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婉莉 劉鮮艷 姚剛 劉皓
摘? ?要? ?為探究中醫農業制劑在石榴上的應用效果,在石榴生長關鍵期追施4種中醫農業制劑,測定果實內在品質、產量、裂果率及膿包果發生率等相關指標,結果表明:應用中醫農業制劑可增加產量,提高果實品質,降低裂果率和膿包果發生率,改善石榴園土壤微生物環境。
關鍵詞? ?中醫農業制劑;石榴;果實品質;裂果率;膿包果率;土壤微生物
陜西石榴栽培歷史悠久,種質資源豐富,咸陽市禮泉縣的御石榴更是久負盛名。然而近年來,由于果農在石榴生產中不重視有機肥施用,造成果園土壤理化性狀惡化,土壤板結、容重增大、有機質含量下降,影響土壤微生物生存,降低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果實品質不高,產量不穩,裂果率高,膿包果發生普遍。
中醫農業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中醫藥方法為橋梁、現代農業科技為基礎,以中藥制劑為切入點,以生態、高產、優質為目標,以重建根區土壤良好生態為基本途徑,繼承、融合現代農業和有機農業為一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新模式,是升級的健康高效農業模式,也是今后農業發展方向。針對石榴生產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我們在石榴生長發育關鍵期選擇中醫農業制劑進行了應用效果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咸陽市涇陽縣興隆鎮許莊石榴生產基地,該基地樹齡5年,主栽品種新疆大籽,株行距2.5 m×4 m,畝栽67株。試驗面積2畝,對照組、試驗組面積各1畝。近幾年來,該基地每年秋季畝施商品有機肥300 kg、生物菌肥300 kg、15-15-15三元素復合肥150 kg;3月至4月初萌芽前每畝追施高氮三元復合肥150 kg;6月份花后幼果期每畝追施高磷三元復合肥150 kg;7月底至8月中? 旬果實膨大上色期每畝追施高鉀三元復合肥150 kg。
1.2? ?供試材料? ?供試的中醫農業制劑有4種:“中荃”海洋生物酶水溶肥(深圳中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森克斯”中藥驅蟲劑(陜西中農厚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森克斯”中藥抑菌劑(陜西中農厚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森克斯”木醋魚蛋白水溶肥(陜西中農厚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1.3? ?試驗方法? ?在石榴萌芽前、謝花后、果實膨大期及土壤封凍前,試驗組在樹冠外圍正下方追施中醫農業制劑,施用方案見表1。修剪、病蟲防治等其他管理措施與對照組相同。
1.4? ?數據測定
1)產量。隨機選取樹冠大小中等的3株樹,單株測產,取平均值,折合畝產。
2)果實品質。果實成熟期,隨機選擇3個果實,測定品質指標。單果質量、百粒重用千分之一天平測定;果形指數用游標卡尺測定縱橫徑后計算;果實硬度用GY-2硬度計測定;糖酸比用手持糖酸儀(Pocket Brix-Acidity Meter)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總酸含量后計算。
3)土壤微生物含量。按照梅花形土壤取樣法,在試驗組和對照組各隨機選取3個點,去除土壤表層雜質,取0~40 cm土層的土樣,采用稀釋平板涂布培養計數法對土壤中可培養微生物數量進行測定。其中,放線菌采用高氏Ⅰ號培養基培養測定,微生物總數量采用LB培養基培養測定,測定細菌、真菌及放線菌總數量,每個處理重復3次,以CFU/g計算結果。
1.5?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整理,用DPS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中醫農業制劑組合應用對石榴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土壤追施中醫農業制劑,石榴單果平均質量由687.4 g增加到734.86 g,增幅6.9%,但與對照組未達到顯著性差異。石榴畝產量由1 561.1 kg增加到2 212.34 kg,增幅3.4%,但與對照組也未達到顯著性差異。
2.2? ? 中醫農業制劑組合應用對石榴果實品質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土壤追施中醫農業制劑,試驗組石榴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均高于對照組,果形指數差異小,但各項指標試驗組與對照組均未達到顯著性 差異。
2.3? ?中醫農業制劑對石榴裂果及膿包果發生率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土壤追施中醫農業制劑,試驗組裂果率、病果率均低于對照組。
2.4? ?中醫農業制劑對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 ? 從表5可以看出,土壤施用中醫農業制劑,0~ 40 cm土層土壤微生物總數1.45×107 CFU/g,較對照組增加37.44%;0~40 cm土層土壤放線菌數量1.83×106 CFU/g,較對照組增加31.69%。試驗組與對照組達到顯著性差異。
3? ?結論
在石榴需肥關鍵期(萌芽前、謝花后、果實膨大期、土壤封凍前),在樹冠外圍下方土施 “克瑞森”木醋魚蛋白水溶肥、中藥驅蟲劑、中藥殺菌劑和 “中荃”海洋生物酶水溶肥,能夠使石榴畝增產3.4%,可溶性固形物提升,裂果率與膿包果率下降,土壤微生物總數及放線菌總數增加,根部生長環境得到優化,達到了增產、提質、改善根區土壤環境的目的。
中醫農業制劑應用于石榴生產,提升品質、增加產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未來有待繼續深入探索相關機理、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