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



阿布扎比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首都,由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幾座小島組成,通過橋梁與大陸相連,在波斯灣碧藍海水的環抱中,阿布扎比擁有作為首都的一切魅力和激情。
這里從前只是一個未開發的城鎮,后來以創紀錄的發展和城市化速度,蛻變為一個國際大都市。近10~15 年間,由努維爾、福斯特、扎哈、阿賈耶等國際著名建筑師設計的新建筑接連在阿布扎比落成,一時間這座城市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部落傳奇
屬于阿布扎比的城市記憶
“它見證了沙漠文明的演進與光芒,它是古老事物的寄居與歸宿,它也是阿布扎比城市發展中一個悠久的傾聽者。”在阿布扎比,人們這樣定義艾赫森宮殿(Qasr Al Hosn)。
艾赫森宮殿是阿布扎比最古老的建筑,它見證了阿布扎比從一個沿海小鎮到一個國際化都市的演變。過去,阿拉伯半島上的居民巴尼亞斯部落隨著季節而遷徙。他們從利瓦出發,去尋找淡水和牧場,或者用從綠洲收獲的棗子去交易其他東西,也會到阿布扎比島釣魚、潛水采珍珠和收集鹽。
從地理、經濟和政治上來說,阿布扎比地處沿海,與西方交流的機會要比在利瓦沙漠大得多,于是巴尼亞斯部落的一個分支——布法拉哈部落,即納哈揚家族的祖先,于18 世紀60 年代初在阿布扎比建立永久性定居點。為了守衛這個定居點,他們在這里建了一個堡壘式的瞭望塔,這就是艾赫森宮殿的前身。
短短幾十年光景,最初的小村莊在1833 年左右成長為一個擁有1.2萬居民的定居點。在采珠季,潛水采珠者和商人紛紛從其他地方來到阿布扎比,這里成為了海灣沿岸的一個熱門城鎮,人口激增。因此,艾赫森宮殿也標志著阿布扎比發展歷史上一個關鍵轉折點——統治中心從沙漠轉移到海岸。如果沒有這一決定,歷史將會大不相同。所以這座堡壘不僅象征著它所保衛的定居點,也象征著納哈揚家族的統治。
艾赫森宮殿位于阿布扎比市中心,是這座城市最早的歷史街區,它見證了這座城市從傳統的采珠定居點到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演變過程,作為一座“活著的”國家紀念碑,通過手工制品和檔案材料講述著阿布扎比的歷史。
如今的阿布扎比總統府所在地在國家宮殿(Qasr Al Watan),是當今阿聯酋內閣和阿聯酋最高權力機構聯邦委員會的官方會議場所,也是正式國事訪問和各國首腦活動的舉辦地。
踏入宮苑,它的壯觀會令你驚嘆:其中擺放著令人贊嘆的藝術品,房間內裝飾有馬賽克幾何圖案的墻壁和地板,圖案超過5000 種;宮殿大廳內還有世界上最大的穹頂之一,以及一盞由35 萬顆水晶組成的巨大水晶燈,大廳內富麗堂皇的吊燈及環形布局象征著阿聯酋對光明與平等的承諾。
主殿的地板由白、藍、黃三色構成,分別代表了阿聯酋的天空、海水和沙漠。據說地板用的藍色是酋長親自挑選的,用來代表波斯灣海水。宮殿內有一個巨大的鏤空裝置藝術,叫做“The Power of Words”,它的造型并非單純的線條,而是阿聯酋開國總統謝赫·扎耶德·本·蘇丹說過的一段話:“一個國家的財富不僅是金錢和石油,更重要的是在于人民,如果這個國家不服務好它的人民,那么它將一無所有。”
國家宮殿內還有一座圖書館,里面收藏了五萬余本書,圖書類型從天文學、科學學科到阿聯酋的相關文獻,還有其他文學資源,如論文、報紙、雜志以及電子書和視聽內容。這座圖書館即使是在阿布扎比公共圖書館排名上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每天晚上七點半,這里將有一場別開生面的燈光秀表演,潔白的府壁成為一塊巨大的幕布,充滿夢幻色彩的燈光投射在此,為眾人獻上一場視覺盛宴。
這座雄偉建筑由白色花崗巖和石灰巖建造而成,以精妙絕倫的設計向阿拉伯璀璨文化遺產和藝術傳統致敬。歷史、文化、藝術及設計的完美融合,匯聚成這座不容錯過的輝煌人文地標。
藝術殿堂
感受一場來自中東的“光之雨”
阿布扎比盧浮宮(Louvre AbuDhabi)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巴黎之外建起的盧浮宮,為此,阿布扎比政府要在10 年里向法國盧浮宮支付2.47億美元的展品展出費和名稱使用費。這座代表了阿拉伯世界首個全球性的博物館,將擁有30 年使用“盧浮宮”稱號的權利。
相對于博物館內造價不菲的展品,阿布扎比盧浮宮本身就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它對細節的追求苛刻至極。阿布扎比盧浮宮原本預計于2015 年正式對外開放,但因為穹頂內自然陽光散布的效果不夠理想,開放時間推遲了兩年。
穹頂由四根墩柱支撐,相互間隔為110米,隱藏于博物館建筑內部,讓人產生穹頂仿佛是飄浮著的錯覺。整座穹頂結構的最高點海拔為40 米,比首層地面高出36 米。
讓·努維爾事務所是這座宏偉博物館的設計團隊。關于阿布扎比盧浮宮,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讓·努維爾說:“你永遠不可能在兩次相同的光線下欣賞博物館。”阿布扎比盧浮宮坐落于碧藍海水之上,看起來像一個浮動的穹頂,陽光經過圓頂的空隙過濾進入,疏影錯落,點點星斑如同透過層層棕櫚樹的中東陽光,最終落進展館里。
如同“光雨”一般,在寧靜的環境中,人們可以感受陽光、穹頂、海洋、建筑及陸地之間的互動。巨大的銀色穹頂與白色外墻被海水環繞,形成一道亮麗的海上風景線。游客還可以選擇乘坐皮劃艇參觀,以不同的視角感受這座雄偉建筑。
阿布扎比盧浮宮由55 座相對獨立又互相連接的建筑組成,其中包括23 間畫廊。博物館畫廊的地面、墻面和屋頂表皮都由努維爾專門設計。它們進一步強調出阿布扎比盧浮宮的宏偉氣度。地面鋪設著鑲有銅制邊框的石板;每間畫廊所用的石材,都呼應著其所陳列的藝術品的特殊年代。
黃金重工
端莊典雅的大清真寺
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SheikhZayed Grand Mosque),是為紀念謝赫·扎伊德·本·蘇丹·阿勒納哈揚——阿聯酋第一位總統而建造,寺內有他的陵墓。大概因為全稱太長,當地人和游客都簡稱該寺為GrandMosque( 大清真寺)。
作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整座清真寺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伊斯蘭教的風格,也借鑒了不少世界上有名的清真寺設計,與國際接軌的建造思路與阿布扎比的城市定位相輔相成。
清真寺占地2.2 萬平方米,有82 個圓形穹頂,主穹頂高85 米,裝飾著黃金的柱子多達1100 根,最多可容納萬人同時做禱告。
清真寺耗資55 億美元,使用了46 噸黃金,來自希臘的漢白玉包裹著整個清真寺,潔白的建筑群在碧空如洗的藍天下顯得更加神圣。清真寺里隨處可見的精美雕刻來自中國工匠。主殿內的波斯地毯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編織地毯,寬達5627 平方米,重達47 噸,造價580 萬美金,由1200 名伊朗工人使用38 噸羊毛歷時一年半編織而成。
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是阿聯酋境內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清真寺,所以游客進入也必須身穿長袖衣衫,佩戴頭巾。進入清真寺內,很難不被眼前的奢華震驚,畢竟很少有建筑如此明晃晃大規模地使用黃金、水晶作為建筑材料。精致繁復的花紋無處不在,地板上的色彩也不是普通的顏料彩繪,而是用天青石、紅瑪瑙、紫水晶、鮑魚貝等天然材料拼構而成。
在禮拜大廳內,吊燈的色彩由典雅藍色變為炫目的金色。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內共有七盞吊燈,七盞吊燈在鍍金基礎上,鑲滿了施華洛世奇水晶,數目上千。最大的一盞吊在禮拜大廳的主圓頂上,是世界最大的枝形水晶吊燈。
天馬行空
阿布扎比驚奇世界
一座云集了當代諸多建筑大師心血的城市,并非只會用簡單粗暴的奢侈建筑材料來展示城市魅力。在哈里阿拉伯大街上,矗立著一座與比薩斜塔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奇妙建筑——首都之門(Capital Gate)。
2010 年6 月6 日,它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筑”。為了讓這座建筑能夠承受傾斜所造成的重力、風力壓力和地震壓力,整座斜塔建造在密集的網狀鋼筋之上,后者形如一座“外骨架”。整個建筑由深入地下30 米的490 根地樁支撐。另外,為了實現塔樓彎曲的形狀,728 塊菱狀玻璃面板的每一塊的形狀都不相同,擺放的角度也各有差異。堅硬的鋼鐵宛若錦緞蜿蜒,與水晶般閃耀的玻璃外墻相互交錯,直沖云霄。
首都之門內部設有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辦公區和一家五星級安達仕首都門酒店(Andaz CapitalGate),這家奢華酒店主打現代風格,淺棕色和奶油色的裝潢顯得格外溫馨,從落地窗就能欣賞城市風光和海岸線美景。
阿布扎比的驚奇世界不止有直沖云霄的首都之門,謝赫扎耶德橋(Sheikh Zayed Bridge) 也是其中最矚目的存在,如同城市中連綿起伏的沙丘,又像是巨大的海浪襲來。據說這座大橋是有史以來建造最為復雜的橋梁,由著名建筑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設計而成。整座橋長842 米,高64 米,是連接大陸和阿布扎比島的第三大交通路線,使得阿布扎比島和大陸之間的路程縮短,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這座大橋以流暢的線條設計和龐大的建筑體量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視線。除極具動感的弧形設計之外,大橋的照明設計也極為特別,能營造出13 種藝術場景。每當暮色降臨,廣闊遼遠的天際線下不斷變化的彩色燈光,為這座大橋穿上了一件流光溢彩的外衣。
作為阿聯酋首都,為了打造獨特的城市光環,阿布扎比耗資270 億美元,將距市中心15 分鐘車程的薩迪亞特島開發為一座文旅之島,這里集結了扎哈·哈迪德、安藤忠雄、讓·努維爾等6 位世界頂級建筑大師的作品,而這些出自建筑大師之手的經典之作,并非全是參天的摩天高樓。在美麗的波斯灣南部,一座座蓄勢待發的博物館和藝術館為富有的阿布扎比注入了不朽的藝術之魂。
編輯+ 馮藝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