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閩西文化是紅色忠誠文化,內涵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堅持黨和人民的解放事業,堅定一心為民的理想信念,堅持民族復興的可靠信仰和堅守舍生取義的大愛精神。古田會議精神是忠誠品質塑造的思想保障,才溪鄉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精神是忠誠品質塑造的方法保障,堅持敵后斗爭20年紅旗不倒精神是忠誠品質塑造的意志保障,中華蘇維埃政府建設精神是忠誠品質塑造的民眾保障。深刻認識閩西紅色文化中忠誠品質內涵和形成過程,有利于更好地認識閩西紅色文化,挖掘教育意蘊,發揮育警效果。
【關鍵詞】閩西紅色文化∣忠誠∣古田會議∣才溪鄉調查∣紅旗不倒
福建閩西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當年中央蘇區的“半壁江山”,也是新中國誕生的“血色搖籃”和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地。閩西發生的一系列紅色事件,如古田會議[1-2]、閩西蘇區建設[3]、才溪鄉調查等[4],對福建乃至全國都有重要的影響。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朱德等是閩西革命的領導者和踐行者。紅色人物引領下的紅色事件,及相配套的紅色文本,共同塑造了在全國獨具特色的閩西紅色文化。閩西紅色文化是在當時艱難的革命斗爭環境和白色恐怖壓力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頑強生存并逐漸發展起來的紅色忠誠文化,忠誠品質是閩西紅色文化的靈魂。在忠誠品質的加持下,閩西革命根據地在極端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有效地凝聚人心,壯大力量,從勝利走向勝利。本文選擇從特定的忠誠角度,系統梳理閩西紅色文化精神的面上呈現和內在形成脈絡,并分析其內含的教育意蘊。
一、閩西紅色文化忠誠品質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從忠誠品質角度,更好地認識閩西紅色文化
閩西紅色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同的內容,形成的時間和環境并不一致。目前的研究成果注重對閩西紅色文化面上的概括,過于寬泛,止于表面,難以讓人產生更深刻的心理體悟和心靈震撼。忠誠品質是閩西紅色文化中貫穿始終的主線,抓住忠誠品質,有利于更好地認識閩西紅色文化。
(二)有利于更深刻地認識閩西紅色文化特色,彰顯其特殊歷史地位
閩西紅色文化蘊含著多種精神品質,如堅韌、奮斗等,但忠誠品質是主導品質,是活的靈魂,缺少忠誠品質,就無法凝聚人心,發展壯大革命隊伍,其他的精神品質也無從體現。閩西紅色文化是在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中形成的,既有內在艱苦環境的考驗,也有外在白色恐怖的壓力,忠誠品質的培養面臨著多重因素的交織挑戰。但閩西紅色文化完美地闡釋了什么是忠誠品質、如何發展忠誠品質等問題,這構成了閩西紅色文化最具特色的內涵。只有深刻把握閩西紅色文化中的忠誠品質,才能更好地認識閩西紅色文化的特色,深刻理解閩西紅色文化精神。閩西紅色文化中的忠誠品質,也是映照當時特殊歷史階段的特殊印記,有助于更好地彰顯閩西紅色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歷史地位。
(三)有利于借鑒忠誠品質的形成方式,培育未來的忠誠警察
對黨忠誠、對國家忠誠和對人民忠誠,這不但在革命戰爭年代需要,在和平建設年代亦需要。閩西紅色文化具有積極的教育價值,忠誠品質的挖掘,有助于增強其應用于社會核心價值觀普及、人民軍隊建設和警校學生教育的價值和效果,為培養忠于黨、忠于國家和忠于人民的未來忠誠警察提供生動素材、豐富史料和借鑒路徑。
二、福建閩西紅色文化的忠誠品質的內容
(一)堅持黨和人民的解放事業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水深火熱之中,從誕生之日起,就致力于人民的解放事業。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人民和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解放事業。這種對黨和人民解放事業的忠誠,不僅僅只是表現為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依然堅持革命斗爭,而且還表現為在遭遇各種重大的挫折甚至是自身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時,依然赤心向著黨和人民的解放事業。比如,毛澤東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正確主張和做法在革命斗爭時期并沒有得到黨內包括領導同志的贊同和支持,但他即使在“寧都會議”上被解除了黨內和紅軍中的領導職務后的困境中,仍然堅持領導根據地建設,深入才溪等模范區域調查研究。對紅色政權怎樣才能生存發展這一重大難題進行破解和回答,并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了總結報告。閩西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堅持黨和人民解放事業的忠誠內涵。
(二)堅定一心為民的理想信念
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就有了群眾路線觀點的萌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和紅軍在閩西,特別是在長汀的革命活動中,黨的群眾路線觀點得到進一步發展。1932年冬,毛澤東在汀州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研究,群眾觀念產生了質的飛躍,起草了《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這篇光輝論著,“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群眾路線基本理論體系漸漸明晰,群眾路線理論逐步形成。長汀,成為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的重要形成地。中央蘇區各級黨政軍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時刻和群眾在一起,“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擠,他們甘愿為革命獻出一切,鑄就了革命戰爭真正的“銅墻鐵壁”。閩西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堅定一心為民的理想信念的忠誠內涵。
(三)堅持民族復興的可靠信仰
閩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地。閩西人民扎根于福建西部,卻放眼全中國、全民族。閩西人民踴躍參軍,全力支持中國共產黨和軍隊,打造了一支始終堅持民族復興的紅軍,時刻以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信仰,在任何困難環境下,都堅持奮斗,樹立起了“紅色閩西”“紅旗不倒”的歷史豐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黨領導下的閩西根據地紅軍的初心和使命。閩西根據地的紅軍始終堅守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地奮斗,為后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閩西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堅持民族復興的可靠信仰的忠誠內涵。
(四)堅守舍生取義的大愛精神
閩西人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解放事業,踴躍支持自家兒女參軍,舍小家,保大家,鼓勵自家兒女在槍林彈雨中接受考驗,勇于沖在第一線,將生的希望留給他人,為了讓人民擺脫奴役和實現民族復興而義無返顧。1933年春,河田中坊鄉百分之百的青年都報名參加紅軍,堅持大愛精神,拋頭顱灑熱血,福建軍區司令員葉劍英特授予該鄉“為保衛蘇區而戰”的擴大紅軍獎旗一面。閩西紅色文化中蘊含著堅守舍生取義的大愛精神的忠誠內涵。
三、培育“未來忠誠警察”:福建閩西紅色文化忠誠品質的形成對警院學生的教育意蘊
閩西紅色文化中忠誠品質的塑造路徑,為培育“未來忠誠警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警??梢詤⒄者@些作法,從思想和組織建設、社會調研、鍛煉意志和獲取公眾支持等方面同時著手,鍛造“未來警察”的忠誠品質。
(一)以政治統領,注重思想建設
閩西革命根據地忠誠品質塑造的成功作法告訴我們,政治建軍思想建黨,是建設一支忠誠警察的有效做法。警院學生是未來的人民警察,是未來人民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忠誠品質的培養極為重要。警校需要積極借鑒思想建黨和政治建軍的原則。首先,警校黨組織要用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統一各級組織、全體黨員的思想,采取有效的形式,發展微載體的正效性,既防止思想多元化和人心渙散,也要重視思想的與時俱進,形成堅強的戰斗堡壘。其次,在學生培養中,警校要嚴密組織體系,采取引領式嵌入的方式,強化黨的組織核心作用,在學生的學習和訓練中,將黨員示范和組織引領結合,大力發展學生黨員,著力于素質和實戰技能提升,培養政治素質、理論素質和業務能力過硬的未來警察。
(二)加強學生“社會學習”,了解民眾真實訴求,實戰化理論技能
警校學生不但在校期間要扎實組織、學習和訓練,而且要以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的調研方法為指導,多向社會學習,深入了解當前社會發展狀況和治安形勢,了解公眾的需求和對未來警察的期待,將警察責任與公眾滿足感、幸福感的要求結合起來,多參加社會實踐和下基層實習,強化實踐團隊“非正式組織”的作用,不斷活化理論知識和提高實戰本領,學會在復雜的環境中綜合研判形勢和當機決斷,學會運用數字化的設備和新技術,在社會實踐中全面提高警察素質和能力。
(三)增加困難應對教育和挫折教育,錘煉學生意志品質
目前警校的學生,大多是在較為優越的物質環境中成長起來的“00后”,雖然興趣愛好廣泛,接受能力強,但是抗挫折能力較弱,心理素質不夠強,做單一事情的持久力仍待提高。警校要借鑒閩西紅色文化忠誠品質的塑造方式,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困難情境和挫折情境塑造,采用VR等仿真體驗方式教育,從中學思悟行,引導學生增強自主判斷和靈活調適的能力,學會控制情緒,強化意志磨煉,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抗挫折能力,提升意志力。
(四)引導學生反思警務工作方式,樹立以“公眾滿意”為核心的工作評價體系
警校要引導學生在夯實工作能力的同時,反思當前警務工作方式,以“公眾滿意不滿意”為標準,不斷探索更加有效、更受公眾擁護的警務工作方式,深刻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深入了解公眾在尋求警察幫助中的痛點和難點,重視宏觀上的綜合平衡和微觀上的細節把握,為塑造一個穩定、公正和發展的未來社會而積極努力。有研究表明:公信力和效能也是影響公眾對公共服務滿意度的重要因素。警校還要引導學生重視個人信用的培養,尤其要重視培養職業道德和職業信用,研究和優化警務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全方位提高相應的素質和能力,為成為一名公眾滿意的未來警察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蔣伯英.古田會議前后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三個重大理論問題的轉變[J].中共黨史研究,2009(12):53-60.
[2]朱繼東.古田會議精神的四大亮點及其現實意義[J].理論探討,2015(2):123-127.
[3]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編.閩西在中共黨史上的歷史定位研究[M].北京:中國黨史出版社,2012.
[4]石仲泉.才溪鄉調查與毛澤東的群眾路線觀——紀念毛澤東才溪鄉調查80周年[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4(2):18-21.
【基金項目:福建警察學院警務專項課題(JW2021014)】
(作者簡介:張朝麗,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紅色革命教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工作單位:福建警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