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婷
“樂昌是一個財政并不充裕的山區縣級市,在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時,首先考慮的是怎么樣花小錢辦大事、辦好事。”樂昌市負責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負責人說。截至2023年底,樂昌市有1525個自然村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達到77.53%,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針對粵北地區的實際情況,樂昌市圍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工作任務,及時研究細化任務,在院士專家的指導下,堅持“低成本、少維護、資源化”的農污治理理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突破,在因地制宜、長效運維、提升改造等方面上下功夫,摸索出一套相對適合粵北地區農污治理的工作經驗。
在因地制宜上下功夫
不同地區農村的地形地貌、人口規模、村莊位置差異很大,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污水處理技術是十分重要的。
在統籌全市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過程中,樂昌市堅持分類施策,合理配置資源。結合村莊點多面廣、人口集中在縣區及中心鎮區的實際,樂昌市采取“納入市政管網、集中式設施、無動力設施、資源化利用”四種農村污水治理模式,實行差異化建設。
北部山區鎮收納體豐富,主要采用資源化利用和人工濕地等無動力設施進行治理;鎮區周邊結合鎮級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施截污納管;南部鎮(街道)人口密集且環境容量較小的區域,則采用一體化集中式處理設施,確保出水水質達標。樂昌市根據實際,科學選擇新建設施治理模式和工藝,切實降低建設和后期運維成本,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數據統計,樂昌市積極爭取涉農資金、專項債、山水林田湖草、環保專項資金,累計投入超5億元。為充分發揮資金效益,樂昌在全市已建及在建設施1525個,其中約1200個采取無動力設施的點位,平均每村建設投入資金小于40萬元,且每村70%以上資金投入用于污水管網收集。
在長效運維上下功夫
樂昌市早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在韶關市下轄縣(市、區)中排名靠后,2021年以來,樂昌市積極推進問題設施及管網提升改造工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得到顯著提升,連續兩年成功舉辦韶關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場推進會,實現由“后進”到“先進”的轉變。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對于農村污水治理而言,“建好”一座污水處理站只是開端,只有堅持“建管并重”,才能發揮長效治污作用,避免“曬太陽”工程。
樂昌市作為全省首批實行整縣(市)打包農村污水治理PPP項目的示范縣(市)之一,既重視“建好”,更重視“管好”“用好”。據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樂昌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樂昌市通過明確費用構成及計算方式、運維考評制度、運維管理責任等三方面內容,推動建立污水治理設施長效運維管理機制,是農發行投資的優秀PPP項目。
據介紹,為節約運維成本,樂昌市明確了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的費用構成和計算方式,委托專業機構對已建設施逐個點位測算運維服務費用,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計費模式,主要由日常維護、設施小修、水質檢測等三部分組成,對納入資源化利用、人工濕地等處理工藝分別設置測算細則,推動后期管理可持續進行,目前經測算平均每村運維費用約7000元/年。
針對污水處理設施后期運維管護不到位這一問題,樂昌市制定《樂昌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營維護管理及考核評價實施細則(試行)》。量化評分標準,實施鎮級初評、市級復核的方式,根據評分配套獎懲機制,提升各鎮(街)運維工作積極性。
在提升改造上下功夫
“針對排查發現存在問題的700余個自然村,樂昌市實行‘一村一策,分類分步實施整改,確保問題按時見底清零。”韶關市生態環境局樂昌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樂昌市累計補充建設入戶支管約240公里、修繕主管約120公里,處理能力達到每日1.8萬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早期項目配套入戶管網不完善、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在全韶關市首個啟動提升改造工作,壓緊壓實鎮(街)主體責任,以村為單位實施管網、終端完善工程,將各村污水收集率由不足60%提升至85%以上,被列入韶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市。
“作為全韶關市首個調整項目建設范圍的 PPP 項目,針對早期PPP項目管網覆蓋不全、錯接漏接等問題,按照‘應收盡收原則,因地制宜優化設計與施工。”佛水資源(樂昌)環保技術有限公司介紹。2021年至今共補充完善160個站點的配套污水管網,2019年以來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PPP項目共計覆蓋自然村318個,均已完成建設并投入運營。
樂昌市組建由四套班子、職能部門及第三方共同參與的“4+n+1”督導檢查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工作進度滯后、反饋問題較多的鎮(街)進行實地督導,對存在問題的鎮(街道)進行提醒、通報及約談,倒逼真改實改。同時,聘請第三方單位對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開展現場檢查。
針對鎮區周邊農村污水收集不全的問題,實施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工程,補充管網約30公里,將九峰、黃圃等4個鎮區近6000戶農戶生活污水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提升鎮級污水處理廠減排效益。
“以前家家戶戶的污水都直接往馬路上排,整個村子都是臭的,現在全部用管道送到污水處理站處理了,環境好多了。”樂昌市長來鎮昌山村村民說。
農產品的品質與灌溉水質直接掛鉤,隨著農污治理工作的大力推進,農村水質得到改善,農業實現增收。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團隊牽頭建設的國家示范站石頭壩污水處理站昌山村為例,在污水處理站點建成后,村里糧食及各類經濟作物產量均有提高,目前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接近2萬元,為廣東省各農村污水站建設提供了示范。
樂昌市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打造PPP提升改造、資源化利用和有效管控典型應用場景,不僅節約了投資的成本,還破解了農污設施運行率低的難題,為粵北地區乃至廣東省如何利用農村污水治理助農惠農提供了樣本。
樂昌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樂昌將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創建工作,總結凝練實施技術要點及監督監管要求,切實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民生工程,形成粵北地區典型案例,示范帶動其他地區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