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發龍
(富川瑤族自治縣麥嶺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廣西 賀州 542704)
玉米是我國主要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之一,隨著玉米價格不斷升高、種植范圍不斷擴大,成為許多地區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但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逐漸進入城市,導致勞動力短缺,在此背景下采用玉米機械化種植技術,不僅能緩解勞動力緊張的問題,還能保證玉米高產和穩產,保證種植戶的經濟收入。
在玉米收獲后會有根茬,要進行旋耕滅茬處理。應用機械化旋耕滅茬技術能夠確保土壤翻耕和玉米根茬一并處理完成。在一茬玉米種植地利用該技術優勢明顯,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旋耕滅茬完成后,能增加玉米產量,提高土壤肥力。
旋耕滅茬技術對地塊坡度有一定要求,應小于60°,玉米留茬高度最好不要超過20 cm。要選擇適宜的滅茬還田時間,最好在春季播種前12~15 d 進行,能夠減少水土流失。在旋耕滅茬作業中要密切觀測土壤含水量,地表深1 cm 左右最好為干土層,太干或太濕都會影響作業效果。利用旋耕滅茬機械設備、拖拉機提供牽引力和旋轉力,當前市場上設備種類較多,要選擇適應范圍廣和綜合效能水平高的機械設備,滿足不同耕地條件下的作業需求。
機械化深松整地技術能夠提高土壤透氣性,打破種植多年形成的犁底層,為玉米生長營造良好的土壤條件,主要包括以下2 種深松方式。
1.2.1 局部深松
局部深松方法適合在土壤含水量為15%~22%的環境中進行,并且深松間隔控制在40~80 cm[1],整地效果較好。
1.2.2 全面深松
土壤含水量為15%~22%的土壤環境中適合進行全面深松工作。如果土壤含水量過低,在深松作業前進行造墑操作,深度控制在35~45 cm,不能重復深松或者漏松,要結合土壤情況控制機械深松的強度和力度,每隔2~4年深松1 次即可。
1.2.3 選擇機械設備
要選擇能夠一次性完成連片深松作業、適應不同土壤類型的深松機械設備,其中1SNLF-140 型懸掛深松機械設備操作簡單、深松效率高,具有耐用性和適用性較好的特點[2]。
2.1.1 科學選種
玉米品種的選擇對確保玉米高產和穩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選種應結合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并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保證種子發芽率、純度和凈度達到國家的標準,其中種子純度大于98%、凈度大于97%、發芽率大于98%、含水量低于13%[3]。
2.1.2 種子處理
播種前處理種子很關鍵,選擇包衣或者拌種處理。可選擇60%吡蟲啉懸浮溶液劑40 mL,兌水120 mL,種子10 kg 進行拌種,可以預防玉米苗期的蚜蟲和灰飛虱;還可選擇40%甲基異柳磷乳油,用量為種子量的0.2%進行拌種處理,預防地下害蟲效果顯著。此外,通過篩選將種子雜質清除干凈,可保證機械化播種效率。
在應用機械設備播種前,可從耕地的任何一端加種,將種子放在玉米種植地中間。為了保證播種均勻和高效,播種機械設備中的種子量應該是整體容量的1/3[4]。
在玉米播種中,利用機械化播種技術可提高勞動效率,解決傳統人工播種效率低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播種技術。
2.3.1 全株距精密播種技術
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要求播種,結合玉米品種考慮播種深度、行距和株距,播種完成后進行科學鎮壓。為了保證精量播種,節約良種,選擇全株距精密播種技術,可減少后期間苗量。但該播種技術對土壤和種子的要求較高,做好選種工作很關鍵,選擇純度高和發芽率高的玉米品種,并且土壤中病菌和蟲卵的數量要少。
2.3.2 半株距精密播種技術
半株距精密播種技術是當前常見的玉米播種技術之一,適當縮短玉米播種株距,是常規種植株距的1/2 左右即可,通過適當增加播種密度能夠預防因為選種不科學或者土壤結構不完善所造成的缺苗問題出現。在出苗后一旦缺苗,要做好前期補苗工作,保證玉米生長后期的出苗率和產量。但是該播種技術對種子的消耗大,在土壤肥力較差和不穩定的地塊適合應用該技術。
2.3.3 半精密播種技術
在利用半精密播種技術的過程中,每穴可播種玉米1~3 粒,避免因為氣候或病蟲害等因素造成缺苗。玉米苗至少1 株/穴,防止出現缺苗現象。但是部分苗穴種苗數量多,容易出現相互爭奪土壤中所含養分和水分的現象,需要做好后期間苗工作,促進玉米生長。
土壤溫度應控制在8~12 ℃,土壤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深0~10 cm 的土壤含水量應控制在10%~20%。土壤容重適宜,可保證土壤有良好的透氣性,能夠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足養分。做好挑選、精選種子工作,剔除壞粒、干癟粒、病害粒,保證玉米純度、凈度和發芽率符合機械化播種要求。
做好土壤處理工作,保證土壤表面平整度一致,形成上虛下實的狀態,播種深度控制在5.5 cm左右。針對墑情好的種植地適當淺播,針對墑情差的種植地適當深播,深度控制在10 cm 以內。嚴格控制播種量,春季和夏季的播種密度存在明顯差異性,春季播種量5.25 萬~6.00 萬株/hm2,夏季播種量6.00 萬~6.75 萬株/hm2。不同播種時間的株距不同,其中春季播種株距為33~40 cm,夏季播種株距為25~33 cm,春、夏季播種行距為50~60 cm。
2.5.1 選擇機械設備
要結合當地玉米品種和栽培方式選擇適合的玉米播種機械設備,并且配套使用拖拉機設備,防止出現作業模式不適合的問題;應從正規廠家購買設備,檢查使用許可證和說明書是否齊全;了解購買機械設備的售后服務情況,掌握播種機械設備的操作技能。
2.5.2 駕駛操作技術要求
在播種前要全面檢查并調整機械設備,檢查開溝器間距和播種深度是否合理。在播種機械設備處于正常狀態下,將種子和化肥分別裝在種子箱和肥料箱。在檢查和調試完成后可試播,在此過程中安排專人檢查播種質量,駕駛員要密切關注播種機械設備運行狀態。對出現問題的播種機械設備進行調試,保證其正常運轉。在播種過程中,確保設備勻速駕駛,滿足農藝要求,播種機械設備運轉太快和太慢都會影響播種效果和均勻性,轉彎或者掉頭時,應將播種機械設備升起后再操作,防止開溝器堵塞或者損壞。
2.5.3 保養要求
播種完成后要做好設備清理工作,清除泥土和雜物,清理種子箱和肥料箱。檢查其他部件是否缺失,要及時補充潤滑油和潤滑脂,檢查開溝器是否磨損和損壞,如有損壞要及時更換。
3.1.1 底肥深施
在開展土壤翻耕作業的過程中,可將肥料施入土壤中,并且控制施肥深度,最好維持在8 cm 左右,在翻耕的同時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如果是春季播種玉米,在秋季整地的過程中將肥料施入土壤中。如果夏季播種玉米,在前茬農作物收割完成后翻耕并施入肥料,最好選擇有機肥作為基肥,能夠實現培肥土壤的目的[5]。
3.1.2 種肥
在播種過程中深施種肥,能確保玉米增產10%左右。針對土壤貧瘠和底肥不足的地塊,通過施用種肥能夠實現明顯增產。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速效氮素化肥作為種肥,搭配施用磷肥和鉀肥;也可以選擇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夏季播種玉米如果基肥不足,可以用種肥替代基肥,但要控制好種肥和種子之間的距離,為4~5 cm,并且采取穴施或者條施的方式,避免與種子直接接觸,否則會影響玉米出苗率。
3.1.3 追肥
為了滿足玉米生長過程中對營養物質的需求,要做好追肥工作。如果基肥和種肥施加量正常,并且土壤肥力好,可以集中追肥1 次,深度12 cm,追肥后及時覆蓋土壤。主要追肥時期包括以下2 個方面。
1)在玉米進入拔節期前,可以選擇施用尿素300 kg/hm2,以促進莖稈生長和葉片發育。
2)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以追施尿素150 kg/hm2,以促進玉米穗分化。
3.2.1 技術要點
中耕工作是田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提高土壤疏松度,為玉米根部營造良好的生長空間,降低玉米倒伏率。在整個玉米苗期進行3 次中耕。玉米4 葉期進行第1 次中耕,深度控制為4 cm;玉米苗高30 cm 左右時進行第2 次中耕,深度控制在7~8 cm;玉米拔節期時進行第3 次中耕,深度5~6 cm。
3.2.2 選擇機械設備
通過深松作業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在苗期進行深松作業來增強土壤墑情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能傷害秧苗根部,將犁底層打破。準備好機械設備,完成深松后鎮壓,使用1LSI-2 型和SZF-2型機械設備,并且配合大功率拖拉機才能完成該項作業,這樣可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深松后要觀察土壤鎮壓情況,為玉米植株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玉米產量。
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都會受到病蟲害影響,通過利用玉米機械化植保技術能夠減少病蟲害,通過利用機械設備噴灑藥物可減少用藥量,提高藥物利用率,節約用藥成本,達到精準用藥的目的,防止污染環境。
3.3.1 技術要求
在玉米機械化植保作業中,要嚴格控制好農藥施用量,選擇適宜的機械設備和合理的用藥方法。利用機械設備能夠將藥液或者粉末直接噴灑在玉米植株上,保證噴灑均勻性,避免出現人工漏噴現象,提高藥劑噴灑效果,避免浪費農藥。在科技水平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許多超低容量噴藥技術能夠實現對玉米全面覆蓋噴藥,同時穿透能力強。與傳統噴藥技術相比,采用超低容量噴藥技術可節約農藥施用量10%左右,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防治病蟲害效果明顯。
3.3.2 選擇機械設備
選擇植保機械設備很關鍵,可利用手持式或者背負式機械設備,其中手持式噴霧機械設備具有器型小巧的特點,有利于進行田間作業,很適合應用在小規模玉米種植地。背負式械設備(超低容量的噴霧機)能夠噴灑藥液和粉末,可以在大規模玉米種植地推廣和應用。
在玉米成熟后,利用收割機能夠節約勞動力,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收割效率。
當前比較常見和使用廣泛的玉米聯合收割機械設備為懸掛式玉米聯合收割機,需要配合使用拖拉機,通常與大中型拖拉機共同使用,不需要人工就能收割玉米。需要注意的是,收割機對質量要求較高。玉米落穗率和損失率應小于3%。收割后留下的秸稈高度在10 cm 以下,漏切率小于3%,保證玉米收割質量。
人工操作將玉米穗摘下,利用玉米秸稈還田機械設備和拖拉機將玉米秸稈直接粉碎,然后拋撒在玉米種植地中,保證玉米秸稈能夠均勻鋪在地面上,在整地過程中將玉米秸稈翻入土壤中。除了應用直接還田技術之外,還可將青貯秸稈當做飼料投喂牲畜,牲畜排泄糞便能夠實現過腹還田。通過應用秸稈還田技術能夠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量,在降水后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
應用脫粒式聯合收獲機械設備時,將玉米秸稈割倒摘穗處理,然后剝皮,再進行玉米穗脫粒處理,確保玉米粒水分含量為25%~30%,完成后收集籽粒,做好秸稈粉碎還田或者回收工作。應用不脫粒式聯合收獲機械設備時將玉米秸稈割倒摘穗處理,然后剝皮,收集玉米穗,之后秸稈還田或回收統一處理。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利用機械化技術可提高種植效率,減少勞動力。隨著當前玉米產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玉米機械化種植有著很好的發展潛力,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增加玉米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