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苗鳳 吳永海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在現代,旅游和其他產業的融合已是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如,“體旅融合”“文旅融合”,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體育與旅游作為人民群眾公認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者的融合發展與業態創新越來越明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通過產業融合已形成“體旅融合”等新興產業融合業態,為促進湘西地區民族特色村寨體旅融合發展提供研究基礎[1],鋼火燒龍是流傳在湘西州地區的民間活動,是人們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主要祭祀活動,不僅具有百年的歷史文化,而且對于湘西當地民眾具有獨特的意蘊。[2]本研究通過對湘西鋼火燒龍進行研究,分析其與旅游業結合的路徑,為湘西鋼火燒龍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參考。
鋼火燒龍項目發源于湘西地區,一般是在重大節日進行展演,如,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等,近年來民俗旅游產業發展相當迅速,群眾參與度上升。[2]作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了提高當地經濟水平,政府采取加大經費支持力度,更新體育設備等措施,這為促進當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持續發展,拓寬體旅融合的發展空間,形成良性循環起著巨大的推進作用。[3]
隨著民俗浪潮的掀起,湘西鋼火燒龍的內涵與形式不斷在豐富,通過民族傳統項目形成特色旅游小鎮與特色村寨,附近村民可以通過自發開展旅游商品銷售活動,旅游食宿招待等,間接對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吸引人流、物流與資金。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和目前的研究,認為在體旅融合視閾下湘西鋼火燒龍能夠使得湘西地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得到良好的提升,為湘西地區民族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動力。[4]
湘西鋼火燒龍是湘西民眾特有的民間風俗活動,有著百年的歷史文化。對湘西民眾來說,這是湘西漢子狂野、血性和剛烈的真實寫照。在現代社會中,我國已經進入21 世紀經濟快速發展的全球化中,全球政治格局變得豐富而激烈,藝術多元化遍及世界各地,鋼火燒龍是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具有一定的歷史重要性,還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價值。湘西鋼火燒龍活動的傳承不僅與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有著密切的聯系,也結合了現代人的很多精神。多樣化的文化藝術形式給我國人民帶來了豐富的生活體驗。
湘西鋼火燒龍由器樂、扎龍、祭祀、制藥、舞龍五個部分構成,每個部分四到十二人不等,團隊共計約三十人,他們各自執行各自的任務,聽從苗巫的指揮完成活動中祭龍、跑龍、燒龍、化龍四個活動。近年來體育旅游產業興起,湘西吉首市已成立了鋼火燒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除了在每年年初進行祭祀與節慶活動以外,在其他閑暇時間也往附近城市和地區進行商演,并同時拍攝有電視節目與紀錄片。隨著政府重視傳統民族體育文化,湘西鋼火燒龍也常用商演活動的表現形式來迎接專家和考察團的到來。[5]
湘西鋼火燒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湘西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單位是湘西鋼火燒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根據調查,湘西鋼火燒龍習俗的傳承團體到如今已經傳承到了第13 代。目前約有60 人繼承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湘西鋼火燒龍傳承團隊主要是來自于吉首市馬頸坳鎮的相關人員。根據湘西鋼火燒龍的相關表演內容,該傳承團隊又劃分為扎龍繪龍、燒龍祭祀、煙花制作、擊樂與跑龍舞龍等多個團隊。改革開放以來,湘西鋼火燒龍習俗在原有的師徒傳承和家族傳承模式的基礎上,漸漸形成社會群體傳承模式,這種傳承模式沒有太大的局限性。[6]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逐漸加快,鄉村體育旅游也逐漸發展起來,湘西鋼火燒龍幾乎在湘西自治州內的主要旅游景點與鄉鎮都有過展演的經歷,尤其是鳳凰阿拉、乾州古城和德夯苗寨。湘西鋼火燒龍不僅每年都在馬頸坳鎮及其鄰近的鄉鎮如期舉行,同時也到周邊城市進行展演,甚至還到武漢、瀏陽、長沙等地進行表演。鋼火燒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影像資料還曾入選中國文化管理協會主辦的大型跨國文化交流項目:“一帶一路”,昂揚在途,先后到了達俄羅斯、拉脫維亞等九個國家進行公開展示與交流,為弘揚絲綢之路精神,促進文化互鑒發揮了良好的作用。[7]
湘西鋼火燒龍是湘西州特有的風俗,也是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 世紀末,隨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制定,民族民俗活動開始受到重視,2018 年12 月,湘西鋼火燒龍文化有限公司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單位。湘西鋼火燒龍這種以“舞龍”為基礎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同等產業中更具有競爭力,創新了湘西鋼火燒龍傳統體育項目文化傳承創新路徑。[8]
湘西鋼火燒龍作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群體僅有十余人。特別是傳承項目的骨干力量老齡化現象嚴重,其中掌握特定工藝的藝人因為年老逐漸失去傳承能力,湘西鋼火燒龍在各地體旅活動中的發展受到局限。這種情況限制了湘西鋼火燒龍項目的體旅融合理念在大眾中的傳遞與形成。[9]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湘西也面臨許多發展變化的問題。湘西鋼火燒龍要適應社會與市場經濟的變化,實現自身的發展,就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進:一是湘西鋼火燒龍與旅游產業缺乏整合。湘西鋼火燒龍演出一般集中在元宵節前后,為期幾天到一個月,主要活動都集中在一兩天內完成,與其他的節慶活動相同,短期的活動并不能吸引媒體長期的關注和游客量。經過幾年的發展,吉首市成立的鋼火燒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具有了一定規模的演出團隊,有較為系統的旅游節目和觀賞節目,但在實際體旅融合過程中,湘西鋼火燒龍所展示的內涵與創新都顯得遠遠不夠;二是湘西鋼火燒龍衍生產品挖掘不足。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繁榮、旅游業和人們生活水平都得到不斷的提升,人們對旅游產品的關注度和購買量也隨之增加。獨特的旅游產品展現了當地濃厚的地方風俗和人文特點,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在湘西地區,具有湘西鋼火燒龍特色的旅游衍生品還較少,大規模的手工業生產活動依舊局限于傳承人自己的完成,未建立完善的產業鏈。這樣的市場活動會影響到湘西鋼火燒龍的傳承與發展,我們應該重新發掘湘西鋼火燒龍工藝文化,為旅游業帶動湘西鋼火燒龍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新的途徑。
湘西鋼火燒龍傳承人制度存在不足;湘西鋼火燒龍項目資金不足;湘西鋼火燒龍平臺建設不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設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展示的重要場所,缺乏湘西鋼火燒龍的專題展廳以及項目專業的展示、創新平臺和設施。這些都對湘西鋼火燒龍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0]
湘西鋼火燒龍的產品研發創新仍存在不足,仍缺少系統的創新經驗增加湘西鋼火燒龍的經濟附加值,無法發揮創新的思想和創新的意識,創造符合時代發展的鋼火燒龍體育旅游產品。
湘西鋼火燒龍的傳承與創新不能脫離資金的籌集和使用。籌集資金主要由各級政府進行,部分資金由企業和個人進行籌集,但仍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首先是資金籌集與使用方面,在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中,還存在自掏腰包的情況。這就需要各級政府不斷加強對湘西鋼火燒龍的財政支持。同時,通過政策引導激勵社會組織、企業與個人,多渠道集資。支持湘西鋼火燒龍的傳承和創新建設,推動湘西鋼火燒龍發展的積極性。還要設立由民間和政府共同組成的監察組織,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力度。第二,對于湘西鋼火燒龍的傳承群體,根據現行的資本分配制度,只有湘西鋼火燒龍的高級代表傳承人才能得到一部分的傳承資金。但是因為代表傳承人的名額是有限的,更多的傳承人員依舊缺乏資金的支援,沒有辦法完成湘西鋼火燒龍的傳承與創新工作。政府應為湘西鋼火燒龍傳承人的發展創造出更好的環境,并給予他們更大的支持。
湘西鋼火燒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保護傳承群體的生命力。保護湘西鋼火燒龍傳承群體,提高傳承群體的文化意識與文化自信,是傳承與創新的關鍵。要加大力度保護熟悉現代藝術展演與旅游產業發展的年輕人。他們熟悉湘西鋼火燒龍,充分了解現代科技的發展,具備將湘西鋼火燒龍商業化和舞臺化的能力。這些現代精英能夠通過對外界的觀察,正確掌握游客的旅游動機和旅游需求。本身的生命力,增強傳承人的積極性,培育更多新生代,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促進文化消費,推動區域和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沒有“非遺”項目是原始的和不變的,必須要與時俱進,在不失去“原味”的情況下融入新生代的力量。根據目前的情況,湘西鋼火燒龍與吉首文化節的協同發展還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核心競爭力。以湘西鋼火燒龍為基礎開展活動,進一步凝練湘西鋼火燒龍的特色和內容;二是要提高文化節的質量。由于節慶活動的持續時間很短,很難產生持久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研究如何提高活動的時長與質量,三是開展湘西鋼火燒龍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湘西鋼火燒龍的傳統和創新有待不斷加強。
挖掘湘西鋼火燒龍旅游產業與體育產業融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體育產業的發展成為行業熱點。湘西鋼火燒龍作為一項具有民間體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特征。在繼承和創新的過程中,要注意與旅游產業的適當融合。打造“非遺”產業鏈。湘西自治州屬于湖南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也是湖南旅游業發展的核心區。目前體旅融合已成為湘西自治州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對湘西鋼火燒龍的傳承與創新過程中,要好好利用湘西鋼火燒龍及其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開發湘西鋼火燒龍特色旅游線路、旅游商品和旅游體驗項目,支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育與體育文化產業等融合發展的平臺。通過形成體育旅游產業鏈,為湘西鋼火燒龍非遺傳承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