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草木蔥蘢,萬物欣欣向榮。走進龍池堡村山西瑞琪種養專業合作社吊瓜種植基地,只見工人們正在棚里忙碌著,有的整理地膜,有的為瓜苗覆土,有的為藤蔓打枝、正蔓。陳桂梅興奮地說:“我在這里打工一個多月了,每天工作9 小時,已經掙了5000 元。不出村就能找到活干,掙錢顧家兩不誤,多虧了村里產業發展,為我們創造了就業機會”。
龍池堡村是天鎮縣馬家皂鄉最南端的一個村,有耕地7350 畝,是典型的農業村。近年來,在鄉黨委鄉政府的指導下,該村緊緊圍繞黨中央有關“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結合鞏固脫貧成果,在加強傳統農業、基礎產業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以新型專業農民、適度經營規模和綠色農業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和收入機會。
龍池堡村堅持黨建引領產業振興的工作思路,加強村黨組織建設,不斷提升黨支部組織力,促進村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抓典型引領,不斷拓寬黨員帶頭發展致富的渠道,激發和提升黨員帶頭創業就業的能力;抓政策扶持,不斷健全黨支部服務功能,堅持“項目跟著產業走、資金跟著項目走、人才跟著產業走、服務跟著產業走”的思路,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龍池堡村黨支部大膽嘗試,突破“一村一品一業”的發展思維模式,逐步向多產多業拓展。向土地要產量、向資源要增量、向機制要保障,挖掘土地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推進興村富民步伐。
2021 年,龍池堡村引進大同綠農云海開發有限公司實施農光互補項目,開發村內荒溝荒坡,“沉睡”多年的集體經濟被“喚醒”,實現零的突破。引進天安德源農業有限公司發展“訂單農業”,種植糯玉米1000 畝,解決村民就業45 人。到2022 年底,全村引進宇翔畜牧、建強商砼、誠合、天安德源等6 家企業,不僅使本村60%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有了工作崗位,也為周邊村民創造了就業崗位30 余個。
今年以來,龍池堡村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把提高農民收入作為興村富民之首,根據依法、自愿、土地高效利用、村民收益最大化的原則,流轉土地3500 畝,開展集約化經營,新引進吊瓜和設施蔬菜種植項目2 個,種植吊瓜1200 畝,建設大棚3000 棟;蔬菜種植占地300畝,建設蔬菜大棚200 棟。據吊瓜項目種植負責人介紹,種植吊瓜中期撫育、后期采摘需要人手多。
村民王運,家里2 口人,勤勞能干,耕種土地40 畝。在耕種好自家土地的同時,利用空閑時間到產業基地打工,入春到現在已收入2 萬余元。脫貧戶張佃標,自從村里引進企業后,合理安排家里的農活和打工時間,每年打工收入1.5 萬余元。今年,他受聘于糯玉米基地,春天整理土地、播種時鋪管壓膜、入夏后田間管護,成了基地的“長期工”。
據村委會主任王元軍介紹,產業結構調整為龍池堡村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的入駐為村民創造了就業崗位。正常情況下,企業日均用工在130 人左右,如果在生產旺季,每日用工可達到200 人以上。為了保證企業正常用工,保障務工人員工資兌現,村委會專門對企業用工進行監督管理,選派專人與企業核實務工人數、商定工人日工資標準,務工人員工資日均150 元,且日清日結。不僅解決了本村有勞動能力的人員上崗問題,而且吸引了周邊閑散勞動力就業。據估算,今年企業用工在24000 個以上,總支出應在315萬元左右,目前已經支付農民務工費85萬元。
“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堅持黨建引領,當好‘服務員’、做好‘店小二’,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辦得好。同時在保證企業正常用工的基礎上,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溝通,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村黨支部書記高志航表示。
記者手記:
社會工作連著千家萬戶,充分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緊貼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及時感知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家園。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有效治理的物質基礎,堅持黨建引領,在培育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上下功夫,更好地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領導,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糯玉米喜獲豐收,村民正在將豐收的糯玉米裝車銷售(翟文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