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宏
(四川省平昌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平昌 636400)
胎衣不下是指母牛產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時間內自行脫落的病理癥狀。母牛胎衣一般在產后4~8 h 內自行排出,如果產后12 h 仍未全部排出胎衣,臨床稱為胎衣不下或滯留。在飼養管理粗放,投放日糧不當的養殖場,母牛胎衣不下發病率可達12%。胎衣不下雖然不易引起母牛產后死亡,但可引起子宮內膜炎和不孕癥。
1.1 子宮收縮無力 胎盤組織由胎膜的絨毛膜和子宮內膜共同構成,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相互嵌合,母牛產后子宮收縮無力時,胎兒胎盤和母體不能正常分離,就會導致胎衣不下。
妊娠期間母畜營養過剩,光照、運動量不足及胎兒過大導致子宮過度擴張、子宮肌疲勞;營養單一,缺乏鹽、鈣、礦物質或維生素等;母牛產后孕酮含量過高、體內雌激素不足等,均可引起子宮收縮無力,導致胎衣不下。
1.2 感染疾病 母牛染病可造成免疫力下降,引發炎癥,導致胎盤不能正常脫落。引起母牛流產、不孕和胎衣不下的常見病癥有:新孢子蟲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胎兒毛滴蟲病、弓形蟲病、棒狀桿菌病等。
1.3 環境因素 母牛懷孕后期和分娩前受到驚嚇或刺激,致產后子宮頸口過早關閉,子宮收縮受到阻礙時,可造成胎衣無法正常排出。
1.4 營養狀況 母牛懷孕期間飼料搭配不合理,營養失調,未及時清除體內外寄生蟲等,可導致機體消瘦,體況較差而發生胎衣不下。
2.1 西藥治療 將抗生素放進母牛子宮黏膜和胎衣之間,或者肌注、靜注,防止胎衣腐敗。
2.1.1 四環素10~15 g,利凡諾0.5 g,葡萄糖或蒸餾水500 mL 稀釋后灌注于母牛子宮內,每日1次,連用3~5 次,如果第5 d 仍未排出胎衣,可用手(手部須嚴格消毒)輕輕拉出胎衣,同時對子宮進行清洗,可放入3~5 g抗生素在子宮內,防止損傷引起感染。
2.1.2 為促使母牛產后子宮收縮,排出胎衣,可用腦垂體后葉素或甲硫酸新斯的明5~10 mg 靜脈或肌肉注射。
2.1.3 用2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各1 000 mL 靜脈注射,連用3 d,防止急性血鈣過低、堿中毒和甲狀腺功能低下。
2.1.4 母畜分娩4~8 h 后胎衣仍未排出,可肌肉注射催產素70~100 單位,間隔20 min 再重復注射一次。
2.2 中藥治療
2.2.1 氣血衰弱型 母畜妊娠中后期飼料單一,營養狀況不佳,津氣不足,氣血虛弱,或因勞役過度,胎兒過肥,產程過長,導致正氣耗損,胞宮收縮弛緩無力,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生產無力時,均會造成無法排出全部胎衣。
病牛部分胎衣外垂于陰門,初呈紅色,后變暗紅,陰道流血量較多、色淡,病牛努責、不安,日久體溫升高,胎衣腐爛,陰門流出污臭的稀薄膿血及胎衣碎片。患畜精神沉郁,頭低耳耷,喜臥,體寒怕冷,口色淡薄,苔白,脈象虛弱。
治法為補氣養血,佐以行瘀。方用生化湯、八珍湯加減。
處方:當歸120 g、川芎80 g、香附、益母草、桃仁各50 g、陳皮40 g、肉桂20 g、炙甘草20 g、荷葉3張,水煎灌服。如產后瘀血、腹痛,加紅花、川牛膝、莪術、續斷;若體質虛弱,加黨參、黃芪、白術、杜仲、熟地;若熱,去肉桂,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若出現胎衣腐爛,加扁蓄、滑石、木通、瞿麥等。
2.2.2 寒凝血滯型 母牛生產時圈舍透風或氣溫低下,可致機體感受風寒而氣血凝滯,胎衣不能正常排出體外。
病牛食料減量或停食,反芻減少或停止,精神沉郁、乏力,四肢倦怠,步行不穩,努責不安,頻頻回頭顧腹,形寒怕冷,惡露較少,色暗紅,有血塊,口色青紫,舌苔淡白,津液滑利,脈象沉弦。
治法為補氣益血、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方用生化湯加減。
處方:當歸、川芎各100 g,紅花30 g,桃仁、蒲黃、五靈脂各40 g,炙甘草20 g共研末,開水沖服,有寒象者,加肉桂、艾葉、泡姜。如瘀血化熱,加金銀花、連翹、地丁草。
偏方:當歸100 g、川芎70 g、益母草60 g、生姜30 g、紅糖500~1 000 g(后下)煎水灌服。
2.3 胎衣剝離 母牛產后18~36 h 仍未正常排出胎衣,就要及時進行胎衣剝離。胎衣剝離手術應在母牛子宮口未完全收縮的情況下進行。剝離胎衣的時間會很長,切勿急躁操作。不當的操作會造成母牛產道感染、損傷。手術時應嚴格消毒,防止人畜感染。
手術方法:母牛保定在固定欄內,以繩帶裹扎尾部并拉向外側后,用溫水灌腸,排空直腸內積糞,再用0.1%高錳酸鉀將肛門及陰道外部清洗干凈。術者右手伸進母牛子宮內,左手握住外露胎衣稍用力向外牽拉后,右手沿胎衣與子宮黏膜之間及宮壁或胎膜摸到子葉基部,然后向胎盤滑動,觸摸到胎盤(遇母畜努責時,手應停止前進)后,以食指和中指夾住胎盤周圍根部絨毛膜的一端,用大拇指剝離母體與胎兒胎盤結合的邊緣,剝離一半后,向手背一側翻轉,扭轉絨毛膜,把絨毛從小竇中拔出。胎衣須逐漸輕柔地從母體胎盤上剝下。剝離胎衣須由后向前進行,剝離前面不便操作時,左手可將外露的胎衣稍加牽動,使子宮角的胎盤后移,直至全部剝離胎盤,胎衣即可完整的取出。最后向子宮內灌注抗菌消炎藥,如磺胺類藥物5~10 g或肌注青霉素400萬單位,每天1次,連用1~3 d。
3.1 加強飼養管理,母牛妊娠期間改善日糧,防止發生營養不良,飼料應合理搭配并及時補充礦物質,如磷、鈣和VD 等。母牛產前7~10 d 精料適當減少,增加運動時間和光照時間。同時加強產前產中產后的管護,發現問題及時診治和處理。
3.2 母牛產后立即灌服分娩過程中收集的羊水(羊水含有類腦垂體后葉素的成分),也可讓母牛舔舐犢牛身上的黏液。
3.3 保持圈舍衛生,防止胎衣露出部分受到污染,冬季嚴防風寒侵襲,母牛產后可飲用生姜、陳皮水等。
3.4 母牛分娩后飲用益母草、當歸水500 mL或紅糖、麩皮水500~1 000 mL,也可以一起熬成1 500 mL湯藥,在母牛產后立即灌服,以緩解母牛產后口渴、虛脫、失血過多癥狀。