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時秀,卿 靜,許禎瑩*,黃長清,王晨軒,孫 夢
(1.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省金堂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金堂 623000)

四川是南方肉羊生產大省,其存出欄量及羊肉產量常年居南方省份首位。金堂縣是四川省的養羊十強縣之一,是四川省無公害優質肉羊生產基地之一。據《金堂縣志》記載,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當地就有相當數量的山羊,具有很好的養羊優勢和氛圍。金堂縣肉羊養殖主要以農區舍飼為主,產業化有待提升,如何引導肉羊養殖向高質量發展,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是金堂縣肉羊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金堂縣肉羊主要以川中黑山羊(金堂型)為主,它是我國肉用優良地方山羊品種,2001 年被四川省畜禽品種資源委員會命名為四川省優良地方山羊品種,2010年被列入國家畜禽資源保護目錄,2012 年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是成都市第一個獲畜禽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也是成都市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目錄(2021年版)》的6個品種之一。
1.1 肉羊產業情況 金堂縣是川中黑山羊(金堂型)的核心產區,各個街道(鎮)均有養殖。2021年,金堂縣存欄肉羊12.3萬只,出欄20.4萬只,產值3.5 億元。規模養羊戶出欄4.94 萬只,肉羊規模化率為24.22%。全縣主要以種羊銷售為主,已累計推廣種羊數達30萬只以上。
1.2 肉羊養殖 近年來,由于農機補貼、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方式的推廣和生態環境修復的要求,全縣肉羊養殖逐步由傳統的放牧或半舍飼轉向全舍飼飼養。各肉羊規模養殖場通過購買鍘草機、揉搓機、粉碎機等基礎設施設備,顯著提升機械化應用水平,提高了飼草料加工調制能力和秸稈資源的轉化利用率,推動了金堂縣肉羊生產標準化進程。
全縣專業育肥和自繁自養兩種模式兼有,自繁自養仍是當前主流的養殖模式。
1.3 品種資源保護與改良情況
1.3.1 繁育體系建設 金堂縣引進了成都蜀新黑山羊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又新鎮寶鼎村建有標準化圈舍,現代化川中黑山羊(金堂型)育種場于2019年通過國家級核心育種場驗收。此外全縣還有5個擴繁場、136戶養殖示范戶。形成了以“川中黑山羊(金堂型)原種場”核心群為龍頭,5個擴繁場基礎選育群為樞紐,配種點與大面積示范戶羊群為基礎的“金字塔型”繁育推廣體系。
1.3.2 品種保護與選育 全縣于2015 年建成川中黑山羊(金堂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等省內外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聯合建立了產學研實驗室,圍繞川中黑山羊(金堂型)良種擴繁、品種改良、疫病防治等關鍵技術,產學研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全面提高肉羊產業發展技術和裝備水平。同時與深圳華大基因公司合作,開展應用分子遺傳學選育工作。
1.3.3 品種改良與推廣 川中黑山羊(金堂型)對我國山羊品種改良和新品種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國內各省(區)多有引進,改良當地山羊收效良好。截止2021年,金堂縣已向貴州、重慶、云南等13個省市及省內的瀘州、攀枝花、西昌、涼山等地區推廣種羊30余萬只。
1.4 肉羊產業鏈及產品市場 川中黑山羊(金堂型)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根據2020 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其品牌強度為832,品牌價值達6.68億元。同時,金堂縣制定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川中黑山羊(金堂型)飼養技術規程》,規范了養殖環節中羊舍選址建設、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糞污利用、生產記錄等。近五年,金堂縣肉羊價格短期內有一定波動,但總體表現為持續上漲趨勢,活羊價格上漲了30%左右,與全國活羊價格波動趨勢基本一致。
1.5 肉羊產業發展機制 創新了“5+1”產業發展機制,由龍頭企業(合作社)、銀行、保險公司、縣級部門、鎮(街道)村5家共同簽訂協議,幫助養殖戶發展畜牧產業,構建了“借羊還羊”和“黑山羊代養”兩種模式?!敖柩蜻€羊”發展模式是由合作社與養殖戶簽訂黑山羊借養協議,農戶向合作社借養一只優質種羊,次年還合作社一只同齡、健康的種羊,合作社用歸還的種羊又通過該模式滾動發展新的農戶?!昂谏窖虼B”發展模式是由龍頭公司與有養殖能力的農戶簽訂黑山羊養殖代養協議,并提供羔羊和技術服務,待羊長大后公司負責保底回收。
2.1 飼養管理方式落后 金堂縣羊場規?;B殖程度較低,難以獲取規模效益,標準化飼養難度較大。羊場規劃和建設普遍不科學、不規范,隨意性大,場內功能分區混亂。造成優良肉羊的遺傳潛能不能充分發揮,易引發流產、弱羔和死羔現象,影響繁殖和生產。
2.2 品種退化普遍 多年來由于黑山羊在南方市場比較受歡迎,特別是川中黑山羊(金堂型)體型較大且繁殖力較強,很適合做雜交生產的母系品種,但體型更大、生長速度更快、胴體品質更好的黑山羊父系品種不容易找到,目前只能用川中黑山羊改良其他黑山羊品種,因山羊的生物屬性局限很難在短時間內有大突破。金堂縣內主要以種羊銷售為主,肉羊優秀種源基因流失嚴重,面臨品種退化問題。同時,在進行種羊選育時未嚴格按照方案持續高質量落實,生產記錄不夠系統、完整,系譜不明晰,不能提供選育數據,導致繁殖力下降。部分種羊出現品種特征不明顯的情況,甚至有的羊場引入一些商品羊冒充種羊,嚴重影響了區域黑山羊的種質水平及產業發展。加之川中黑山羊(金堂型)原種場轉變為核心育種場后,生產方式仍主要以純繁為主,雜交改良的效果和力度均不顯著,縣域范圍內又缺乏川中黑山羊(金堂型)保種場,因此,肉羊良種繁育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種羊品種質量參差不齊,肉羊改良工作進展緩慢。
2.3 土地局限 土地局限和飼草供應局限是制約南方草食畜牧業發展的一個共性問題。全縣土地指標緊張、環境保護壓力大,肉羊養殖很難找到合適的土地修建規模羊場。新(擴)建規模羊場用地存在審批難、推進慢的問題,制約了全縣肉羊養殖規?;降奶嵘妄堫^企業的培育。
2.4 飼草供應局限 羊是草食性動物,飼養肉羊需要大量穩定的飼草供應,金堂縣高熱高濕的氣候造成飼草不易加工成干草,大規模自制青貯料采用青貯窖、青貯槽或裹包青貯等方式,管理不善很容易發霉變質,質量難以保證。而干草從北方運入,運輸成本又很高。土地和飼草供應的局限都限制了全縣肉羊舍飼化的規模,小規模的羊場因其規模不足很難采用現代養羊技術。
2.5 產業化程度低 全縣產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條較短,加工轉化增長能力較弱,產品研發和開發能力不強,肉羊銷售主要以活體販運和胴體肉銷售的初級加工為主,缺乏精深加工。并且縣域內肉羊企業規模有限,產品附加值低,品牌意識差,難以形成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的大產業。因此肉羊基地建設緩慢,商品羊養殖場發展緩慢,限制了肉羊產業鏈條的發展和分工。雖然有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的帶動,但是養殖戶與這些龍頭組織之間簽訂的訂單合同簡單,雙方利益聯結機制較松散,在活羊出欄過程中,養殖戶商議定價的能力較弱。
2.6 疫病防控與環保的成本增高 隨著規模化程度和養殖密度的不斷增加,并受大流通、大市場的影響,肉羊及羊肉產品的跨區域調運,會增加動物疫病的發生風險,因此羊場必須增加防疫設施設備和專業管理人員,保證羊場生物安全。肉羊養殖規模的擴大會增加區域內的糞污量,國家環境保護政策要求越來越嚴,必然要求羊場增加廢棄物處理的設施設備,或流轉配套土地進行種養循環,這些都會從客觀上增加羊場成本,減緩羊場的發展速度。
3.1 健全良種繁育體系 進行頂層設計,制定川中黑山羊(金堂型)育繁推一體化五年發展規劃,加大對川中黑山羊(金堂型)品種的保護力度,抓好原種場、擴繁場的建設,制定選育提高方案,嚴格進行選種選配,普及繁殖育種新技術,加強現有品種的提純復壯,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牢固樹立保護與利用并重的理念,依托國家級核心育種場資源,整合縣域內現有資源,加快保種場建設,同時加大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增加能繁母羊補貼力度,積極引導、推進優質種羊基地建設,激勵企業、高??蒲性核B殖戶積極參與肉羊遺傳改良計劃,加快地方品種開發,培育適合資源稟賦的肉羊新品種(品系)。
3.2 實施飼草加工升級工程 堅持立草為先,把飼草建設放在產業發展的重要位置,積極爭取和實施好國家糧改飼等飼草產業項目,大力發展以青貯玉米為主的飼草種植,推廣播種、灌溉、收割、打包等全程機械化種植集成技術。結合成都市新時代天府糧倉建設,推進農作物秸稈高質高效利用,推廣裹包、窖貯、平貯等青貯加工技術,健全完善秸稈“收、貯、加、運”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開發肉羊專用飼料生產,加快肉羊全混合日糧普及推廣,有效提升飼草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探索糧草兼顧、種養結合、草畜配套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格局。
3.3 堅持產業綠色減排可持續發展 積極配合中央和地方環保政策,遵循“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發展理念,按照“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徑,做好羊場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推進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減少養殖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3.4 推動產業鏈延伸 促進政府和有關部門與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加強聯系,將種羊繁殖、肉羊生產、羊肉加工、特色餐飲等有機連接在一起,推動肉羊產業高效可持續發展。引導產品加工企業向精深方向發展,產品加工實施標準化分割、分級、運輸和貯藏管理。開發特色產品、熟食品及預制產品,細分羊肉加工市場,提高生產效益。
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場和專業合作社增強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創建企業品牌。加大對品牌的宣傳和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力發展直銷、配送、電子商務等羊肉產品流通新業態,實現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促進產品銷售降本增效,推進肉羊全產業鏈發展,實現肉羊產業綜合產值倍增。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把政府責任與農戶肉羊養殖的積極性捆綁起來,立足金堂縣優勢,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切實落實肉羊生產用水用電用地扶持政策,在養殖用地、水電路、環保治污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爭取金融資本投向畜牧產業,簡化信貸流程,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支持金堂縣肉羊產業發展。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參與肉羊業建設,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在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產品精深加工、飼草種植、羊糞有機肥加工等方面,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資金支持,確保產業健康穩步持續發展。
3.6 加強技術培訓力度 金堂縣肉羊養殖仍以家庭經營為主,養殖方式多樣,導致肉羊質量參差不齊,針對養殖戶知識、技術陳舊等問題,應引導培育一批懂生產、會經營、熟悉市場的新型職業主體隊伍,制定簡化高效的養殖技術規范,深入開展技術服務,引導養殖戶轉換養殖觀念,提高科學養羊意識。通過研究科學的飼料配方,降低成本,減少病死情況發生,提高養殖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