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常喜 劉佳慧
【摘要】俄烏沖突帶來的格局之變、國際體系和規則之變、地區秩序和安全格局之變、發展困境與價值之變前所未有,重創著全球治理機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巨大的創新力、強大的生命力和深邃的時代價值為應對挑戰,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了正確遵循。
【關鍵詞】俄烏沖突∣人類命運共同體∣四大赤字
俄烏沖突,終結了冷戰后搭建的歐亞安全秩序,其外溢效應加劇了世界格局的演化和重塑,逆全球化浪潮加劇,國家之間互信減弱,全球治理供需失衡,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風險。
一、俄烏沖突對國際秩序的挑戰
(一)地區安全秩序重塑,和平赤字突顯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沖突爆發后歐洲國家對俄政策急劇轉變,俄歐雙方陷入了難以擺脫的“安全困境”,也間接改變了亞太地區國家關系格局。而俄日關系下滑,朝韓關系緊張,美韓日同盟關系被進一步加強,亞太地區地緣沖突風險進一步上升。世界格局集團化趨勢突顯。政治上,進一步激化了歐洲各國的“恐俄”情緒,形成了以美國主導的聯合抗俄的政治聯盟團體;經濟上,國際市場大規模動蕩,國際貿易開始出現集團內循環趨勢,為國際經濟市場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軍事上,北約再次呈現擴大趨勢,芬蘭加入北約,同時“北約亞太化”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二)全球問題頻發,發展赤字加劇
沖突造成了全球糧食危機。俄烏兩國糧食的出口地包括歐洲、亞洲、非洲人口主要聚集的大洲,戰爭刺激了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同時基于此導致的各個國家對糧食出口管制的增強引發全球性糧食安全危機。沖突造成了全球能源危機。西方國家對俄能源制裁的影響是全球性的,依賴石油進口的經濟體面臨更廣泛的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承受更大的通脹壓力。而支付網絡割裂、各國重新考慮所持有的儲備貨幣,沖突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秩序,特別是歐洲經濟衰退正在從擔憂變成現實。
(三)國際機制失靈,治理赤字擴大
沖突放大了全球治理機制缺陷。聯合國作為踐行多邊主義的重要載體,全球治理的主要平臺,但由于其決策缺乏強制性,未能阻止俄烏沖突的擴大升級,作用受限,其制度缺陷被進一步放大。沖突使全球治理議題重心重回傳統軍事安全。俄烏沖突歐洲國家紛紛加入這場軍備競賽之中,引發了新一輪軍備競賽。另一方面,盡管目前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不排除為加強“核威懾”力量而進一步提升核軍備,此外低當量核武器的出現降低了核武器使用門檻 。
(四)國家互信缺失,信任赤字增大
沖突體現著俄歐信任赤字。俄羅斯認為北約持續東擴及其新戰略的實施已威脅到了其戰略安全底線和國家利益紅線,而先發制人的武力打擊不僅加劇了歐洲國家“恐俄”情緒,也使俄羅斯與西方關系降至冰點。沖突加劇了美俄信任赤字。當前的俄烏沖突本質上就是美俄之間長期信任赤字導致的安全困境,相互間結構性矛盾的白熱化。沖突反映著美國及其盟友之間信任赤字。沖突中得以名正言順繼續推行“壓俄弱歐”坐收漁翁之利的戰略謀劃,這加劇了美國傳統盟友對美國保證其安全的不信任感。沖突也顯現了中美信任赤字。美國一方面利用俄烏沖突捆綁中俄,對中俄進行雙遏制;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印太戰略,積極構建強大的國家聯盟遏制中國。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價值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面對全球性危機的一種自我思考,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豐富全球治理內涵,為破解全球問題提供新思路
首先,共同體理念擴大了全球治理主體,其建構了一種“全人類”的共有身份,將全球治理的內容與人類社會整體有機結合了起來;其次,共同體理念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國家主權邊界,站在全人類視角而非單一國家視角解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破解了全球治理過程中國家主權膨脹的難題;再次,共同體理念主張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格局,進一步擴展了全球治理合作領域。這種新型的全球治理格局更加注重和強調的是國家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是對舊有少數國家主導的全球治理的一種否定。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為人類文明變革貢獻新智慧
首先,共同體理念所倡導的開放包容,交流互鑒的文明觀,以對話的方式增進理解,化解矛盾,有力的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維護了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其次,共同體理念所構建的和平、正義、公平等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人類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價值引領;再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出的是看待不同文明發展的態度和立場,深刻揭示了文明沖突論的本質,它既是處理和解決各文明之間沖突的中國智慧,也是人類未來文明發展進步的科學思想指引。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勾勒未來世界藍圖,為世界繁榮發展開辟新道路
共同體理念為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勾勒出了清晰的路線圖,那就是“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當今世界西方大國秉持零和博弈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仍舊層出不窮,許多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在國際社會話語權普遍缺失,中心邊緣的結構性發展矛盾亟待解決。共同體理念倡導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發展理念,強調世界處在一個共同發展的歷史進程之中,只有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謀發展才符合當下人類發展大勢,這是對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浪潮的積極回應,也是對壟斷式經濟發展的有力反擊。
三、“四大赤字”挑戰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路徑
(一)倡導共同合作新安全觀,構建公平正義安全共同體
首先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這是構建全球安全共同體的基本思想遵循,為破除全球安全困境消除和平赤字指明了方向;其次要樹立主權平等觀念。相互尊重各國主權平等,尊重彼此利益關切,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基本前提;再次要構建多邊主義框架機制。維護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是解決當今世界錯綜復雜問題,是真正實現持久和平與共同安全的必由之路。
(二)堅持開放創新新發展觀,構建互利共贏發展共同體
首先積極構建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只有國家間形成良好伙伴關系,才能共同促進全球發展朝向更為利好的方向發展;其次,強調均衡發展。當今世界國家間各類不平衡導致全球發展差距持續增大,為此需要加強各國經貿交流合作,形成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再次,積極推進全球化發展。全球化促使國際社會相互依存程度加深,每個國家應正確對待當下遇到的問題,強調國際社會公平正義,力求使發展成果惠及各方。
(三)弘揚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構建互惠合作責任共同體
首先應該大力弘揚“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每個國家在處理全球事務,構建全球治理體系,制定全球治理規則等問題上擁有平等參與的權利;其次,要深刻踐行多邊主義,全球治理就是要建立在兼顧各治理主體共同利益訴求之上進行多邊治理;再次,要堅定維護聯合國框架下的多邊治理體系,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地位是全體會員國的共同責任。
(四)樹立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平等互信價值共同體
首先提倡求同存異的原則,明確國家之間“和而不同”,在平等協商基礎之上增進理解,在互利共贏基礎之上增信釋疑;其次,樹立正確義利觀,堅持義利相兼,超越狹隘國家利益觀,在共同利益基礎之上共同行動,不以犧牲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再次,摒除嚴重阻礙全球發展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觀念,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就是積極構建全人類廣泛共識,形成最大公約數,共同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行穩致遠。
大道至簡,行勝于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世界謀大同的中國方案,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根本良策,需要全世界所有國家以及人民的共同努力。
【基金項目:2021年度延安大學“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項項目“審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周邊命運共同體的構建”(YDZD03)】
(作者簡介:劉常喜,延安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政治專業教授;劉佳慧,延安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