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蘭 李潔瓊 尚松楚 徐亮勝 黃麗麗

摘? ?要? ?基于蘋果黑星病田間危害特點和發病規律,結合之前實驗室研究成果,總結了蘋果黑星病精準防控技術,其重點是根據蘋果樹不同生長階段,配合相應的施藥方案。經過實地調查以及室內檢測統計驗證,該技術效果理想,可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蘋果;黑星病;精準防控
蘋果黑星病又叫瘡痂病,具有傳播快、危害大、防治難的特點。我們在陜西渭北洛川、黃陵、乾縣、禮泉等蘋果主產區的病害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蘋果黑星病發病率高達40%以上,嚴重影響樹體生長。基于蘋果黑星病田間危害特點和病害發生規律,結合之前在實驗室中的相關研究結果,我們總結了一套高效環保的蘋果黑星病精準防控技術,可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1? ?發病癥狀
蘋果黑星病可危害葉片、葉柄、嫩梢、花、果實,在蘋果整個發育期都可發病,其中最主要的受害部位是葉片和果實。葉片染病后,正面先出現病斑,開始淡黃綠色,放射狀或圓形,后發展為褐色至黑色,病斑周圍可見明顯的邊緣,病斑上可見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隨病情發展,很多病斑連在一起,葉片扭曲,大量脫落,嚴重影響產量。葉柄染病后,出現褐色、長條狀病斑。果實染病后,開始出現圓形、淡黃綠色病斑,后慢慢變大、凹陷,病斑硬化,瘡痂狀,上有霉層,病果失去商品價值。
我們在渭北洛川、黃陵、乾縣、禮泉等地觀察到的蘋果黑星病田間癥狀如圖1所示。
2? ?發生規律
蘋果黑星病的病原菌是[Venturia inaequalis(Cooke) Wint.],屬于子囊菌亞門真菌。在實驗室條件下(PDA培養基上),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0 ℃,生長環境最適pH值4~8。在田間,蘋果黑星病病菌多以菌絲體在芽鱗內或病枝上越冬。其子囊孢子會在第2年秋季成熟,自然條件下6—7月分生孢子最多,為發病盛期。病菌也可以通過昆蟲(如蚜蟲)傳播。如果當年再遇到適合的氣候條件(如雨水多、田間濕度大),很容易引起當年病害爆發。除此之外,蘋果黑星病的發生還與田間管理水平息息相關,未采取清園措施,或實行間作生產,或果園郁閉,通風不良,都可能成為黑星病爆發的誘因。
3? ?精準防控技術
在蘋果樹不同生長階段,配合相應的施藥方案,可實現蘋果黑星病的精準、高效防控。
萌芽前后是病菌侵染期,可噴施1~2次殺菌劑,特別是針對嫩葉和新梢,將病害扼殺在萌發期。
落花后套袋前是病害始發期,寄主不同部位開始零星出現病斑。此期可噴施1~2次殺菌劑,特別是針對葉片、葉柄和幼果,控制危害。
果實膨大期是病害盛發期,此時病菌大量繁殖、傳播,危害寄主,可噴施1~2次殺菌劑,特別是針對葉背和葉柄,控制病害蔓延。
采果后落葉前是病害發展末期,病菌開始在葉片、葉柄和枝條中潛伏,準備越冬。此時全園全樹噴淋2~3次殺菌劑,可消滅越冬菌源,降低病菌基數。
落葉后至次年萌芽前,徹底清除全園落葉、枯枝、病果、雜草等,清除越冬菌源及早期侵染源,預防病害發生。
可選用內吸性殺菌劑20%氟硅唑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2 000~2 500倍液。為防止產生抗藥性,不同殺菌劑應交替使用,噴藥間隔期7~10天。
4? ?防控效果檢驗
根據我們的調查,2023年洛川縣蘋果黑星病發病率15%~23%,黃陵17%~29%,乾縣23%~36%,禮泉29%~41%。我們選點進行了黑星病精準防控技術實地應用,田間觀察發病率明顯降低,實驗室檢測病原菌孢子的萌發率降至5%以下,防控效果理想。
參考文獻
[1] 鄧芳,夏倩,馬勉娣,等.云南昭通地區蘋果黑星病藥劑防治技術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23,52(03):191-194+200.
[2] 郭健,任維超,李保華.蘋果黑星病有效防治藥劑篩選及施藥適期研究[J].中國果樹,2022(03):54-58.
[3] 史廣亮,岳德成,柳建偉,等.幾種殺菌劑對蘋果黑星病的田間防效評價[J].農藥,2021,60(10):771-774+777.
[4] 袁信,李雅鳳,侯文成.蘋果黑星病防治技術要點[J].西北園藝(果樹),2021(05):23-24.
[5] 戎占玲.蘋果黑星病的防治[J].中國農業信息,2013(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