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 要:以砂性土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及綠化作為研究對象,簡單分析其施工現場質量要求,再整理常見的通病,最后從清理坡面、植被群落選擇、攔截排水設施等方面進行分析,提供具體的砂性土邊坡生態修復工程質量通病及預防策略,旨在為更多相關施工單位提供思考方向,提升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施工質量,滿足地區生態環境建設需求,助力實現綠色經濟發展。
關鍵詞:砂性土;邊坡生態修復;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U416?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3)10-0084-03
0 引言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的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首要工作為砂性土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施工建設管理。在工程順利竣工驗收后,參考大量同類型地質的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案例,并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下,對這方面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現將參考案例及資料進行整理,研究有關砂性土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施工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1 砂性土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施工現場質量要求分析
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目的是對自然環境進行美化處理,對地區的水源進行涵養,預防當地發生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為當地居民提供優質空氣。
在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施工現場質量要求中,需要通過人工調制方式,多采用厚客土栽植的方式,在沙化土壤的邊皮表層覆蓋種植土,在新的具有肥力的種植土上選擇觀賞性較強的植物進行生態群落的布置。這種常規的綠化工程措施,雖然可以在短期內改善邊坡沙化面貌,有利于重建完善的生態系統,但是大面積的修復工程會對土壤資源產生高消耗,修復成本高昂[1]。綠化工程中選擇的植物材料多為園林綠化中觀賞價值高的植物,并不適應沙生環境,對原邊坡的沙化土壤起不到根本的修復作用。
2 砂性土邊坡生態修復工程質量通病分析
2.1 坡面處理效果差
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是以長期使用為目的展開相應的施工作業,但是許多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并沒有做好邊坡的處理工作。邊坡不均勻會導致噴灑的基礎材料出現大范圍的掉落情況,從而導致種植的植被也難以順利生長。
在進入雨季后,極易沖刷邊坡,導致邊坡失穩,沿軟弱層進行滑塌,形成影響更大的次生性地質災害。如果遇到更大規模的自然降水,也有一定概率會沖刷邊坡植被,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邊坡生態修復目標,還會對當地居民人身安全及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2.2 植被群落選擇不合理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許多地區的邊坡生態修復工程選擇單一型植被群落結構。在后續的應用中,部分植物會自然死亡,難以有效覆蓋邊坡,無法有效固定風化層土壤,抑制土壤侵蝕效果偏差。盡管已經有許多施工單位認識到邊坡生態修復工程需要使用抗旱、耐受性能強的植物,利用植物根系與土壤的粘附效果,提高邊坡抗沖刷性能,但是在植被群落選擇方面,仍然存在建設、養護相關的問題。
2.3 坡面排水效果偏差
自然降水會對邊坡土壤、植被造成影響,是邊坡生態修復工程中需要考慮到重要影響因素。為有效控制自然降水造成的影響,需要設置相應的攔截排水系統,確保其可以順利排除積水,有效阻止坡面徑流,為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需要合理應用坡頂、平臺截流槽,結合人工建設的垂直排水溝、斜坡排水溝,構建一套完整的攔截排水系統,保障坡面排水效果。
如果坡面排水效果偏差,或是邊坡受到地下水的長時間侵蝕影響,攔截排水系統有較大概率會發生表面剝落,對坡面表面造成損傷,造成整個坡面發生下滑現象,演變成嚴重的滑坡災害,對當地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嚴重負面影響[2]。
3 砂性土邊坡生態修復工程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3.1 坡面處理效果預防措施
想要達到預期的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目標,就需要做好坡面的清理工作。在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運行情況后續追蹤中,想要邊坡逐步恢復自然生態系統,減少對人類外界活動的依賴,就需要確保坡體結構擁有良好的狀態,地質條件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為此,在開展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之前,建議在施工區域內選擇合適的土體坡度,并以其作為重點建設部分,合理開展后續的建設工作[3]。
在河道轉彎及易受沖刷地段合理加強防護措施,滹沱河部分邊坡采用0.5 m原狀土+0.5 m格賓石籠+0.2 m砂礫料的邊坡防護結構層,有效防止水流沖刷,并保證坡面外表的平滑。平滑的坡面可以為邊坡生態修復工程種植的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長條件,優化植物生長環境。
3.2 植被群落選擇及養護管理
對于單一型植被群落結構,其僅能做到恢復部分邊坡生態系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成預期邊坡生態修復工程目標。面對原征性沙化土壤的惡劣條件,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結合AHP篩選評價體系,通過干旱脅迫試驗,對25種植物材料進行對照實驗,通過設置兩大組對照組,按照不同的補水方式分為原生組與工程維護組。
兩大組內設置不同的3種土壤類型:原沙原土、覆蓋種植土8 cm、覆蓋種植土12 cm。每種植物種植在高30 cm木工板建立的1 m2栽植升床內,記錄31 d內的土壤含水量、萎蔫情況、株高、葉面積、葉干質等數據。對記錄收集的數據進行結果分析,對實驗材料的耐旱性進行排序,篩選出適合砂性地質邊坡植物[4]。
在完成植物播種后,需要根據氣候條件、植物需水情況等,通過水車對坡面進行噴灑作業。如果是在干旱季節,則要根據土壤干燥情況與植物發育情況,適當提升澆水頻率,滿足植物正常生長需求。可以考慮在養護的第一年,在干旱季節以2 d/次的頻率澆水。在養護的第二年干旱季節,以3 d/次的頻率澆水。建議將澆水時間設置在上午5點~9點、下午5點~晚間9點,避免水珠折射陽光,燒傷植物。等到植物可以維持正常生長后,則要合理降低澆水頻率,引導植物根系發育,強化植物環境適應能力。
河北省的雨季為7~8月,在雨季之后,可以對草地使用氮肥。在種植后的養護6個月以內,以每個月5~10 g的用量,分成2~3次進行追肥。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對追肥用量進行適當調整。
如果受到外力破壞或其他因素影響,導致植物死亡,需要做好必要的補植作業。對植物做病蟲害防治作業,盡可能選擇生物防治模式,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量,保障邊坡生態修復工程的可持續運行[5]。干旱脅迫試驗如圖1所示。
3.3 坡面排水效果預防措施
邊坡生態修復工程設置攔截排水設施系統時,應結合當地地形地貌及既有排水系統,合理控制積水、排水問題。滹沱河邊坡均為砂性土,傳統的漿砌水溝,后期運維期間易出現塌陷等自然損壞。
本工程采用卵石水溝,坡頂平臺設置旱溪匯集坡面平臺水流,并沿邊坡每50 m設置卵石急流槽,坡腳處設置縱向排水溝,旱溪與急流槽連接,急流槽與縱向排水溝連接,排水溝接入地方既有排水系統,禁止直接接入河道、溪流等,避免對當地水生態系統造成污染[6]。
施工及后期運維期間,定期對攔截排水設施系統進行檢查、疏通,做好必要的維護作業,確保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排水體系運轉正常。邊坡急流槽排水如圖2所示,平臺旱溪排水如圖3所示,成型邊坡植物如圖4所示。
4 結束語
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合理解決施工建設需求,結合理論設計一套匹配當地自然生態條件的邊坡生態修復工程方案。在方案執行過程中關注細節內容,保障施工資源得到最大化應用。希望更多相關施工單位可以對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及相關內容做更詳細的分析,降低施工質量通病帶來的負面影響,向社會輸出高水平的邊坡生態修復工程,為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再榮.巢湖市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邊坡穩定性分析評價方法與處理措施建議[J].世界有色金屬,2022(12):199-201.
[2] 李亮,伍曉洪.南澳島海岸線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實例分析:基于汕頭市南澳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1,39(10):60-65.
[3] 黃驟屹,陳雪峰,郭媛媛,等.基于植被-土壤-微生物生態原理的邊坡土壤持續肥力保證技術研究[J].交通世界,2021 (29):8-12.
[4] 王瀚文,楊智勇.隨縣風電場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實例分析[J].廣東化工,2020,47(9):133-134.
[5] 何昌杰,李建新,粟元甲,等.礦坑生態修復工程邊坡加固穩定性分析研究[J].施工技術,2021,50(2):15-19.
[6] 溫小剛.淺談噴混邊坡生態修復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方法:以遵義市某噴混邊坡生態修復工程為例[J].西部探礦工程, 2020,32(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