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茂森?黃藝文
“如何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如何推進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的整改?”“如何全力建設‘紅樹林之城,打造廣東生態文明建設新名片?”近日,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曾進澤接受《環境》雜志、“廣東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專訪。
《環境》雜志:請問湛江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取得哪些成效?
曾進澤:近年來,湛江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堅持以工業化理念重塑產業鏈、價值鏈,以生態化理念實現發展可持續、高質量,以數字化理念促轉型、開新路,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主要有以下舉措與成效:
堅決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湛江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生態環保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市委全會報告、市政府工作報告均重點部署生態環保工作,2021年以來出臺政策文件27份,召開各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139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主動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帶頭掛點督導九洲江排里、營仔等國考斷面,多次實地調研督導生態環保工作,形成黨政“一把手”親抓親管良好局面。其他市領導主動抓好分管領域內生態環保工作,各地各部門健全本地本級工作機制,建立鎮村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今年年初,省生態環境廳發來感謝信,對湛江市為全省作出的積極貢獻予以肯定。
加快打造千億級綠色產業集群。錨定高質量發展,打造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三大綠色產業集群,石化產業產值已超千億元,產業綠色化發展逐步加快。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等龍頭企業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其中寶鋼湛江鋼鐵公司成為全國首家實現廢水零排放的大型鋼鐵企業,中科煉化于2022年被評為全國5家“煉化一體化綠色發展先進水平”單位之一。
積極有序推進“雙碳”工作。大力推進風電、光伏項目建設,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并網規模在全省各地級市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上網電量占湛江市用電量30.68%。扎實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推動35家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99.61%新開工民用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能源公交車占比近九成。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近年來,湛江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全省前列,“湛江藍”名片越擦越亮。全面強化河湖長制,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100%,全市7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其中列為省重點攻堅的九洲江排里斷面連續4年達標。深入實施“凈土行動”,全市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增至105.147萬噸/年,化肥農藥連續7年減量。
扎實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深入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七大行動”,完成林分優化2.5萬畝、新造林撫育2.7萬畝,完成紅樹林造林1129.75公頃、修復1435.5公頃,11個綠美廣東示范點全部開建。在達成全國第一單紅樹林碳交易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碳匯產業,綠色經濟道路越走越寬。
《環境》雜志:近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東進行了督察,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也正在開展。請問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湛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哪些促進作用?當地將如何抓好督察發現問題整改?
曾進澤: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推動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平臺和硬招實招。近年來,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湛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進行“全面體檢”,對湛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是助力湛江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督察發現的問題都是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助力湛江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比如,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工作被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列為全國“督察整改看成效”正面典型案例。另一方面是助推湛江經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每開展一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湛江各級領導干部理解和認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更加深透,更加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有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推進湛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力支撐。
針對督察發現的問題,我們將以最嚴格的標準、最有力的措施、最堅決的態度抓好問題整改,確保整改到位、常治長效。一是全力推進城市黑臭水體問題整改。湛江將拿出最大的決心、最硬的作風、最實的舉措,聚焦重點攻堅、全面排查整治、推進長效治理、強化日常管護,全力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二是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案件辦理。嚴格落實依法辦理、群眾滿意、舉一反三排查整改“關鍵三要素”原則,認真抓好交辦案件辦理工作,確保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案件件件有落實、事事見成效。三是加強案件辦理信息公開。做好與群眾的溝通解釋工作,爭取群眾支持,接受群眾監督,回應群眾關切,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
《環境》雜志:下一步,湛江市政府將如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好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曾進澤:湛江市委、市政府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湛江,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全力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制造業當家,做大做強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等千億級產業集群,積極發展新材料、新型儲能、海洋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家電、羽絨紡織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加快綠美湛江生態建設。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深入實施綠美湛江生態建設“七大行動”,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統籌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穩步實施重要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大力開展海岸線生態修復、濱海濕地修復,實施高質量水源涵養林、沿海防護林、碳匯林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因地制宜持續改善林相、提升林分,加快發展林業經濟、生態旅游等產業,提升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綜合效益。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抓好臭氧污染防治,下大氣力解決老百姓“家門口”的油煙、惡臭、揚塵等問題,持續擦亮“洗肺之城”金招牌。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統治理,加大九洲江—鶴地水庫、鑒江、袂花江、南渡河、遂溪河等流域污染整治力度,繼續推進鎮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持續改善近岸海域水質,讓湛江因海而興、因水而美。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聚焦結構性短板,進一步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
加大能耗“雙控”力度。以實現“雙碳”目標為引領,指導督促大項目落實降污減排措施,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強化碳排放管控,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引導工業、建筑、交通、農村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打造一批能效“領跑者”。
大力開展綠色經貿合作。立足“綠電”豐富資源稟賦,推動紅樹林等海洋碳匯項目開發交易,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零碳園區、零碳產品等提升綠色貿易競爭力的新模式,切實把湛江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環境》雜志: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湛江市自2021年提出建設“紅樹林之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工作力度很大。請問湛江取得了哪些豐碩成果?
曾進澤:近年來,湛江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建設“紅樹林之城”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推動湛江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重要抓手,舉全市之力把“紅樹林之城”打造成廣東生態建設的新名片、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城市發展之路。
保護修復成效顯著。高標準編制《湛江市紅樹林保護修復規劃(2021—2025年)》《湛江市紅樹林資源保護條例(草案)》,保護機制越發健全。完成紅樹林造林1129.75公頃、紅樹林修復1435.5公頃,其中紅樹林修復提前2年完成省下達任務;雷州市、徐聞縣2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加速,營造修復步伐加快。高水平規劃金牛島紅樹林片區及周邊地區生態保護修復與開發建設,“湛江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獲中央財政支持3億元,爭取將金牛島紅樹林片區打造成為國際紅樹林保護與培育的引領地。
科研能力全面提升。紅樹林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專題科技計劃項目庫已入庫25個項目,推動湛江灣實驗室、嶺南師范學院成立紅樹林研究中心,技術支撐越發夯實。完成“紅樹林種養耦合模式研發與生態示范”科研任務,篩選出6個較適種紅樹,調查總結出近20個較適養水產,獲得7項技術成果,科技成果持續涌現。金沙灣紅樹林科普基地建成開放,湛江市紅樹林博物館加快建設,科普項目持續推進。
經濟效益逐步體現。積極探索“紅樹林”經濟價值實現新路徑,真正把“紅樹林”變成“金樹林”。創新碳匯核算“湛江標準”,牽頭編制的《廣東省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填補我國藍碳碳普惠核算方法學空白,“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碳減排量轉讓協議標志著我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正式完成。創新種養耦合“湛江模式”,在全省率先開展“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生態型經濟試點工作,逐步實現“人養林”向“林養人”轉變。創新文旅融合“湛江品牌”,探索“文化+旅游+生態”模式,設計推出多條紅樹林精品主題旅游線路,其中為期一周的“紅樹林之城”海鮮美食放送季活動,實現旅游收入約6.1億元,同比增長201%。
共建氛圍更加濃厚。上榜“十大魅力打卡之城”,被評為“網紅四小城”之一,“紅樹林之城”影響力全面提升。舉辦多場“紅樹林之城”文化活動,開展多場紅樹林社會實踐活動,紅樹林志愿服務隊伍人員突破萬人,全國首個聚焦紅樹林生態保護的“海上塞罕壩藍碳促進公益信托計劃”在湛啟動,“紅樹林之城”參與率大幅躍升。
湛江市委、市政府將堅持以建設“紅樹林之城”為抓手,推動紅樹林旅游開發、生態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推廣,持續提升綠美湛江的經濟效益,著力增強綠美湛江的社會效益,深入挖掘綠美湛江的文化價值,走綠色低碳富民利民生態文明之路。一是充分挖掘紅樹林的生態優勢,統籌推進紅樹林系統保護和集中連片修復,打造廣東生態建設的新名片。二是充分挖掘紅樹林的經濟優勢,大力發展紅樹林生態旅游、碳匯經濟、“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讓紅樹林真正成為造福湛江的“金樹林”。三是充分挖掘紅樹林的科研優勢,加強紅樹林科學研究、科普教育陣地,建設全國全省知名的紅樹林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打造高水平紅樹林科研科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