕演下去的天才導演,對持久戰的三個階段進行推演,對戰爭進程進行論證,對抗戰的結果進行判定。他把抗日戰爭的經過和結果事先告訴了中國人民,也告訴了包括日本侵略者在內的全世界。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歷史完全應驗了毛澤東的預測: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御階段;1938年10月到1943年底,是抗日戰爭中時間最為漫長的戰略相持階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從局部反攻到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階段。日本侵略者看著自己按照毛澤東畫好的“路徑”一步一步走下去,走向1945年,走向自己不可挽回的失敗。中國人民自1840年以來第一次在抵抗外國侵略的戰爭中取得徹底的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的部隊攻占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那時候,許多人更看好蔣介石,覺得中國共產黨的命運堪憂。蔣介石信心十足地認為,只要八到十個月,就可以消滅共產黨。毛澤東冷靜觀察分析,在1947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二月會議”上預測:大約需要5年左右,能夠解放全中國(這里說的5年,是從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算起的)。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時候,毛澤東仍然估計到1951年才能取得全國的徹底勝利。他在預測中留有余地。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多數時候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預見未來,將方方面面的材料綜合分析,從而洞察“天機”。他像是一位洞悉歷史進程的預言家,在歷史的緊要關頭,發出自己的預言,每每應驗。
為什么如此神奇?毛澤東說:“盲目性是沒有預見的,是妨礙預見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是不可能有預見的。而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沒有領導就沒有勝利。因此,可以說沒有預見就沒有一切。”“所謂預見,不是指某種東西已經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現了,在眼前出現了,這時才預見;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遠,就是說在地平線上剛冒出來一點的時候,剛露出一點頭的時候,還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時候,就能看見,就能看到它的將來的普遍意義。”毛澤東的預見從現象出發,發現本質,充滿活生生的辯證法。
有人問毛澤東:“您年輕的時候,想到過要建立一個共和國,當主席嗎?”毛澤東回答:“我可不是劉伯溫,能前知500年,后知500年。那時候,既不曉得建立一個什么共和國,更不曾想到要當什么主席,當時,想的只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人不過是匹夫而已,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嘛。”
如毛澤東所言,“本人不過是匹夫而已”。“匹夫”是人,也有盲目的時候,比如喧囂的“大躍進”運動,預言落空,一時陷入困境,毛澤東馬上反思,調整目標。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說:“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這是“百年目標”的最早出處。毛澤東還指出:“中國的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后,要使生產力很大地發展起來,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斗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斗爭。”又是一個預言,充滿了“回頭是岸”的智慧。
“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現在回過頭來看毛澤東的這些預言,先人一步,先知先覺,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