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艷 羅濤 王海鵬 李恩 馮玉龍 蔣李何
摘 要: 水稻良種良法配套作為我國水稻產量提高的重要經驗和法寶在水稻產量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2022 年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利用聯合選育的高產水稻品種千鄉優616、千優531,開展人工移栽、機械移栽(機插秧)和直播3 種不同栽培模式對比試驗,對品種不同栽培模式的優劣性、適應性和經濟性進行分析,找出適合品種自身的高產穩產種植模式,為千鄉優616、千優531 的推廣應用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水稻;千鄉優616;千優531;栽培模式
中圖分類號:S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1795(2023)08-0135-04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08.024
0 引言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四川省水稻種植面積常年在200 萬hm2 左右,保持水稻的高產穩產是四川省水稻種植的關鍵[1]。近年來,依靠四川省水稻育種專家的不斷努力與突破創新,一大批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但是這些新品種的配套高產栽培技術還相對缺乏,高產品種不高產問題急需解決。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出現嚴重短缺現象,特別是在四川省、重慶市等丘陵山區,水稻栽插的高強度勞動與勞動力短缺的矛盾日益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對水稻種植面積及高產穩產的影響,因此輕簡化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和相應品種配套使用,已成為保證四川省水稻生產的關鍵[2]。水稻高產穩產永遠是水稻生產的主題[3-4]。實踐證明,優質水稻高產穩產需要完整地從產前的耕作制度安排、稻田土壤培肥和優良品種選擇到產中產后的耕、種、密、水、肥和藥等促控技術措施,確保秧苗健壯、分蘗快發、穗粒協調的優質高產群體,才能發揮品種的品質和產量潛力,實現優質、高產和高效[5]。本研究針對現有高產水稻品種千鄉優616 和千優531,開展人工移栽、機械移栽(機插秧)和直播3 種不同栽培模式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合品種自身的高產穩產種植模式。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田選擇
試驗地點選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田家鎮長江現代農業園區,園區建設有優質稻與功能稻篩選基地,并配套有“1 館4 中心”(糧油科技館、紫皮大蒜研究中心、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育秧中心、冷藏分揀中心)。試驗用地均為高標準農田,土質為沙壤土,透氣性好、田塊平整、通風向陽及排灌方便。
1.1.2 試驗品種與設備
供試品種為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聯合選育的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千鄉優616 和千優531。插秧采用洋馬AP4 型手推式插秧機,施藥采用大疆T20 型植保無人機,收獲采用久保田PRO688Q 型履帶式收獲機。
1.2 試驗方法
1.2.1 人工插秧
采用旱育秧方式進行育秧,播種前清種曬種,并用消毒包衣[6]。播種時間為2022 年3 月26 日,4 月17 日進行人工插秧,規格18 萬穴/hm2,3~4 株/穴。插秧后7 d 進行施肥,并混施水稻本田除草劑,施肥量N 90 kg/hm2、P2O5 37.5 kg/hm2、K2O 45 kg/hm2,7 d追施N 37.5 kg/hm2;田間管理嚴格按照濕潤出苗、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干濕灌漿和排水收獲;后期分別在6 月10 日、7 月15 日進行過兩次病蟲害防治,以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紋枯病、螟蟲、卷葉螟和稻飛虱為主,均采用植保無人機施藥。全生長期草害、病害、蟲害控制較好。
1.2.2 機械插秧
采用秧盤集中育秧,播種前清種曬種,并浸泡消毒[7]。播種時間為2022 年3 月27 日,4 月15 日采用洋馬AP4 型手推式插秧機進行插秧,規格為18 萬穴/hm2,3~4 株/穴。插秧后7 d 進行施肥,并混施水稻本田除草劑,施肥量N 90 kg/hm2、P2O5 37.5 kg/hm2、K2O 45 kg/hm2,7 d 追施N 37.5 kg/hm2;田間管理嚴格按照濕潤出苗、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干濕灌漿和排水收獲;后期分別在6 月10 日、7 月15 日進行過兩次病蟲害防治,以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紋枯病、螟蟲、卷葉螟和稻飛虱為主,均采用植保無人機施藥。全生長期草害、病害、蟲害控制較好。
1.2.3 直播
由于小區面積不大,采用人工精準撒播的方式代替無人機直播。播種前旋耕整地, 田面高低差值<10 cm,沉實后劃廂開溝,播種時田面濕潤無積水。播種時間為2022 年3 月27 日,播種量21 kg/hm2(按照田間基本苗約4 萬株計算,種子發芽率及成苗率均按85% 估算,千粒質量25 g)。播種前清種曬種、浸泡消毒、包衣驅鳥劑,播種時混拌封閉除草劑。直播施肥采用追肥一道清方式,秧苗3 葉1 新時,施肥量N90 kg/hm2、P2O5 37.5 kg/hm2、K2O 45 kg/hm2; 田間管理嚴格按照濕潤出苗、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干濕灌漿和排水收獲;后期分別在6 月10 日、7 月15 日進行過兩次病蟲害防治,以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紋枯病、螟蟲、卷葉螟和稻飛虱為主,均采用植保無人機施藥。全生長期草害、病害、蟲害控制較好。
1.2.4 取樣調查
對比試驗主要設定3 種不同栽培方式,分別是人工插秧、機插秧和濕潤直播。利用試驗地塊平整方正的優勢,2 個品種各3 種模式依次平排種植單個面積200 m2 的6 個試驗區,不設重復。后期采用5 點取樣法進行數據的采集,每個點選取20 株,以確保數據樣本的數量,便于準確比較分析。每種模式分別采集水稻生長全過程的相關數據﹐包括播前準備、播種時間﹑草害情況﹑移栽時間﹑大田管理和收獲取樣方式等管理數據,生育期、基本苗、最高苗、株高、有效穗、穗著粒、結實率、千粒質量、倒伏率、理論產量和實收產量等農藝性狀數據,洪水、干旱和寒潮等特殊天氣影響因素數據。除各種植模式特異管理細節外采取統一的田間管理,可以最大限度減少不同栽培模式帶來的差異﹐提高數據樣本的可信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 可知,同一品種相同時間播種及移栽,機插秧比人工插秧的生育期長2~3 d,而相同播期的直播方式生育期比人工移載縮短了6~7 d。說明直播方式能明顯縮短千鄉優616 和千優531 的田間生育期,推測是直播方式沒有插秧環節,不存在根部損傷恢復期。此現象在大田生產上能更靈活安排播種時間及選擇作物接茬方式,有利于擴大品種推廣市場,增加水稻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產量。
2.2 株高及成穗
由表1 可知,兩個水稻品種的人工插秧和機插秧的株高均無明顯差異,直播株高明顯降低。千鄉優616 直播株高113.6 cm, 比插秧矮7 cm 左右; 千優531 直播株高111.7 cm,比插秧矮5 cm 左右。基本苗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直播的最高苗與有效穗明顯高于兩種插秧方式,說明直播具備通過提高有效穗達到提升產量的可能。
2.3 考種數據
產量構成的兩個重要因素穗著粒和有效穗在3 種不同栽培模式中差距明顯,相比兩種插秧方式,直播明顯提高了有效穗數量,但是因為有效穗增加,單位面積穗密度增大,單穗長勢較弱,導致穗著粒有所下降。不同栽培模式的結實率、千粒質量無明顯差異。
2.4 倒伏情況
倒伏是一個多因素控制的田間表現,不同水稻品種的抗倒伏能力有所不同,不同栽培方式也會有明顯差異。由表1 可知,千鄉優616 在不同栽培模式下表現差異較大,從田間表現來看,直播方式倒伏率明顯增加,達到了12%。而千優531 表現優異,在3 種不同栽培模式下,均未發現倒伏情況,說明該品種耐密植性較好,直播模式下有效穗達271.5 萬穗/hm2 的高密度對其抗倒性沒有影響。
2.5 產量
對兩個參試品種的3 種不同栽培方式進行產量分析可知,直播方式無論是理論產量還是實收產量均明顯高于兩種插秧方式。千鄉優616 直播實收產量10 089.90 kg/hm2,比人工插秧和機插秧均增產6% 左右。千鄉優531 直播實收產量10 211.85 kg/hm2 ,比人工移栽和機插秧均增產10% 左右。由此可見,千鄉優531和千鄉優616 的直播方式在產量上具有明顯優勢,生產上合理推廣直播栽培方式,能有效提升水稻產量,促進增產增收;其中,千優531 直播增幅明顯高于千鄉優616,說明千優531 更適合直播方式。
3 結束語
本研究針對千鄉優616 和千優531 兩個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開展了直播、機插秧和人工插秧3 種栽培模式對比試驗,通過對生育期、株高及成穗、考種數據、倒伏情況和產量等生產上重要數據進行收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千鄉優616 和千優531 在人工插秧和機插秧模式下,其田間表現及產量無明顯變化;相比于人工插秧和機插秧,直播模式下,其田間表現有明顯的影響且產量有顯著的增加。
相對于育苗插秧,千鄉優616 和千優531 的直播具有縮短生育期、降低株高、增加有效穗及提高產量等明顯優勢。相對于育苗插秧,直播省去了拔秧及插秧后返青活根的過程,能加快生長發育,促使水稻提早分蘗,導致整個生長期縮短,有效增加水稻播種靈活性,有利于種植戶選擇更安全、更適合的播種期[8]。此外,直播提早分蘗,無返青活根階段,導致有效穗數大量增加,因此,雖然相比人工插秧和機插秧模式下,其每穗著粒數減少,但其最終產量提升明顯[9]。
抗倒性作為水稻生產上重要性狀之一,在直播中顯得更為突出。試驗中相比于人工插秧和機插秧,千鄉優616 在直播模式下倒伏率顯著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直播時根系扎根較淺,對根倒伏更敏感;或隨著田間植株密度的增加,其莖粗、單位節間干質量、莖壁厚度下降,導致倒伏率增加[10]。因此千鄉優616 在直播模式下,應加強肥水管理,建立較好的根系結構,從而有效防止倒伏[11]。而千優531 在3 種不同模式下均未發現倒伏,說明其具有更好的耐密植性和抗倒性,可加大示范推廣。
對比試驗分析得出,千鄉優616 和千優531 直播產量均高于移栽模式,其中千優531 的直播表現更優于千鄉優616,主要表現在抗倒伏能力更強,產量提升更高。因此,千鄉優616 和千優531 均適合直播栽培模式,但千優531 更具有推廣優勢。
參考文獻
唐江云,向平,萬志玲.基于SWOT 模型的四川省水稻育種業競爭力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7,45(11):1 867-1 870.
TANG Jiangyun, XIANG Ping, WAN Zhiling. Competitive analysisof rice breeding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SWOTmodel[J].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7, 45( 11) :1 867-1 870.
汪杰,李世明,王楚桃,等.水稻育種發展趨勢及直播耐淹水萌發研究進展[J].中國種業,2020(8):4-7.
朱德峰,張玉屏,陳惠哲,等.我國稻作技術轉型與發展[J].中國稻米,2019,25(3):1-5.
ZHU Defeng, ZHANG Yuping, CHEN Huizhe, et al. Transformationand development of ric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J].ChinaRice,2019,25(3):1-5.
朱德峰,張玉屏,陳惠哲,等.中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與實踐[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7):3 404-3 414.
ZHU Defeng,ZHANG Yuping,CHEN Huizhe,et al.Innovation andpractice of high-yield ric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J]. ScientiaAgricultura Sinica,2015,48(17):3 404-3 414.
唐艷萍,段翔,寧孝勇,等.達州市水稻直播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22,38(6):47-49.
張紹艷,李葉青,高崇友.地理標志產品吉首白云貢米綠色生產技術規程[J].農業科技通訊,2021(9):200-203.
陳榮信,林堅順,潘華金,等.水稻機械化統育統供技術的研究及推廣應用[J].現代農業裝備,2014(2):25-29.
方志強,陸展華,王石光,等.不同種植模式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及適宜直播品種的篩選[J]. 廣東農業科學, 2022, 49( 6) :1-10.
FANG Zhiqiang, LU Zhanhua, WANG Shiguang, et al. Effects of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rice growth and selection of rice varietiessuitable for direct seeding[J].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2,[8]49(6):1-10.
劉紅江,蔣銀濤,陳留根,等.不同播栽方式對水稻根系生長及產量形成的影響[J].江蘇農業學報,2015,31(2):310-316.
LIU Hongjiang, JIANG Yintao, CHEN Liugen, et al. Influence ofplanting modes on root growth and yield of Oryza sativa L.[J].Jiangsu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31(2):310-316.
許俊偉,孟天瑤,荊培培,等.機插密度對不同類型水稻抗倒伏能力及產量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5,41(11):1 767-1 776.
XU Junwei,MENG Tianyao,JING Peipei,et al.Effect of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density on lodging resistance and yield in different typesof rice[J].Acta Agronomica Sinica,2015,41(11):1 767-1 776.
黃成志,黃文章,雷樹凡,等.丘陵山區水稻直播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3):20-23.
HUANG Chengzhi,HUANG Wenwen,LEI Shufan,et al.Preliminarystudy on rice direct seeding in hilly area[J].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2016,44(2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