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英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學生能夠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聽說讀寫能力等,促進今后的成長和發展。而體驗式閱讀教學能夠吸引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學習到更深層次的知識。本文就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進行分析和探究,致力于使體驗式閱讀教學更好地落實到小學各個年級,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一、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深度體驗閱讀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積極創設閱讀情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閱讀情境中,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教師要創設直觀情境,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虛擬情境,通過動畫、音樂結合展示,調動學生體驗式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冬天小女孩在冰天雪地中賣火柴”的虛擬情境,讓學生觀看視頻,感受作者想表達的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和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通過創設情境,學生閱讀探究的欲望被調動起來了,對課文的把握也會更加深刻。
二、品讀文本,幫助學生掌握多元閱讀技巧
語言文字承載著作者的情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語言教學,引導學生對語言進行品讀和體味,充分發揮語言的媒介作用。一般來說,語文教學分為四大內容:聽、說、讀、寫。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利用一多半的時間開展閱讀教學。將讀作為基礎教學,學生的語言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要想滿足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比如泛讀、朗讀、默讀、誦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文本類型特點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方式。教師還需要提前制訂閱讀目標,提高學生閱讀的層次感和節奏感。
例如在教學《麻雀》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關于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視頻,再要求學生朗讀課文的重點部分,然后要求學生復述一遍課文內容,重點抓住描寫小麻雀和老麻雀外觀和動作的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開展活動,幫助學生升華閱讀情感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喜歡新鮮事物的特性,結合語文教材,設計和開展多樣化的閱讀體驗活動,提高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
例如在教學《牛郎織女》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每個學生分析和琢磨人物性格,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接著讓學生說一說文章中每個人物的形象特點,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角色進行演繹,感受課文蘊含的情感。
四、設置問題,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認知
提問是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設計相關的閱讀問題,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構建理想化的語文閱讀課堂。
例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以及教材內容,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女主人公桑娜是怎樣的人物形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從他們的經歷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和探究教師提出的問題,感受俄國窮苦人民富有同情心、愛心的美好品質。
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需要教師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開設多樣化的閱讀體驗模式,營造活躍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興趣和習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