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芒
一連串的專業技術獎項、關鍵時刻沖在一線的身影、領導同事的贊口不絕……逐漸在筆者眼前勾勒出一位環保巾幗的形象,從事環境監測工作以來,她始終以嚴謹認真的態度,主動擔當的勇氣,任勞任怨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她就是汕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以下簡稱“汕頭站”)“最美監測人”劉鶯。
“干一行,愛一行”
劉鶯籍貫廣西玉林,在暨南大學畢業后,作為“汕頭市優秀人才”引進至汕頭站工作至今。談及當時的經歷,劉鶯也覺得自己與生態環境事業的緣分“妙不可言”,因為她大學專業一直都是化學類,只是在攻讀碩士學位時,接觸過環境監測的課程。
“當時也沒想到最終會進入環境監測領域,一干就是18年。”劉鶯感慨道,“干一行,愛一行。我一直覺得一個人能從事自己熱愛并擅長的事情是很幸運的,而環境監測就是我所熱愛的事業。”
面對工作,劉鶯的定位和目標一直都很明確,她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大型儀器的使用及相關項目方法的開發,所以有機會接觸、學習和使用各種大型儀器。劉鶯說:“我對環境監測這個專業領域十分感興趣,所以就一直留在測試室工作,沒有調動過,領導也給了我不少成長的機會。”
劉鶯回憶道:“印象最深的是我剛到站里負責的第一臺儀器GCMS(氣相色譜質譜儀),雖然在學校有學習過相關知識,但儀器是第一次見,有點無從下手。2005年網絡還不發達,獲取資料的途徑很少,我手上只有一套儀器附帶的全英文說明書,只能靠著有限的資料摸索。好在有領導同事們的‘傳幫帶,我也不服輸,‘鉆進去研究,終于短時間內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給自己的職業生涯打開了局面。”
現在,劉鶯早已成為監測行業的“行家里手”,對于監測新人,她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工作可以從易到簡,不要試圖‘一口吃成個胖子,但要扎扎實實打好基本功。經驗是在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積累起來的,平時要注重積累,勤思考,多動手,不要怕碰到問題,遇到問題就想辦法去解決它。”
日復一日不斷成長,劉鶯逐漸走上團隊領導崗位,擔任汕頭站分析測試室主任,精進專業之外,也承擔起更多管理職責。同事對劉鶯的評價是:“專業水平優秀,為人誠實正直。愛崗敬業,樂于助人,與同事相處融洽,能帶領全體組員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深得大家的尊敬和信任。”
對此,劉鶯說:“環境監測對我來說不單是工作職責,更是發自內心熱愛的事業。因為熱愛,所以用心,使我在日復一日的試驗中不感疲憊和厭倦,我相信這種工作激情也能感染和傳遞給身邊的人。”
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采訪中,劉鶯再三強調,監測工作不僅要“有激情”,還要“講原則”,“監測數據出不得錯,更做不得假,務必嚴謹,秉持原則,這應該是每一位監測人的初心,也是使命。”
“需要我,我就去”
正是出于這份發自內心的熱愛,劉鶯自從事環境監測工作以來,始終秉持嚴謹認真的態度,深耕專業領域,埋頭監測一線,面對難點勇于攻關,重活累活從不埋怨。
劉鶯所在科室主要擔負汕頭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入海河流、跨市河流交接斷面等水環境手工監測以及全市土壤環境監測常規任務,涉水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任務,監測項目多達357項。
面對多項日常分析工作、多臺大型儀器的應用和開發及各類擴項任務,劉鶯多次犧牲周末假期,潛心鉆研,攻克難點,先后負責完成100多個監測項目的擴項,為汕頭站監測能力提升和監測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其中,讓劉鶯印象深刻的是國家采測分離工作。據了解,國家采測分離工作從2017年10月開始,是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的一項關鍵舉措。采測分離工作量極大,汕頭站平均每月接收工單10個,截至2023年10月,已監測數據6000個。面對大量基礎分析工作,劉鶯及其所在團隊需要隨時接樣分析,加班加點成為常態。
監測應急工作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劉鶯忙碌在一線的身影。2020年9月9日晚,揭陽發生苯酚泄漏事故,劉鶯所在科室受命馳援。到達現場已是凌晨兩點半,在完成第一波樣品的檢測時,發現其中一個樣品的揮發酚濃度數值超高。酚類本來就屬高毒類,過高的濃度對皮膚和黏膜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甚至有促癌作用。測定結果讓大家都很緊張,劉鶯和同事們迅速調整好狀態繼續投入工作。直到第二天下午,基本鎖定了污染團的大致范圍,與揭陽站同事交接好后續工作后,才啟程返回汕頭。
“應急監測就是如此,事故突發時,必須立即啟動應急工作,第一時間到達事故地點,沉著冷靜地應對,完成各項分析工作,為防止事故擴大化及時提供科學數據。”對此,劉鶯的態度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需要我,我就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當前,國家對環境監測的要求提高了,任務也增加了,質量控制和時效要求要求也更加嚴格,環境應急工作更是需要“隨時準備著”,監測工作愈加繁重。作為一名女性,“平衡工作與家庭”也是擺在劉鶯面前的一道實際問題。
“我們一家三口的人生目標很一致,那就是‘要做更好的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平常我們也會互相鼓勵,為了目標各自加油。”對此,劉鶯說:“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是幸運的。”
“走在前,做表率”
劉鶯不僅在業務上追求極致,在思想上也追求進步。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她就主動向黨組織靠攏,早早加入中國共產黨,至今已有近20年黨齡。
“父母一輩子吃苦耐勞,勤懇敬業,老黃牛般的工作作風始終深深地影響和感染著我。”淳樸務實的家風,給了劉鶯最早的思想啟蒙,“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必須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恪盡職守,扎實工作,為環境監測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走在前,做表率。”
深耕十數年,終會結碩果。由于業務過硬,作風優良,劉鶯先后榮獲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VOC監測第二名、國家環境監測“三五”人才“技術骨干”稱號、省首屆環境應急演練大比武三等獎、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表現突出個人、全省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等獎項。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劉鶯還眾望所歸,被評為2022年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最美監測人”。
劉鶯說:“剛來汕頭站的時候,我們實驗室資質認定大概只有230項,這些年,站領導非常重視監測能力的提升,積極爭取資金支持,通過實驗室改造、更新購置新型儀器設備、加強人才隊伍培養等,使汕頭站的環境監測水平在人、機、物、料、法、環、測七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現在實驗室資質認定包括4個領域,10個類別,949項。”
扎根于此,傾力耕耘。十八年來,劉鶯伴著汕頭站共同成長,她以“盡最大的努力,做更好的自己”為座右銘,勇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斗者,用行動和擔當彰顯對黨的忠誠,彰顯生態環保鐵軍精神,彰顯對生態環保事業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