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平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談作業雞飛狗跳!其實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他們不像成年人有很多生活經驗。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很重要。如歸納思維、有序思維等,這些都可以在玩耍中滲透給孩子。比如孩子數一些較混亂的東西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按照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等順序依次數;又比如有時孩子房間較亂、東西亂放,針對這種現象,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對物品分類,培養孩子的整理與歸納思維。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一拃、一庹、一腳(穿鞋后)和一步。在一個時間段內,這些長度往往是固定的,它們都是我們身體上的“尺”。記住自己的“身體尺”,用拃或庹測量家具的長寬,用腳測地板磚的邊長,用步估測一段路程,等等。這些都能夠為孩子學習長度單位打下基礎。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就拿購物來說,其中隱藏著許多數學知識。如通過引導孩子查看商品價格,幫助孩子認識小數及人民幣的單位;引導孩子比較不同包裝的同一商品,思考購買哪種包裝的商品更劃算,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結賬時,試著讓孩子先算出總價,再與實際總價對比,看看相差多少,思考有無更簡單的計算方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看似平常的購物活動,潛移默化地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孩子們也樂在其中。
另外,周末或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玩時,可以讓孩子制定計劃,如出發時間、行駛路線、乘車方案等,這是很好的數學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學到數學知識,還能培養孩子出行前做好計劃的習慣。游玩過程中,教會孩子學會看地圖、借助太陽辨認方向等,培養孩子的方向感和確定位置的能力。
對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多多觀察,如常見的地板磚是什么形狀,車位、水壩、球、魔方和水桶又是什么形狀,等等,這些都是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負數的學習是數與代數的拓展,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了解負數。如觀察電梯樓層的按鍵、觀看天氣預報等,這樣孩子就會對負數、氣象符號、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等有初步的認識,再學習負數時,就不會感到陌生。家長還可以借助孩子的作息,幫助孩子認識時分秒。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就是小學階段數學的綜合與實踐活動。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實踐,有助于學生積累生活經驗,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