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錦秋
聯席董事長能否充分發揮正面作用,關鍵還在于制度設計是否合理,畢竟目前法律法規在這方面還是空白。如果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董事會仍可能出現兩方站隊、分庭抗禮的局面
12月12日派林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通過《關于選舉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聯席董事長的議案》,全票通過選舉付紹蘭擔任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聯席董事長。筆者認為,聯席董事長制度值得關注和探索。
目前,派林生物的第一大股東為“勝幫英豪”,名下直接持有公司20.99%股份、控制了公司23.01%股份的表決權。付紹蘭通過其控制的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17.26%股份。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付紹蘭擔任派林生物董事長。2023年10月底公司完成董事會、監事會換屆,“勝幫英豪”占據全部席位,付紹蘭出局;不過如今付紹蘭又擔任聯席董事長,兩大股東間矛盾出現緩和跡象。
公司法規定,董事會會議由董事長召集和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召集和主持……其中并沒有關于聯席董事長的規定。聯席董事長制度也稱聯合董事長制或共同董事長制,是上市公司的一種自發制度創新,董事會中同時設置兩位董事長,共同協調董事會運作。一般來說,聯席董事長處于輔助位置;但在個別公司中,兩人均為聯席董事長,屬于平行關系。
派林生物最新公司章程規定,董事會由13名董事組成。設董事長1人,可以設聯席董事長1名;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不履行職務的,由聯席董事長履行職務。也就是說,派林生物董事長行使公司法明確規定的各項職權,包括主持股東大會,召集、主持董事會會議等,聯席董事長替補履行董事長職務。
此前,個別上市公司兩大股東持股相近,對公司控制權的爭奪比較激烈。一旦一方在董事會占多數,即便另一方在董事會也有席位、其意見也難發揮作用,容易出現有你無我、非此即彼的局面,提案互否很常見,有時內斗甚至危及上市公司正常經營,形成多方皆輸結果。而聯席董事長一職的設立,或許為兩大股東內斗的和平解決提供了一條出路。
國人講究名分,兩大股東的一方出任董事長,另一方出任聯席董事長,應該有利于推動公司董事會形成和諧議事氛圍。但聯席董事長能否充分發揮正面作用,關鍵還在于制度設計是否合理,畢竟目前法律法規在這方面還是空白。如果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董事會仍可能出現兩方站隊、分庭抗禮的局面。
首先,聯席董事長應該處于輔助位置。兩人共任聯席董事長、平行關系的制度設計,筆者不大認同。公司法的語境下,公司應該只有一個董事長,上市公司自主創新設置聯席董事長,也只能在一個董事長的框架之下。聯席董事長履行的職責,大致與副董事長相當,當然其層級和位置重要性似乎要高于副董事長,但這是一種名分或榮譽安排。如果董事長能夠正常履行公司法規定的各項職責,聯席董事長就不應越俎代庖,董事長和聯席董事長的法律地位應有所區別。
其次,董事長與聯席董事長應加強溝通和互補。董事長與聯席董事長唯有強化溝通,才能化解分歧,贏得信任;而只有在董事會形成互信氛圍的基礎上,董事會成員才能求同存異,為各方股東找到更多利益共同點,經營管理運作才能基于上市公司整體利益以及全體股東利益。
聯席董事長與董事長畢竟是兩個獨立個體,要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實現優勢互補,為公司發展經營把握好大方向,防止單個主體因某項能力或其他方面的不足而導致決策失誤,這也有利于防止集權、專權。
再次,聯席董事長制度可由公司章程自治選擇。聯席董事長制度或可適用不同場合,比如兩家公司合并或者上市公司收購另外一家公司,由于兩家公司在經營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設置董事長和聯席董事長,有利于在整合期實現穩步過渡,直至最終完全融合。另外在家族企業代際傳承中,也可選擇這個制度。
此外,若公司存在持股比較接近的兩大股東,一旦設立董事長和聯席董事長,聯席董事長或可兼任總經理職務,這有利于公司高層分權,更好發揮股東間的相互制衡作用,從而有利于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