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威,史雨琛,2
1.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2.長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2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談及了我們黨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問題,并強調,“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1]。我們黨關于破解歷史周期率問題的艱辛探索和偉大貢獻,既贏得了民心,夯實了黨的執政根基,又為我們黨在新征程上團結帶領全體中國人民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啟示。
歷史周期率是歷史上王朝興衰、政權更替中常見的一種現象。1945 年7 月,在延安的窯洞中,對黃炎培所言的我們黨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問題,毛澤東給出了“民主新路”的答案。雖然毛澤東給出這一答案的時間是在延安時期,但是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伊始,中國共產黨人就已經對民主執政積累了初步經驗。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毛澤東在軍隊和政權建設兩個方面都采取了民主的措施。首先,軍隊內部的民主。在軍隊內部的民主監督問題上,我們黨建立了士兵委員會制度,強調民主的監督、管理,提倡兵官一致,實行政治民主,進而起到讓軍隊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的積極作用。其次,針對在邊界地區“不能討論問題”[2]72的群眾會議,毛澤東一方面要求全黨要加強向群眾宣傳民主集中主義,另一方面,指明要健全各級政府執行委員會的民主集中制。對那些缺乏群眾監督乃至脫離廣大群眾的政府執行委員會,毛澤東則提出了兩條整治舉措:一是整改民主集中落實不嚴的狀況,將民主集中制厲行于各級政府執行委員會之中;二是徹底地、嚴肅地處置少數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中的貪污、腐敗分子。可見,井岡山斗爭時期,在軍隊和政權建設兩個方面,毛澤東不僅大力發揚民主精神,而且極力倡行民主監督,這為后來我們黨找到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踐行民主執政提供了有益養分。
1931 年11 月,隨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在民主建設上,我們黨制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從制度上確保了群眾的民主權利,為廣大底層勞動者當家作主提供了權利保障,并決定了蘇維埃政權的性質。在此期間,毛澤東不但十分關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發展,而且指出蘇維埃政權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主要依托于廣大群眾,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政權。該政權優勢主要表現如下。首先,蘇維埃創建了范圍最廣的民主政權。在選舉方面,蘇維埃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交還給深受壓迫與剝削、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勞動群眾,其中,比較典型的選舉法規主要包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選舉細則》和《中國工農兵會議(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條例》等,以上法規制度的基本綱領都是全面維護廣大民眾的正當權益。其次,蘇維埃政府虛心接受勞動群眾的批評,并接受群眾的監督,這也是蘇區民眾擁有民主權利的核心體現。在蘇區,中國共產黨不僅創設了蘇維埃設計機構、監察機構,實施全方位的監督決策,還展開了自上而下的群眾監督,讓我們黨在廣大百姓心中的偉岸形象逐步建立起來。
進駐延安后,中國共產黨在邊區組織建設了三級參議會,即邊區、縣、鄉三級參議會。民主普選都是通過民眾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的,三級政府也是通過參議會產生的。陜甘寧應用普選模式,讓勞動民眾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真正實現了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民眾既擁有投票選舉的權利,又有罷免不合規領導干部的權限,充分發揮了民眾監督干部的作用。勞動民眾通過民主權利推選他們認可的人進入政府工作,且獲得了一定成效,這顯然“比派官辦事制度要好得多”[3]130。之后,全國抗日運動逐步發酵,在當時的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將以往反對小資產階級參與政權的政策進行了改進,允許各階級參與其中,全面延展了民主的范圍。同時,我們黨還將參議會視作政權組織形式,在各個根據地創建了“三三制”政權,以期將能夠團結的力量都匯集起來。此外,為了讓民眾自由發表意見,我們黨還定期組織勞動英雄大會以及黨外人士座談會,廣泛傾聽各階級人民的意見、觀點等。
解放戰爭時期,邊區參議會還制定并實施了《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且對解放區的政權制度予以明確,即我們黨將參議會確定為人民代表會議(邊區人民代表會議實則就是民眾管理政權的組織單位)。廣大勞動人民依據無記名投票,遵循平等、直接等原則,推選出自己滿意的代表,從而組成人民代表會議,再通過該代表會議對各級政府進行選舉、組建。
1948 年,毛澤東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這一概念,后續又闡明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然性。人民民主專政的提出,不僅是毛澤東對民主新路的進一步認識與深化,而且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民主執政的制度根基。在毛澤東的語境中,我們黨應對歷史周期率挑戰的關鍵詞是“人民”,將政權生死攸關的決定權交到人民群眾的手中。因此,人民民主專政既是我國的國體,又涵括了保障民主與接受監督兩個方面的內在意蘊。
在保障民主方面,毛澤東認為,首先應將人民內部的民主和對反動派的專政予以甄別。就人民內部的民主而言,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和無產階級專政,即廣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自己的國家,選舉自己的政府,有自由權、選舉權。毛澤東指出:人民內部的民主是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間的矛盾;對敵人實行專政則為敵我矛盾,這是兩類性質截然不同的矛盾。對敵人來說是在必要時期內,用專政的方法“不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對人民來說則恰恰相反,不是用強迫的方法“讓他們參與政治活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4]81對其進行教育、說服的工作。另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主集中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都為進一步“體現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強勁支撐。第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人民用普選的方法推選產生的。1954 年9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召集了遍布社會各個地區、各個階層的人民群眾,并最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就是中國的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這既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成果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在政治上、經濟上取得的新勝利的肯定與鞏固,又反映了新中國在過渡時期的根本要求和廣大人民企盼建設美好未來社會的集體夙愿。此外,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的相關機構一般是以人民的名義命名的,比如人民政府、人民檢察院、人民銀行、人民代表大會等。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權力機構是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實事求是地為人民服務。第二,我們黨貫徹、實行的是民主集中制,這一制度很好地體現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基本原則。在實際執政過程中,我們黨都是以人民的利益為核心傾力解決一切與人民有關的問題,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的政治體制是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上建立的,其核心目的在于服務人民。這就要求,我們黨既要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依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處理重大社會關系,又要在政治上彰顯有民主、有集中的現實局面。第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是彰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體現。毛澤東曾指出,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然需要接受全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監督、支持,其中各民主黨派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保證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合法權利與地位,有利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有利于催化我們黨與各民主黨派同心同德、共同進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因此,這是基于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之上的執政、參政、議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新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政黨政治理論的深化、創新與發展。
在接受監督方面,一是我們黨主張讓人民監督政府,動員與組織人民參與國家和社會的經濟、政權、文化的管理。經過無數的實踐之后,除了外在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我們黨還不斷地強化內在監督。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設立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到后續成立中央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致力于不斷加強自我監管的深刻實踐。二是我們黨自我監督的思想覺悟不斷加深。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我們黨便打響了震驚史冊的“新中國反腐敗第一槍”。在審理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件的過程中,我們黨用強有力的行動向全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公正無私、組織紀律嚴明的先進政黨。
總而言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民主執政的制度基礎,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政治參與熱情。但由于在民主法治建設問題上沒有充分的制度和法律作為保障,我國的人民民主進程曾一度受到阻礙。
回首過去,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階段探尋民主新路取得的偉大成就值得贊嘆,但斯時所經歷的挫折與教訓同樣引人深思。1977 年“兩個凡是”的提出使黨和政府的很多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所以鄧小平連續發表講話并支持真理標準問題的群眾性討論。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前提條件,我們黨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就務必要真正推行民主集中制,尤其是要保障、擴大人民的權利。因此,鄧小平更是強調要加強國家的法制建設,“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5]146。可見,我們黨要想真正擺脫歷史周期率的困局,就必然需要全面確保人民權利,就必然需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進而深度激發人民的主動性,健全、完善民主制度。
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推動民主法制建設付出了巨大努力,并開始了全新的探索與實踐,作出了新的歷史性貢獻。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之后,鄧小平為了開創一個有民主、有紀律、有自由的,全新的,飽含生命活力的政治局面,理論聯系實際,全面論證了民主與社會主義之間的辯證關系,深刻詮釋了“民主”一詞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所蘊含的深度與廣度。除此之外,在民主與專政、民主與集中、民主與法制、民主與穩定等多重關系問題上,鄧小平更是作出了具體、深刻、全面的觀照與把握。鄧小平的這些論述既與毛澤東民主新路的精神實質一脈相承,又融入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線脈絡;不僅將我們黨對民主與社會主義之間辯證關系的認識提至全新高度,而且有利于劃清社會主義民主與資產階級民主之間的界限,進而讓人民監督政府的民主新路置于更高層次的理論塑造之上。1980 年,黨中央不僅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強調要完善人民民主制度,還呼吁廢除權力過度集中的職位以及黨內特權等。因為這些都將不可避免地“妨礙甚至嚴重妨礙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5]327,所以絕不能允許任何人有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為了能進一步完善人民民主,1982 年中共中央修改制定了新的憲法。該憲法承襲了1954 年憲法的精神,強調尊重公民基本權利的原則,規定了政府與人民間的相互關系,增強了選舉中的民主性。從1986 年到1987 年,鄧小平集中闡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方面的問題,強調了改革的總目標,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便是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熱情。
20 世紀90 年代,伴隨著蘇聯解體,世界呈現出新的格局,中國也置身于全新的時代洪流之中。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又將民主新路引領至又一新的臺階。尤其是20 世紀90 年代中后期,我國在取得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的同時,也逐漸面臨日益凸顯的窮富兩極化、生態環境破壞、社會矛盾突出等更為復雜的社會難題。在諸多困境中,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既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民主理論思想的深入與賡續,又為后續加強黨的建設、治黨治國提供了思想指導。只有牢牢把握住“民主法制建設”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保證人民的當家作主,才能真正發展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6]155-156。可以說,從“法制”到“法治”,人民民主的制度不僅日益完善并在實踐中逐步走深走實,而且為黨和政府注入了不竭的發展活力。
21 世紀初,胡錦濤強調要深層次健全完善民主制度,要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7]144。具言之,其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深入完善。加快立法,提高質量,公布全過程,增強人民代表的作用。其二,基層的民主制度進一步落到實處,并將基層的民主建設推向新的高度。其三,我們黨將以往取得的執政經驗和現階段的現實情況緊密結合,明確強調要“以人為本”,人民的生活水平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人民民主也得到了加強與完善。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民主的把握已不斷深入。從毛澤東的民主新路答案,到鄧小平對民主與社會主義之間辯證關系的深刻解讀,再到江澤民、胡錦濤堅定不移地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在改革開放后的幾十年時光中,我們黨團結帶領廣大群眾順應時代步伐,結合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逐步將“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立為基本方略,開創了民主、法治建設的全新局面,為跳出歷史周期率的難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圍繞重大時代課題,創造性地提出了“黨的自我革命”這一重大命題。將自我革命作為我們黨破解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是習近平的創新思想和歷史性新貢獻,更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開展反腐敗斗爭,把黨建設得更加堅韌有力,將人民民主的制度化、體系化推向深處的思想利器。因此,深刻體認、悟透習近平關于自我革命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對新時代我們黨應對嚴峻挑戰、從勝利不斷走向新勝利、跳出歷史周期率有重要意義。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鮮明品格的有力彰顯,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其一,這種自我革命并非與生俱來,而是深深地嵌入實踐之中。我們黨在不斷磨礪中成就其可能,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其品質。“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8]70,是我們黨能在各種挑戰與歷練面前,歷經患難與困苦而不失其根,堅持不屈不撓的斗爭性格和抗爭之念,堅決對損害黨的純潔性、危害黨的先進性的問題予以根治,以鐵骨錚錚的魄力走向自身的成熟與深刻的強力之盾。當前,一些黨員依然存在信仰丟失、信念迷失、精神匱乏等問題,比如對共產主義心存懷疑,認為那不過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和掛在嘴邊的口號。只有將黨內的重大隱患予以清除,才能增強全黨的向心力、凝聚力。其二,自我革命融匯于黨的百年奮進的浩大洪流之中,是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能夠不斷贏取勝利的重要保證。從八七會議到遵義會議,從延安整風到全面從嚴治黨,從人民民主到全過程人民民主,都是我們黨以自我革命的決心糾錯立正、獲取經驗、突破自我、邁向勝利的輝煌典范。其三,我們黨從不回避自身的問題,始終做到“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既是我們黨對于自身是否保持與時偕行的嚴格審視,又是我們黨對于自身能否完成歷史使命的嚴肅省思。正是出于這種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我們黨才能在自我革命中開辟出中國發展的廣闊空間與宏深前景。可以說,上述三個層面也從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黨的自我革命、為什么要自我革命、為什么能自我革命”的問題。
在“如何自我革命”的問題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是在全面從嚴治黨、開展反腐敗斗爭、加強制度建設(尤其是監督制度建設)方面,認識上進入新境界,實踐中有了新成效。
一方面,習近平強調要在黨的內部推進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首先,全面從嚴治黨是堅持自我革命精神的內在要求,而堅持自我革命精神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力支柱。全黨上下不僅嚴格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而且掀起了“反腐風暴”,“打老虎”“拍蒼蠅”讓一眾貪腐官員落馬。我們黨“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9]388,對那些隱藏在政府中的“大老虎”和“小蒼蠅”,附著在國家軀體之上的貪婪蛀蟲,堅決予以清除,嚴懲到底。其次,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也是我們黨恪守自我革命品格,推進新時代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全過程人民民主進一步在實踐層面上豐盈、拔高了人民民主自身的形式乃至內容。只有堅持將“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10]繼續走深走實,才能彰顯其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在制度體系上,一是加強對黨內權力的監督。中共中央修訂和出臺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科學回答了“監督誰”“誰來監督”“監督什么”“怎樣監督”等黨內監督面臨的一系列重要問題。二是增強權利對權力的監督、制約。跳出歷史周期率最關鍵的是執政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端正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真正做到權為民賦、權為民用[11]。在我國,人民群眾、政協和媒體等,能夠行使自身監督的權利,對人大、政府、司法機構等權力運行機構進行監督。三是權力與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監督。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監督,指的是權力部門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監督,相比權利對權力的監督,權力之間的相互監督更具有剛性,制約力度更大,制約效果也更佳。中央巡視組、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等,都是權力制約的典范。這些權力監督機構能夠很大程度地解決監督機構分散、監督力度不強的弊端,且在限制權力濫用,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上起到極大的作用。習近平關于加強黨內權力監督制約以及權利對權力監督制約等一系列論述,不僅保證了“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12]47,而且初步構建了既有內部監督又有外部制約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進一步為我們黨跳出歷史周期率提供了更嚴密的制度保障。
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新答案是對“窯洞對”的深刻應答,從第一個答案到第二個答案,從人民監督的民主新路到自我革命,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強烈的政治自覺、歷史主動,體現了我們黨對長期執政的規律性認識實現了新的跨越。
其一,兩個答案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唯物辯證法認為,對一個事物而言,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古往今來的無數歷史事實已然證明,對執政者來說,沒有外部監督,或是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約,權力就將失去必要的硬性約束而走向對立面。同時,單純寄希望于外部制約,不從自身出發,不實行持續有力的自我監督,政黨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民眾監督等外部監督也終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習近平指出,“黨外靠發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內靠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13],這是我們黨長久不衰、不斷壯大的保證。一外一內,深刻揭示了以人民民主為靈魂的人民監督與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線的自我革命之間的辯證聯系,為我們科學認識兩個答案之間的內在一致性提供了基本遵循。如果說民主側重于依靠人民的外部監督,那么自我革命無疑側重于依靠執政黨的自我監督。我們黨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抓手,以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為內核的自我革命,激活了事物內部激濁揚清、革故鼎新的不竭動力。“外靠發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與“內靠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作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兩個答案,淵源有自、邏輯嚴密,是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立足自身執政實踐,汲取世界政黨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新思想、新理念,豐富和拓展了“中國式民主”的內涵與外延,從而以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理論和變革性實踐,打破了盛極一時的“三權分立”“多黨輪流執政”“公民社會”等“西式民主”迷思,進一步驗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其二,自我革命答案是對民主新路答案的承襲與深化。第一個答案側重于通過外部監督規范權力運行,第二個答案側重于通過自身建設規范權力運行,從歷史背景來看,第一個答案提出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前夕,是中國共產黨在從局部執政向全國執政轉變的時期,對如何進行全國執政、如何實現長期執政的前瞻性思考;第二個答案提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是著眼于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如何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如何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戰略性思考。民主新路和自我革命這兩個答案,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百年大黨長盛不衰、永葆活力的奧秘所在。兩個答案雖然提出有先后,場域有內外,主體有差異,內容有側重,但是邏輯互補、效果聚合、價值相同、目標一致,都運用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基本方法,都是基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深刻思考,都源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最終都要接受人民群眾的評判和實踐的檢驗,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歷史自覺與責任擔當、鮮明的人民立場與實踐導向,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為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徑選擇。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與挑戰、成就與贊揚,我們黨應該保持高度清醒,不斷提高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水平。跳出歷史周期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它是關于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自身建設的永恒時代課題,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賡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