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志

菲律賓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之一,近年來大力推進國防現代化,積極從國外引進先進護衛艦、反艦導彈和輕型戰斗機等現代化裝備,整體軍事實力不斷提升。而隨著近期南海局勢的日趨復雜,菲律賓宣布將擬定名為“地平線3”的新武裝力量現代化計劃,以加強領土和海岸防御。該計劃是菲律賓“15年現代化計劃”的第三階段。與此同時,菲律賓不斷加強與美國及其他盟友國家的防務合作,試圖拉攏更多的國家一起展開包括聯合巡航在內的海上活動,不僅進一步加劇了南海緊張局勢,也對未來地區安全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菲律賓海軍的總體作戰能力并不強,其主力艦艇大都是冷戰甚至二戰時期的產品,面臨著逐步退役淘汰的問題,難以有效實現其想要達到的軍事目標。為此,近年來菲律賓積極推動武裝部隊現代化計劃,先后從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引進了多種新型武器裝備。例如,2016年,菲律賓海軍從韓國引進了2艘何塞·黎剎級護衛艦,這是菲律賓海軍目前最先進的水面戰斗艦艇,配備了先進的雷達、聲納、導彈、火炮等系統,能夠執行包括反艦、反潛、防空、導彈防御等在內的多種任務。此外,菲律賓海軍還從澳大利亞引進了6艘巴拉拉塔級巡邏艦(原澳大利亞海軍阿德萊德級巡邏艦),這是菲律賓海軍目前最大的水面戰斗艦艇,具有較強的自衛能力和運輸能力,能夠執行遠洋巡邏、人道主義援助、災難救援等任務。
為進一步提升整體軍事力量以應對“更高端”的威脅,菲律賓開始加快為期15年的“地平線”計劃進度。該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地平線1”于2013年至2017年實施,“地平線2”于2018年至2022年實施,“地平線3”于2023年至2028年實施。雖然菲律賓軍方尚未公布“地平線3”的最終內容,但根據其高官表態及公開媒體信息,其項目包括多用途戰斗機、雷達、護衛艦、導彈系統、直升機等先進武器裝備。近期,菲律賓武裝部隊參謀長小羅密歐·布勞納在國情咨文后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對于菲律賓軍隊現代化計劃的‘地平線3’階段,我們正在考慮采購多用途戰斗機、海軍資產、指揮和控制系統、岸基威懾裝備、潛艇等”。
在“地平線3”計劃框架下,2023年10月17日,菲律賓國防部宣布,將為空軍采購3架新型C-130J-30超級大力神運輸機,預計將于2026年交付,屆時將使其大型運輸機數量幾乎翻番。此外,菲律賓海還計劃12月從印度接收2套布拉莫斯導彈系統,2024年再向印度尼西亞采購2艘新的登陸艦,向以色列采購更多的阿塞羅級巡邏炮艦。韓國則表示將分別于2025年、2026年為菲海軍建造2艘護衛艦,并于2028年交付6艘近海巡邏船。值得一提的是,現代化潛艇也成為了菲律賓海軍采購的優先事項,目前已經編列了1億~1.25億美元的預算用于2艘新型潛艇的采購。若該潛艇購買計劃順利實施,再加上從上述國家購買的多艘新型護衛艦以及獲得的多艘二手戰艦,菲律賓的軍力現代化程度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來,大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從而導致亞太地區安全局勢日益緊張。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開始尋求擴大和鞏固其在該地區的盟友和伙伴關系。菲律賓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傳統和最穩定的盟友之一,自1946年建立外交關系以來,雙方簽署了多項安全和防務協議,包括《相互防御條約》《訪問部隊協議》《增強防務合作協議》等。菲律賓一直將美菲聯盟視為其維護安全的重要保障,加強部隊現代化不僅僅是為了維護其所謂的安全利益,更是受到美國等國家的強烈影響和推動,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迎合其外部勢力的利益和意圖。

菲律賓將從美國采購3架超級大力神運輸機
除了武器采購外,菲律賓還通過聯合軍演和共同訓練,進一步提高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協同作戰能力。目前,菲律賓海軍每年都參加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這是號稱世界最大的海上聯合軍演,旨在增強各國海軍之間的互信和合作,應對各種安全挑戰。此外,菲律賓海軍還參加了美國和澳大利亞共同舉行的“鷹獅”聯合軍演,這是一個針對南海地區的兩棲聯合軍演,旨在展示各國在該地區的存在和能力。與此同時,菲律賓還再次向美軍開放4個軍事基地使用權,以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協作,形成整體戰略布局。
近段時間,菲律賓不顧勸阻,執意在南海島礁問題上挑釁,給中菲關系穩定增加了一些變數,美國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對菲律賓進行軍事聲援。2023年7月6日,美菲防長進行了通話,奧斯汀承諾將《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兩國在南海地區的所有船只、飛機和海岸警衛隊,表示只要遭受武裝攻擊,條約將會自動激活。10月25號,拜登在白宮會晤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時,也提到了美菲關系,稱“任何針對菲律賓飛機、船只或武裝部隊的攻擊都將觸發我們與菲律賓的共同防御伙伴條約,美國對菲律賓的承諾堅如磐石”,并表示要為菲律賓的武裝部隊提供現代化支持。

菲律賓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

菲律賓想要從印度購買布拉莫斯超聲速反艦導彈
正是由于美國的撐腰打氣,菲律賓政府愈發變得膽大,除了加強在南海的兵力部署和武裝巡邏外,還進一步尋求其他域外力量的介入。目前,美海軍的導彈驅逐艦已經完成了與菲律賓海軍水面艦艇的聯合巡航行動,預計在美軍全面入駐菲律賓境內的9處軍事基地之后,美菲之間的聯合巡航行動還將會更加頻繁且密集,而日本、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多個國家也先后對菲律賓發出“申請”,希望可以和菲律賓一起在南海展開聯合巡航。2023年10月,菲律賓防長宣稱,接下來將會加強在南海有關海域的活動,呼吁更多國家與菲律賓一起展開包括聯合巡航在內的海上活動,很顯然是打算拉攏更多國家介入到中菲博弈中來。這些都將會給未來南海形勢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
雖然菲律賓在進行武裝力量現代化方面雄心勃勃,所提出的“地平線”計劃整體上聽起來很有分量,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制約,未來前景并不光明,難以實現其預期目標。
首先,菲律賓經濟實力有限,國防預算嚴重不足,其很大一部分經費將用于維護部隊規模。據稱,“地平線3”計劃預計需要在未來6年內獲得5000億比索(約合89億美元)的預算,如此龐大的耗資將會給菲律賓帶來巨大財政壓力。不久前,菲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告訴國會議員,由于受到經費短缺的限制,“地平線1”計劃目前才完成10%,“地平線2”計劃才完成約53%,未來“地平線3”計劃能否如期獲得所需資金,對于菲律賓政府來說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
其次,菲律賓國防工業基礎十分落后,軍隊人員整體素質也有待提升,特別是缺乏使用高技術武器的經驗。例如,目前菲律賓與印度達成了一項價值約3.75億美元的采購布拉莫斯超聲速反艦導彈的軍事貿易協議。但由于菲律賓缺乏能夠與布拉莫斯相配套的現代化遠程偵察、通信、指揮控制等子系統,僅依靠配套的雷達探測系統,將難以發揮布拉莫斯導彈的打擊能力。此外,菲律賓軍隊此前還沒有裝備過如此復雜的武器,能否使用及維護好布拉莫斯這樣的高技術裝備,也存有很大的疑問。
最后,美國對于菲律賓的態度也處于搖擺之中,難以提供實質性援助。當前菲律賓政府對南海采取咄咄逼人的政策,其根源還是在于指望美國的,希望通過引入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干涉介入,在南海問題上擁有更多優勢和主動權。但是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向菲律賓出售武器和提供軍事援助并不是真正希望幫助后者提升自衛能力,而是試圖利用菲律賓作為其在南海遏制中國的棋子,以增強其在該地區的存在和影響力,從而實現其自身的戰略利益和目標。就目前情況來看,美國已深陷烏克蘭危機和巴以沖突之中,拜登政府所申請的用于援助烏克蘭和以色列的預算一直難以得到批準,而遠在萬里之外的菲律賓顯然不會是美國的第一選項,因此很難得到什么實質性援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菲律賓不能正確認識形勢,一意孤行在南海地區采取挑釁行動,只能是自食其果,損人不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