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涵,呂 薇,葛璞玉,楊彬彬
(貴州財經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貴州貴陽 550000)
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合作社作為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的農業經營實體,能有效降低農民生產、經營的成本以及不易抵抗風險的能力,也能提高農民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能力,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同時,為農村土地制度、經營體制改革與完善開辟新的發展路徑。但合作社的市場影響力量仍然較小,競爭優勢不明顯。不僅如此,還面臨整體規模小、服務能力弱、經營能力差等問題,很難讓成員分享到合作收益,達不到合作共贏的效果。因此在面對如此大環境下,將優秀合作社作為提升合作社綜合實力參考范本便迫在眉睫。每個行業有屬于各個行業的標桿,這些標桿對于剛建立的組織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而全國500強合作社作為農民日報社發起的重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評價活動,在全國行業范圍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對于合作社來說獲得這一榮譽即屬于行業標桿行列,對于合作社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湄潭縣落花屯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位于湄潭縣抄樂鎮,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創始人彭忠在返鄉創業之前迫于生計,遠赴浙江打工,常年在外的生活,再加上子女的讀書問題,再結合家鄉湄潭正大力發展經濟的背景下,毅然選擇返鄉,投入家鄉的建設中,而其本人對于選擇合作社這一新型經營主體原因:“自己辦沒有意義,也做不好,聯合家鄉所有農民合作一起才能夠有更大的收獲?!变靥墩苍诋敃r大力推動茶葉產業以及合作社,響應國家號召,扶持合作社,聯合廣大農民,在此背景下,湄潭縣落花屯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便開始了其發展之路,而經過合作社社長社員以及村集體共同的努力下,合作社日益壯大,發展至今社員規模達5 893人(戶),發展至今總規模已包含湄潭縣3個鄉鎮、12個鄉居;擁有30萬級無塵化加工車間,年加工能力2 000 t,倉儲庫房1 500 m2,創立了合作社品牌茶葉“雅眉”與“鑫輝印象”。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作出了重大貢獻。在蓬勃發展下,合作社于2021年榮獲全國500強合作社并排名48名的佳績,獲得國家級示范社、全國農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單位等榮譽,合作社榮獲如此多的優秀榮譽與成績,離不開社長的獨到眼光,離不開社內先進的管理體系,離不開各級部門的幫助。
基于組織生態學,將湄潭縣落花屯茶葉合作社發展至今歷程分為四個階段,具體分為合作社的創辦階段、合作社的探索階段、合作社的發展階段、合作社的拓展階段。在縱向劃分發展階段的同時,橫向分析合作社各個階段內外部環境變化,分析合作社成功的經驗。
湄潭縣落花屯合作社于2009年7月23日注冊創辦,合作社創辦人彭忠在創辦合作社之前迫于生計,曾去往浙江務工,而在外務工的時期,彭忠深深感受到了發達地區對于企業管理先進的措施與方法,并家鄉大力發展合作社與茶產業的背景下,決定帶著在外拼搏積蓄與所學經驗,回到了家鄉湄潭縣抄樂鎮的落花屯村,選擇以合作社這一新型農民經濟合作組織,決心帶領當地村民一同致富。
湄潭縣落花屯合作社在創辦初期注冊資金為220萬元,在創辦初期,成員僅有8戶,都為了解彭忠的落花屯村當地的村民,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彭忠并沒有灰心,而是抓質量求發展,他以低于市場價向當地村民出售農資,再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與當地村民簽訂合同收購茶青,這為當地茶農帶來利益的做法慢慢地取得了當地村民的信任,村民們享受了合作社所帶來的經濟增收,在低價獲得農資的情況下,還能不愁銷路,合作社直接將種植出來的茶葉收購,因此大家慢慢地相信了加入合作社能夠為自己帶來收益,當地村民都紛紛加入,慢慢地積累起了社員。在初期合作社承包了33.33 hm2左右的茶園,并截至2014年一共招收了623名社員加入,合作社近四年分紅96萬元,社員平均分得1 200元。社員戶年平均增加收入4 500元以上。并以“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開始運營。
在合作社創辦起來了之后,創始人深深地意識到好的合作社不是在建立后靠著政府以及當地的扶持下勉強度過,而是需要考慮長久的可持續發展,于是在合作社初步運行后,創建人彭忠借鑒股份公司商業模式,為合作社成立了理事會、監事會,由其本人出任理事長,社員各司其職;將權力分散,更利于集約化管理。公司化的經營與管理使得社員之間更加具有凝聚力與執行力,在面臨內部管理風險時也更具有抗性,社員之間互相管理監督,收支透明,也避免了內部分配不均的情況發生,使得合作社更民主性,也將合作社與普通民間組織區別開。在這一階段,由于湄潭獨特的地理優勢,落花屯合作社將產業重心由農作物轉變為主營茶葉產業。也是在此階段,合作社意識到加強產業融合的重要性,于是在權衡之后決定擴大合作社的產業鏈,原本合作社是負責收購社員種植茶葉并銷售,產業鏈相對單一,在意識到問題之后,合作社與當地政府合作,將合作社搬遷到了離湄潭縣城更近的興隆鎮,同時擴大了合作社經營范圍,創辦了落花屯合作社智慧茶廠,從茶葉種植、收購、加工、包裝、運輸、銷售,覆蓋了全產業鏈,產業鏈的完整使得合作社在控制成本與拓寬業務范圍上更近了一步,也使得合作社發展更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這一時期擴充到了1 000名社員,并實現了年收入的增長。
在市場站穩了腳跟之后,合作社深知質量才是立足于市場的根本,量大并不能說明什么,追求合作社品牌茶葉的“質”才是合作社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而茶葉以及其他農作物的種植離不開避免病蟲害的風險,于是合作社聯系了貴州省茶葉研究所等專業相關部門,對茶葉生長全過程中的種植技術與用藥進行一系列的咨詢,并聘請一批高技術人才來進行管理和技術支持,真正地體現了高質量種植的思路,在確立了嚴格的種植標準之后,與此同時合作社理事長彭忠借鑒“生產隊”的模式,在茶園種植范圍內以村為單位成立小組,在得到社員同意的前提下,村民小組成員之間自愿流轉土地,三個村共計流轉土地146.67 hm2,采用“合作社+村民小組”模式進行內部管理,該模式為每個小組聘請一名小組長,有合作社發放工資,同時每個組組長對其承包的茶田負責,嚴格按照合作社規范要求來種植茶葉。與此同時,合作社對內部實行嚴格的問責機制,保障每畝茶葉都有跡可循,對于出現問題的茶葉追溯到具體的小組長,再由小組長進行組內追責,這種模式大大地增加了對于茶葉品質的可控性、監管性,降低了茶葉的質量問題風險,也提高了合作社的運行效率以及質量監管,保障茶葉供給的同時保障了茶葉質量,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合作社一步一步擴大規模,在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中贏得自己的立足之地。社員數量達到了5 893名,也是在這一時期,評選上了全國500強合作社,并在全國優秀的合作社中總排名48的優秀成績。
在拓展階段,合作社的組織生態位也處于了核心地位,因此合作社的社員服務輻射也拓展到了湄潭縣3個村,共計5 893名社員,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合作社在滿足原有業務的前提下,本身業務范圍也不再局限于社內,而是擴展到周邊縣市。并推出針對沒有時間管理茶田或家中沒有勞動力的留守老人農戶的社會化服務:茶園托管項目,該服務采用菜單式,公開列舉茶園全產業鏈提供服務,從茶園開溝施肥到茶園修篷、亮行亮腳,再到茶園更新除草,全產業分項服務,每個階段收費透明,做到合作社提供技術與勞動力為廣大農戶服務,使得無暇管理或無力管理茶園的農戶獲得新的方式。
合作社在運營多年的情況下,深刻地意識到茶田在病蟲害防治的噴灑農藥階段以及采摘階段是最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精力的,原始的茶田大多是以人工使用手搖式農藥噴灑機,這一方式既不能做到很好的噴灑效果,又對于人員有著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合作社在2022年購買了大疆農用噴灑無人機,對茶田進行噴灑農藥,在對社內茶田進行試用后,發現采用無人機大大地提高了噴灑的效率同時還節約了人力成本,在此基礎上,合作社重新購置28臺無人機為全省廣大茶田提供農藥噴灑服務,對外開展業務,目前訂單也輻射到了全省各個茶田,為合作社增加了營收。
湄潭縣落花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首先離不開“帶頭人”彭忠的作用,彭忠憑借自己的人脈資源,積極與大型公司和企業簽訂協議,很大程度的保障的合作社社員的利益,為社員們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和農資上的便利,讓社員的切實地感受到了合作社帶來的益處,充分保障了社員們在茶葉種植全過程中需要的技術和農用物資,具體從茶青、防蟲害、化肥到種植質量標準,極大地給社員們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礎上,社員種植出來的茶葉品質更高,保障了所種植的產品質量,自然也不愁了銷路,社員們跟著合作社一起發展;比起個體經營,將社員風險降低到最小。而在面對市場錯綜復雜的環境,理事長彭忠適應市場,不斷開拓創新,時刻學習提升自己,將先進的理念與管理制度運用到合作社的管理上,并順應市場以合作社的名義提供了社會化服務與無人機灌溉服務,切實地為合作社帶來了實際的經濟效益。
合作社構建了一條完善的茶葉產業鏈,由公司負責加工銷售、合作社建設基地、基地帶領農戶、農戶進行種植的茶葉全產業鏈,做到了在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全環節的覆蓋,為社員切實地帶來了好處,成功地讓社員實現盈利,帶領當地增產增收,完善的產業鏈使得合作社更加規范化,在面對高要求的市場也能更好地應對,全產業鏈在控制成本上也更具有優勢,多產業鏈對于合作社來說產生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合作社實行“合作社+村民小組”的模式運行,這一模式很大程度地杜絕了社員像舊“生產隊”模式中,存在偷懶、耍賴行為,在這種模式下,合作社社員按勞分配,同時組長負責整組的質量環節,一旦檢查到收購茶葉不符合合作社標準,追責到具體組長,再通過組長下沉到各個社員,每個人都對自己在社中的生產環節負責,真正地實現風險共擔,質量安全可溯源,強化社內每一個成員的責任與義務,真正意義上解決了“生產隊”所面臨的社員偷懶情況,以規章制度強化了社員的契約精神,使得合作社的內部運行更具有可控性。
優秀的合作社不但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扶貧成效、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還是引領農村經濟從家庭分散經營轉向集中規模經營的主要載體??陀^上,合作社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與此同時,湄潭縣落花屯合作社于2021年被評選為全國500強合作社,其成功的經驗與路徑值得挖掘與推廣。
在當今合作社發展放緩的大環境下,在當前所提及合作社便想起“空殼社”“形式社”的負面評價下,研究真正優秀的合作社,樹立貴州合作社標桿,將優秀的合作社的成功經驗帶給貴州省正在發展的其他合作社作為啟示,能夠提升貴州合作社整體水平,促進合作社發展,擺脫合作社負面評價,讓合作社成為切實幫助農民增收,帶動農民富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對湄潭縣未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推廣機構的良性發展以及在農業推廣方面發揮其積極作用提供了參考。能夠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作用,將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至貴州各地區,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將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功路徑推廣至貴州各地,同時對于已經創立的合作社具有現實指導作用,能作為其他合作社參考范本,增加貴州省其他合作社被評選為全國500強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