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堅貞
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及“互聯網+”教育的發展革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的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是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質,提升綜合素養,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部編版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發展現狀,并分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新課程改革
語文學科是我國教育內容中的基礎學科,貫穿學生學習生涯。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部編版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由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逐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模式。高段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逐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今后的語文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部編版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手段與模式也在發生變革。小學處于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學也給予了更多的重視,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方面。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高段小學語文教師根據新課改要求,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手段,但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問題也逐漸顯露。
第一,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尊重。現階段,小學語文高段閱讀課堂上,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依然運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沒有引導學生對文章開展自主閱讀學習,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尊重,這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二,教學手段單一。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仍用集體誦讀、默讀等方式讓學生閱讀課文,教學手段單一,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無法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理解與思考,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第三,教學準備不夠充足。教學準備是上課的基礎,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準備不夠充足,沒有明確教學重難點,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根據重難點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學生缺乏引導會使教學實際效果與教學目標有所偏差,難以掌握重難點,從而影響學生的閱讀體驗。
第四,未充分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將閱讀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僅憑借書本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對文本中的內容難以進行透徹理解,大幅降低了教學效果。
第五,教學內容單一。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部編版語文教學時,教學內容往往是書本上的課文,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單一的教學內容不利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不夠深刻,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結果也不盡如人意。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極為重要,學生擁有扎實的閱讀基礎才能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講求方式方法,順應新課改下的教育模式,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制訂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多角度地觀察課堂教育,不斷進行實踐和改善,盡職盡責做好知識傳播者這一角色。在新課改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創新高段閱讀教學模式,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將教學重點由灌輸知識轉變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為其今后語文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閱讀習慣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對文章進行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揮組織者這一角色,為學生答疑解惑。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能力。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我的“長生果”》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中“籍”“癮”等較難的生字詞,并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大意,對不懂的問題可以在上課時進行提問。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進行重點講解,并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這不僅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而且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學習課文中“像蝴蝶飛過花叢”所運用的比喻手法時,能夠掌握并運用這種手法進行寫作,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又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豐富教學手段,激發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過程中,相較于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手段,創新型教學手段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寶黛初會》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安排幾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演至寶玉歸來時便結束,給學生留下懸念,使學生對接下來的課文內容產生閱讀興趣,從而促進學生進入閱讀。再如,在教學《七律·長征》時,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的多媒體設備,播放朗讀音頻,為學生進行朗讀示范,并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內容,促使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過程中,單一的教學手段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發展現狀,不斷創新教學手段與模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豐富教學手段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從而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只有學會正確閱讀,才能夠實現繼續深入地獲取知識。閱讀能力背后蘊含的是學生的口頭表達以及書面呈現等能力,它們之間相互依存與影響。在全面深入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進行小學階段的高段閱讀教學工作,成為教師不斷探索的任務,傳統的閱讀方法訓練亟須改變。
(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豐富學生閱讀體驗
課前準備工作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影響著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明確課文教學重點與難點,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的重難點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豐富學生閱讀體驗。
例如,在教學《燈光》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明確教學重點“理解郝副營長廣闊的胸懷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以及‘燈光的含義”與教學難點“場面描寫的作用”。這樣學生在進行閱讀時,能夠明確教學重難點,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逐步分析教學重難點,從而達到教學目標。教師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從而促進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能夠豐富學生閱讀體驗,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閱讀水平。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優化與完善小學高段閱讀教學模式,尋找出一條最高效的小學高段閱讀教學的路徑,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健康且全面地發展。
(四)結合生活實際,增強學生感知
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意,新課改要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獲得美的體驗與感受。在閱讀文章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作者思想,體會作者人生經歷。為增強學生感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月是故鄉明》這篇文章時,文章作者通過對故鄉月下景色的描寫,表達了故鄉的月亮比他鄉明這一思想,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月下景色,并與文中所描寫的景色進行對比,讓學生思考文中月亮與現實月亮相比哪個更加明亮。這種方式使語文課文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提升感知能力,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閱讀能力。在小學高段教育中,語文教師應對閱讀教學給予高度重視,以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水平。高段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和理解能力,能夠獨立閱讀文章。通過加強閱讀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獨立思考能力,還能增強其理解能力,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效。
(五)豐富教學內容,提升閱讀能力
在傳統高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幾乎都是課本上的內容,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沉悶,不利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基于此,高段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各大平臺上搜尋符合小學生能力并與所學課文內容相關聯的文章,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在學習書本內容外,利用文章對學生進行拓展延伸。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牧場之國》這篇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集描寫中國獨特風土人情的文章。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在了解荷蘭獨特的風土人情后,利用班級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有關中國獨特風土人情的文章,并引導學生閱讀,總結文章中描寫了哪些中國特有的風土人情。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文化素養。這樣豐富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內容,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有效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
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學科變得越來越重要,學好語文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以及各種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具有深遠影響。新時代的語文教學是“大語文教學”,強調大格局,大思維,要求通過廣泛的閱讀以及與社會生活知識的結合,達到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是語文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學得好,知識基礎牢固,學生將會受益終身。新時代的語文教學在教學方法上更加靈活,更加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在教學內容上更加豐富多彩,可以從多個維度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不斷創新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方式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教師應不斷創新變革閱讀教學手段與模式,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根據學生需要開展閱讀教學活動;還應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并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從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豐富學生閱讀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結合生活實踐開展閱讀教學工作,以增強學生感知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只有根據新課改要求不斷創新發展閱讀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在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文業. 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與內容探析:評《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J]. 中國教育學刊,2021(11):120.
[2]胡萬琴.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路徑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9):32.
[3]黃向東.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途徑[J]. 教書育人,2018(31):49.
[4]劉軍.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途徑[J]. 作家天地,2019(09):31+79.
[5]崔麗琴. 初探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7):37.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